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60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传遍大江南北,雷锋精神广为传扬、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学雷锋活动持续了50年。雷锋精神以其强大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发挥着独特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时代不同,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会日益丰富,弘扬雷锋精神的途径会不断拓宽。  相似文献   

3.
一、“雷锋精神”的界定。对于究竟什么是“雷锋精神”,一般有这样几种概括: 第一、认为“雷锋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典范,是我国人民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所产生的主人翁精神的体现。”第二、“所谓雷锋精神,概括地说,就是一种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同中  相似文献   

4.
雷锋是在党的哺育下、经过人民军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培养出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建校26年来,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不断丰富和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形式和方法,通过一届届班子接力、一茬茬官兵传承,把“雷锋精神”转化为学员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献身国防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校全面建设和育人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于国君  杜菲 《学理论》2013,(18):368-369
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沉淀,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进步而与时俱进的精神。今天,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弘扬雷锋精神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林守珠  蔡炎辉 《学理论》2014,(2):289-290
雷锋精神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和一种美好的精神、情感和品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践行雷锋精神要把民族性、时代性和普世性整合起来。通过发掘雷锋精神的目的伦理与高校学生的理想教育、行为伦理与养成教育、慎独伦理与自律教育、利他伦理与合作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践行雷锋精神必须坚持个体内化和外树典型相统一、思想引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把"雷锋精神"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推广志愿服务与加强评估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最终促进高校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高校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仍然为我们这个时代进步所必需,仍然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所必需。”45年来,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1)
社会涌现"活雷锋",不是人们"学"出来的,而是环境塑造出来的,是客体主体化的结果,而绝对不是相反。如果认为能够以灌输的方式弘扬雷锋精神,可以用"精神"改造"意识",培养出众多"活雷锋",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就是唯心主义的思想观念。时势造英雄,环境改变人。弘扬雷锋精神的着力点在构建充满大爱的社会环境,根本在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雷锋精神已经成为特定的文化符号载入中华文明史册,成为引领社会正义和构筑道德高地的精神指南。雷锋精神是时代造就的美好品质,具有朴素而不凡的价值内涵,闪耀着绚丽的道德光辉,当前需要全社会精心呵护,未来也必将散发恒久魅力。  相似文献   

10.
雷锋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的典范在我们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是否还具有先锋的作用和普遍的意义,这是我们这/I“时代仍需关注并做出回答的问题。雷锋用短暂的人生实践,正确地回答了理想、价值观、苦乐观等人生重大课题,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回答应该“为难活着,怎样做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无私奉献。正因为地牢固树立起科学的、高尚的、真正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所以他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和富有意义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共产主义理想是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无…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为新时代学雷锋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指导。用雷锋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引导他们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分必要。用雷锋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逻辑雷锋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理念、人文精神。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精神、“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雷锋在日记中说:“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徐明 《侨园》2023,(3):9-11
<正>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通过雷锋言行事迹表现出来的,以雷锋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崇高追求为基本内涵的一种伟大精神。雷锋精神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同步,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本色的体现,有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近年来,铁岭县充分利用雷锋在本地生活170天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组织实施雷锋精神种子系列工程,用雷锋精神引领农村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乡贤文化、多元文化,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就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雷锋传人所敬仰和追求的文化精神。然而,雷锋精神为什么被我们党一直不间断地推崇?为什么老百姓对雷锋精神也一直很认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等等,只有搞清了这几个重大问题,我们才能最终弄清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与伟大生命力之所在。一、伟大生命力之基:对党的宗旨的模范践行;二、伟大生命力之源: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弘扬;三、伟大生命力之本:对"四有"公民的人格示范。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再次打开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感慨良多。我们看到,在每天讲述的好人故事中,主人公都是雷锋式的"好人"。他们崇德向善、仁慈博爱的胸怀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行动,与雷锋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与时俱进,用自己的行动给雷锋精神注入了新内涵,续写着雷锋精神的新篇章,也为雷锋精神做了全新的好"注解"。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辽宁电力公司以实施雷锋工程为载体,创造性地把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学习雷锋常态化、雷锋精神企业化"有效途径,着力培育具有雷锋精神的国家电网人,积极构筑中央企业责任高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世界一流电网公司建设,取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传承:从民族时代精神中挖掘企业成长内生动力雷锋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7.
<正>"爱国"两个字并不是简单写出来的十八画,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国家的关注、信任、维护与奉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应该自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责任。在我们校园里,有同学远赴南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党爱国、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精神不断传承、历久弥新,成为标识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常态化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站在今天的中国这样一个时代高度,为了进一步把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有必要把雷锋精神置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代背景和理论框架中做进一步深入的考察,进而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一众所周知,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加速转型期,这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样一个经济大发展、生活大变动、社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初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雷锋的业绩成为时代的楷模,在人民心目中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教育了整个年青一代.时间跨入了90年代,党中央又一次号召全国人民要弘扬雷锋精神.可以预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雷锋精神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