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面临人才不足问题。涉农人才总量缺口较大、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等,阻碍了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涉农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涉农人才待遇;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推动涉农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着培养“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促使涉农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扎根农业农村,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主动对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重视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厚植农业情怀为主线,在坚持办学定位的同时,做到倾心服务“三农”、构建校企融合育人体系、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出的涉农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开封 《群众》2022,(9):42-43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淮安市淮安区将乡村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坚持把人才工作和乡村振兴相融合,努力盘活乡土人才资源,推动乡土人才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人才“生力军”。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涉农大学生返乡情况越来越普遍。文章主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涉农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路径展开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大学生返乡创业带来的机遇,以及目前返乡创业的现状和阻力,分别从政策扶持、高校培养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涉农大学生返乡创业,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广西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让学生发挥所长、学以致用,为八桂乡村发展输送急需和紧缺人才。本文从高校发挥思政引领作用,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正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振兴是"五个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对和破解乡村人才"空心化"的有力举措。深入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应以人才为要,强化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注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岗位。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等方式,有效强化了基层工作力量。推进乡村振兴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进一步整合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乡村人才振兴背景,研究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加大乡村就业宣传力度、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完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就业政策、优化乡村就业环境等措施,以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谷玲 《人大建设》2023,(3):53-54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强调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正>2018年5月11日,山东省发改委网站发布了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山东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山东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山东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山东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  相似文献   

10.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将"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位置、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现实获得感、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多措并举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陈亮  王坤 《群众》2018,(19)
正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就将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当年调研的重要内容。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团审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详尽指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发展现代农业,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9,(32)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人才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第一资源作用,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  相似文献   

13.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本文通过对一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探索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对接方案。一是乡村振兴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稳步推进:通过借鉴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人才储备、文化引领和生态修复几方面的经验,探索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二是统筹落实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的衔接:通过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优势、政策优势和战略规划优势,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顺利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以及将脱贫攻坚项目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三是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要素保障对接:不仅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和新型农民培训体系,还要推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但当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力资本短缺、乡贤群体流失、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对此,我们应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导乡村人才理性流动,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15.
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为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统筹规划不足、产品同质化、新兴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政府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升级、创新营销、培育人才等处着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向玉兰 《重庆行政》2023,(4):110-1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庆市必须始终把“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落到实处,努力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确保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17.
潘燕 《就业与保障》2023,(7):175-177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为本区域乡村建设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如何使其培养的人才与乡村人才缺口相契合、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当下城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区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专创融合”新农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校政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构筑等方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区域乡村建设输送高质量“双创”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21)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主体。宿迁市宿豫区作为苏北整建制县改区,涉农村居占比高达92.65%,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组织力提升唤醒振兴乡村活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宿豫区把激发青年群体活力作为"发力点",大力探索"组织讲习、青年扛旗"新路径,持续推动阵地凝神、思  相似文献   

19.
正人才是带动城乡市场、资金、信息、技术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服务,推动人才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心无旁骛投入乡村振兴火热实践,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拧紧思想建设"总开关",使人才沉得下心。做好乡村振兴人才服务既要有物质层面的待遇,更要有精神层面的关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下沉人才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重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钉钉子精神锐意攻坚。要营造"尊重人才、礼敬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应把人才振兴置于首位。强化人才振兴,才能确保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目前乡村振兴仍然存在乡村人才外流、基层组织后备力量不足、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关键要打造脱贫致富领路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