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泠 《学理论》2013,(8):116-117
抵押权是担保物权中最重要的一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国法律对于抵押物转让行为的效力问题的规定几经变动,但现行《物权法》的规定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故借鉴参考它域的立法,对于此问题应当构建起更加完善合理的制度,以期更好地遵循民法理念,发挥抵押权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是一部保护所有权关系的法律,同时也是一部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与民生和个人息息相关的法律,与银行业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权法》中涉及担保物权的绝大多数事项都与银行业直接相关,其中关于担保物权方面的变化对银行业防范与化解风险、促进银行业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拟从《物权法》中关于担保物权方面的一些变化和发展来分析探讨这些变化和发展对银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并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凡启兵 《学理论》2009,(28):53-55
随着海峡两岸法律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对两岸各种专门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便成为法律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将担保物权中最为重要的抵押制度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从立法背景和体例、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抵押登记制度、抵押权的效力和实现以及两岸的特色制度等方面对海峡两岸抵押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规定的利弊和立法技术的优劣,从而为完善我国抵押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物权制度的正义之维(一)物权法的基本任务是界定物权并规定使各人获得物权的规则"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物权制度亦以伦理上的正义性为生命,目前关于物权法是否违宪的争论其实也涉  相似文献   

5.
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  宋惠民 《理论探索》2006,(3):155-157
公示公信原则作为物权法制定、解释、适用、研究的最基本原则,其效力贯穿物权法始终,在物权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物权公示的理论基础是物权的对世性和排他性;公示公信原则优于公示对抗主义国家的公示原则,同时也优于无因性原则,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物权变动规则,应将其精神贯彻到物权法具体的法律制度中。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一方面来自知识产权自身.另一方面来自有关法律的缺陷.就前者看,存在着由于质押权人对知识产权的非直接占有产生的风险,以及由于受法定时间、地域性、一定范围内的排他性等的限制,在估价上产生的风险;就后者看,担保法和物权法关于质押合同生效规定的不一致,担保法关于"依法可以转让"规定的局限性,知识产权估价、质押期间出质人对知识产权的使用和质押权的实现缺少法律依据,成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思路是: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规则,统一担保登记制度,建立集合财产担保制度,切实为质押权的实现提供保障等.  相似文献   

7.
国际融资担保是现代担保制度的一个组成部份。它内含信用担保和物权担保两大部份。而作为它组成部份之一的物权担保,则主要指国际经济中借贷双方在资产上设立的担保并由此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它的内容包括浮动担保、动产担保(这里指动产抵押)以及作为辅助条款的消极担...  相似文献   

8.
田亚锋  马凯 《学理论》2009,(6):94-95
经历七次审议,《物权法》最终以高票通过。可以说,这部法律的出台是经过各方充分酝酿的结果,有许多成功之处,如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私人物权和国家、集体物权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加以保护,细化了不动产登记制度,创设了新型浮动抵押制度、规定善意取得制度等等。但是,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其在调整对象区分、公共利益界定、遗失物领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朱旭东  钟金仟 《学理论》2012,(28):112-113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对于明确权利归属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吸收了德国物权行为理论的部分内容,尤其区分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但在物权无因性和物权形式主义方面并无采纳,实为遗憾之处。立足现行《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剖析物权行为理论,得出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高速发展的市物经济提供了便捷有力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经常出现在法学论著中的“兔走”寓言一直以来被用作中国古典社会物权保护思想的例证,然而检索、研析原始文献却发现其意义并非如此,其映射出的反而是传统社会对财产权的漠视,与传统观念相对照的是,得到保障的物权将在保障市场运行、交易费用的降低、政府良性行政及宪政建设等方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以此现代物权观念为基础制定和实施物权法将在市场经济与制度建构等方面都会有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虽然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但其在内容、形式和体系等方面都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在明确承认物权平等原则、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益物权地位和流转权、完成农村土地的确权与权属登记、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加工作为添附制度的重要组成,也是物权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物权法没有关于加工规则的体系规定,以致此类案件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加工规则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如何确定加工物的权利归属问题。通过对比较法和学说理论的考察,可得出结论:新物之权利归属可通过对比加工价值与原材料价值予以确定,同时失权人可向另一方主张补偿。  相似文献   

13.
转质制度作为一项物权制度得以产生、发展并上升为立法条文 ,主要是它可以实现融资的经济目的 ,符合物权法的发展趋势。承诺转质与责任转质具有明确区别 ,二者在发生原因、转质范围、转质人责任、转质权的独立性、转质权的实行等方面均不同。转质制度的立法思路可设计为 :一是遵循相对的、宽松的物权法定主义 ;二是责任转质不与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李长健  曹俊  朱正权 《学理论》2008,(12):20-23
《物权法》的颁布为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优化了金融生态法律环境,促进了金融市场繁荣与主体权利的发展;同时由于担保规则、登记规则等因素的变化也给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金融业应积极贯彻实施《物权法》,从法制层面、组织层面、体制层面、环境层面进行多维度的创新实践,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物权法草案中,居住权首次被提出来之后,受到民法学者的关注。对居住权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对是否引入该种制度观点不一、争论激烈,最终于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没有纳入居住权制度。十余年后的今天,是否引入这一制度成为当下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拟通过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两方面对现阶段居住权纳入物权法体系用益物权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法制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梳理了物权变动区分原则160多年来的历史沿苹以及三种不同的立法模式.归纳了我国理论界、司法实务界以及立法对物权变动区分原则的反映,结合物权法条文分析了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在物权法中的体现,总结归纳了我国物权法就物权变动区分原则采取的立法模式.阐述了对物权变动区分原则的理解和适用,并就引起不动产物权变动的非常态法律事实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为登记,《物权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而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则为占有,《物权法》中规定的动产交付就是指占有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物权法全面规定了物权类型体系,对于建立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物权法》草案中的一些有争议规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民法基本理论着手,对物权法定原则、物权行为理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物权法》草案在相关规定中之所以出现条文自相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没有贯穿彻底,导致立法逻辑混乱,另外,立法者的理论前瞻性不够也是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此提出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浅释物权法     
基本概况物权法当中的“物”主要指动产和不动产。物权法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物”是谁的。物的所有者对这个物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其他人负什么样的义务。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的人要承担什么  相似文献   

20.
物权是特定社会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所有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不动产所有权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物权的登记是物权变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有利于维护物权公示、公信的原则,有利于保护不动产交易安全,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财产流转。对不动产进行登记,无论是在大陆法系物权法中,还是英美法系财产法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