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产业发展。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广西紧紧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形成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激活发展新动能。近年来,我区锚定高质量发展新坐标,发力供给侧改革,不断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推动铝、糖、机械、冶金等传统产业"二次创业",积极吹响服务业发展"冲锋号",构建  相似文献   

2.
正转型升级对于建设壮美广西来说是必由之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指导转型升级是广西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是广西转型升级的必要路径。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将"转型升级"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展望"十四五",我们要把握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找准转型升级的措施,着力发展向海经济、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倾力建设好新基建、聚力发展产业集群,全力推进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正>汕府办[201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围绕"支持扩产增效、推动智能化改造、推动设备更新、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绿色发展"的思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改产品、改管理等方式,推动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切实增强我市工业企业发展活力和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商齐心协力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而立足“双统筹”,强化“内外循环”,扎实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由广东省政府、省政协举办的2020年下半年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会议主题,并由此促成了疫情之下精英企业家与省政府高层领导之间的一次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4,(2)
<正>发展绿色产业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和未来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竞争。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从国内看,党中央各次会议都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为此,江苏2013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进一步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把握内涵、突出重点,以"稳"的定力优化结构,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协调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晓华 《人民论坛》2023,(17):26-30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巨大的人口规模、强大的低成本制造能力等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持续升级的显著优势。在数字经济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重要阶段,持续增强的创新能力、实体经济升级的巨大需求、丰富的数字化场景和数据资源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支持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创新、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前沿数字技术产业转化和数字经济治理。  相似文献   

8.
孙志高 《群众》2022,(1):13-15
<正>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既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更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任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迫切需要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现实路径,全面激发现代化建设强劲动力。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将"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作为首位目标,将"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首要重点工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为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提供强劲支撑,奋力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促经济、扩内需、拉消费、稳增长成为关键词。顺应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活力,要注重丰富消费场景、培育消费热点。消费对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它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又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内容,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更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基点。当前,促经济、扩内需、拉消费、稳增长成为关键词。顺应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活力,要注重丰富消费场景、培育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决定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速度换档、结构升级、动力切换、边际变化的"新常态"。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这些变化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要求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而数字经济就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数字文旅产业正成为促进当前旅游业转型升级与新型业态成长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数字经济既是引领实体经济创新的引擎,也是助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部署,他强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近年来,广西坚决用环境倒逼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要求,我区积极实施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新常态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什么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转型"和"升级"可以相提并用,只是"转型"强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全面更新和转换,"升级"则强调在原有基础上产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体现,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15.
徐曙海 《群众》2022,(6):10-11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镇江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镇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镇江时的谆谆嘱托,坚决落实“双碳”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绿色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更高水平的平衡。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对症良方,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是: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以提升价值链为核心的出口结构。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是:鼓励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升级,深化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协调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17.
周静 《今日浙江》2012,(9):11-13
"散是满天星,聚成一团火。"浙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不仅促使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还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为"浙江制造"转向"浙江创造"探索了路径、提供了样本。根据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8.
<正>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与支撑,是壮大全省经济总量的关键支撑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结合部。近年来,陆良县立足区位交通和资源禀赋优势,以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绿色低碳、  相似文献   

19.
杨遥 《政策》2016,(1):73-74
<正>麻城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担负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我们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把生态作为最大的优势、最优的资本,确定2015年为"绿色麻城建设年",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生态的明显改善、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稳健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以绿色理念传播文明。一是思想理念突出绿色...  相似文献   

20.
杨冬生 《淮海论坛》2010,(2):37-37,44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把加强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小城镇建设是扩大内需的总抓手、启动消费的推进器、统筹城乡的联结点、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是推动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我们必须紧扣转型升级这一主线.在重点领域求突破,在薄弱环节下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