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不仅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也是党中央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为指导做出的战略选择。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和谐社会,也没有小康社会,更没有现代化。我们只有辩证地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旨在破解当前的“三农”困境,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未竟之历史任务,其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竟“新”在何处中国的乡村建设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知识分子为代表所掀起的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乡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无疑是继承了…  相似文献   

3.
李亚洲 《世纪桥》2007,(2):27-2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不仅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上来,我们必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同时更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为指导做出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当前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增收缓慢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拓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才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和具体。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其后,在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到要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     
《前线》2006,(7)
新论集萃新论集萃建设新农村要警惕的几种现象一是认识上的“片面性”。目前,一些村干部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全面理解建设新农村的深刻内涵,认为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标志”。二是建设目标的“偏离性”。有的村干部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好不好,要看新房盖多少。三是建设中的“盲目性”。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有“急于求成、短期见效”的“跨越思维”,恨不得一朝一夕就建起个“新农村”。四是无所作为的“消极性”。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的村子比较突出。(摘编自《半月谈》)新农村建设不能光以收入论英雄在…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显要的位置。文章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大任务,也是一个历史课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进行过探索,形成了一种历史接力。了解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历程,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已经载入十七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健 《实践》2006,(2):23-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牧业的重要保障, 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自治区七届十一次全委会也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作为我区“十一五”时期需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大战略意义,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并使其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为更全面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新”的内涵,促进全面做好“新”的文章,本刊特从本期起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专栏,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1.
唐沅春 《求实》2006,(Z3):24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业综合开发就是加强农业基础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江西省樟树市紫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以“五为”促进“五化”,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福旗  吴文新 《求实》2007,(4):85-8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建设新农村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标准加强乡村班子和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机制和工作方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崭新起点。正如曾庆红同志前不久在湖南调研时强调指出的,必须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检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解决好的一项重大课题。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  相似文献   

14.
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的认识。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题,就是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由来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思路的形成,发韧于中共十六大。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统筹城乡”、“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者之间,有非常明晰的逻辑关系。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06,(7):62-63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近年来,陵县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分类指导、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线,以新农业、新设施、新环境、新家居、新保障、新管理、新农民、新风尚“八个新”为具体建设目标,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九大工程为建设措施,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跨越。一、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陵县把发展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施了“十百万”工程,不断增加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强调使“社会更加和谐”。而社会和谐的关键是城乡之间的和谐,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命题和党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进行了深刻论述,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通篇贯穿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贯穿着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线,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从一个重要的方面,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月再次深入到我省长沙县,就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来进行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对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了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的。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对用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刻的阐述,对于我们把握先进性教育的方向,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当前的各项工…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为广大农民谋利造福的千秋功业。要保证这项“民心工程”科学有序地进行,做好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关键的第一步。作为规划部门,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适度超前、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