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丽丹 《传承》2011,(21):60-61
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尤其以鼓楼为代表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独秀,体现了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侗族鼓楼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同时又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侗族鼓楼及鼓楼文化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楼是侗族建筑文化中的瑰宝,侗族在与鼓楼密切联系的民俗活动中,创造了独特的鼓楼文化。鼓楼及鼓楼文化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侗族之中与鼓楼具有相同特点的一系列建筑是鼓楼文化的物质层面,由鼓楼透视出的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思维定势是鼓楼文化精神层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姚老庚 《当代广西》2009,(19):53-53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是侗族艺术宫殿里的明珠,在世界民族建筑的艺术宫殿中独树一帜。通过鼓楼文化的繁衍生息,艺术力量的延伸覆盖,侗族人民的凝聚力日益增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4.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建筑,其整体外观雄伟壮观,装饰艺术工艺精湛,是侗族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集中体现。侗寨鼓楼如塔似阁,其造型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鼓楼的装饰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审美特征,从侗寨鼓楼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征符号、装饰题材和装饰色彩展开论述,探析侗寨鼓楼装饰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侗族“鼓楼文化”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重要标志,是侗族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社交、育人等活动中心,包容着众多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鼓楼文化”。鼓楼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侗族鼓楼文化研讨会于1988年9月底在广西的三江、龙胜召开。出席会议的90多位代表中,有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的专家、学者、作家、编辑。与会者思想解放,畅所欲言,围绕弘杨和繁荣民族文化这一中心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着重就如何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侗族文化的总体把握,开展宏观研究,在深化鼓楼文化研究的同时,从单一学科走向综合学科大文化领域的富有成效的探讨。会议收到40多篇论文,除中南民族学院学报选用外,木期刊用以下两篇,以推进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秦越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133-139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表达了侗族人民的群体性观念认知和集体文化意识。在侗族历史上,鼓楼以其强大的精神涵化力量,在族群内部实施着政治、经济、教育、公共娱乐等社会职能。新时期,多媒体环境赋予鼓楼新的功能和价值。作为侗族的文化符号,鼓楼凭借其自身的媒介特质,发挥着对整个文化系统的传播功能。当今新经济形式下,民族地区旅游地文化重构、文化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文化价值的保存增值等,无不需要鼓楼符号的价值外显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王缉媛 《当代广西》2013,(15):54-55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以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等木结构建筑艺术闻名世界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全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在侗族人民聚居地,寨寨鼓楼叠立,四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的特有风光,与风雨桥等人文建筑群构成了侗族风情园,更是侗族人民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侗族鼓楼产生及发展时代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鼓楼作为侗族富有特征的历史文化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近几年来研究侗族鼓楼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在人们正在大力开展侗族鼓楼研究的同时,探讨一下侗族鼓楼产生及发展的时代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有不少人已作了有益的探讨,但结果总是不太令人满意。就以侗族鼓楼产生的时代来说吧,按照这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浅析文化生态语境中侗族鼓楼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侗族村寨,从历史记忆、宗教信仰、艺术娱乐到地方习惯法、习俗、节庆、交际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鼓楼,鼓楼长久地"在场",并造就和谐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侗族是一个具有近两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和多样性的物质世界一样,侗族人民在其有史以来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创造了多样性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在侗族纷繁的文化百花园中,除了人们将会用之不竭的物质文化之外,还盛开着令人惊叹和陶醉的朵朵精神文化之花。例如,侗族大歌在1986年国际巴黎艺术节演出,振撼国际音坛,被誉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媒体评论“迷人的侗族复调歌曲吸引了西方观众。”艺术节执行主席格尔维特高度评价侗族大歌是“这样纯正和如此闪光的音乐艺术,在世界实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全世界人民也会喜欢它!”在侗族众多的优秀器乐中,玉屏箫笛可算为皎皎者。它的造型精致,音质优美,表现力强。雌雄箫笛各具特色,合奏时娓娓动听,柔润含蓄,浑厚洪亮,高昂奔放,调律和谐,情韵盎然。民间早有“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诗句来赞誉玉屏箫笛古今中外远传怀情的美德。1913年和1915午先后获得伦敦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和旧金山万国巴拿马赛的银质、金质奖章。近年来远销国内外,深受世人偿识与亲睐。侗族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群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1.
侗族的传统古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萨"为中心的民间多神信仰、丰富多彩的民间大歌、以鼓楼和风雨桥为特色的建筑等方面。侗族的古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环保习俗,体现了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大智慧。这种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侗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生态保护。探析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从更深广的人类精神生活层面来思考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造型优美的侗寨鼓楼,因其在侗族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对鼓楼的性质和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于鼓楼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则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有鉴于此,笔者试图结合民族学及建筑学资料对鼓楼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一推测,以就教了诸位先学。  相似文献   

13.
干栏式建筑是多种要素所组成的重层文化复合体,国内外学者久已展开了多学科的研究。近些年来,在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中,特别是有机会参加中日侗族民居调查委员会,同日本学者一道作实地调查研究,对干栏式建筑诸问题有所感悟,于是产生了研讨本课题的想法;然而条件所限,一己拙见,望学者们赐教。  相似文献   

14.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干栏”式吊脚楼民居与闻名全国的鼓楼和风雨桥建筑,以其丰富的空间处理手法,别具特色的造型规律,变化自由的结构方法及其精堪的建筑技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建筑风格,挤身于中华建筑之林。形成侗族民居建筑特殊性的原因,除其发展的历史渊源之外,他们居住地区的地理、建材条件亦是制约因素,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侗民族的民族个性,并因此而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本文试图从介绍建筑的实例中,研究侗族民居由小到大、从简至繁、从最基本的平面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侗族传统建筑研究成果丰富但缺乏系统梳理的状况,从整体和类别的视角分别梳理和概括了侗族传统建筑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对侗族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鼓楼、风雨桥、聚落和传统民居进行了细致的文献分析,并对现有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展望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和少数民族的村寨是两种不同类型而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前者讲究"意境"的表现,后者意在"意象"的召唤.每种文化内部最核心和最高的哲学理念都可能通过建筑表征出来.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胸臆中天道体会的投射.侗族村寨的环境安排和建筑营建亦体现了该民族悠远的文化记忆和该民族的宇宙论.侗族村寨的风水、鼓楼、风雨桥、民居的整体奇妙地隐喻和象征着龙的意象.总之,作为一种最物质性的建筑其内在理念却是该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背景下侗族文化传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梦宇 《前沿》2011,(22):128-130
以"鼓楼、大歌、风雨桥"为文化标志的侗族,拥有300万人口,是我国人口数居第十二位的民族。侗族文化是我国原生性保存较好的文化之一,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时俱进地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着手,政府、民间、传承人多方面努力,侗族文化将能够得以良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侗族的鼓楼     
侗族鼓楼按其艺术造型 ,可分为干阑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和其他不同构造等多种类型。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干阑式鼓楼是榕江县晚寨平面正方形、立面四角三层重檐攒尖顶鼓楼。该鼓楼坐落于寨中的高坎上 ,底部架空 ,集会大厅设在二楼。周围古树成荫 ,与远处的山水风光遥相呼应 ,构成一幅清秀的画面。这种形式的鼓楼 ,直接源于侗族传统的干阑民居 ,在建筑学上与史称的“独脚楼”有密切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密檐钟铃式鼓楼是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从江县增冲寨平面八边形、立面八角十三层重檐叠顶攒尖顶鼓楼 ,通高 2 0余米 ,楼体一…  相似文献   

19.
侗族的鼓楼对歌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在鼓楼对歌有很多种情况,除了吃相思必须在鼓楼对歌外,节日的时候有客人来访,主人也都要留下客人。如果客人愿意,主人也要请客人到鼓楼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  相似文献   

20.
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寄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探讨民族建筑入手,阐释了贵州侗族建筑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