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民想看电影,却没有人去农村放电影,事实上可放的电影也寥寥无几。在有些偏僻山区,八九岁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电影为何物。这就是中国农村电影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深圳建市之初,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工人转变”和人口逐年增多的突出问题。虽然市政府投资兴建了一些大型文化设施,社会部门也办了一些盈利性的文化活动场所,但由于原来基础薄弱,中小型文化设施严重缺乏,仍然不能满足广大群众不同层次的要求。人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难、看书难、看电影难、买书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改善这种状况,改革旧的文化管理体制,调动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1985年市文化局对群众文化建设实施了“网络规划”。以市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电影公司、市新华书店为主干,建立群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3.
怎样拍好农村题材影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八亿农民的形象将从银幕消失! 这似乎是危言耸听,然而却是记者从“1988年农村题材故事片座谈会”上得到的确切信息。 中国拍农村题材的电影有自己的光荣传统:《白毛女》、《咱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喜盈门》、《老井》等,在中国电影史上谱写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农民形象曾经在五彩缤纷的银幕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片越来越难拍,越来越少,呈现出逐  相似文献   

4.
一个晴朗的假日,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笔者访问了胡健经理,请他谈谈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发展情况。 大力开发农村电影市场 胡健说,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农村的电影工作应做好“三个逐步过渡”;第一是在经营方式上,从包场看电影逐步过渡到售票看电影;第二是在电影设施建设上,从露天站着看电影逐步过渡到室内坐着看电影;第三是技术方面的提高,从看“小电影”逐步过渡到看“大电影”和其它新形式的电影。当前关键的是做好第一个过渡。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民工党员大量走出农村、走进城市,成为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党员的政治身份与经济身份相分离,务工地点具有流动性,许多人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开展活动难、教育管理难、发展党员难、作用发挥难等“四难”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六项工作,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保持农民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推动党的建设深入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8,(50)
电影观念和电影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对于与政治风云息息相关的中国电影来说,1978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灾难性的历史成为电影取之不尽的原料,经历着悲哀和激情的人们可以真实或者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希望和梦想———由此,中国电影也进入了真正意...  相似文献   

7.
农村改革20年来,在党的一系列正确的农村政策指引下,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人们也不难发现,在这20年的历程中,也总有一些似曾相识的矛盾和问题,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严重地阻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产品的卖难,尤其是“卖粮难”就属于这类矛盾和问顾中的一个血刑_反复出现的“卖粮难”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3次发生比较大范围的“卖粮难”。第一次是在1984年,这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但粮食的市场价格却大幅…  相似文献   

8.
郑颖 《学理论》2009,(31):226-227
现代传媒文化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而服务于儿童的中国儿童电影却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本文拟在以中国儿童电影的历史为参照物,来研讨中国儿童电影的教育意义。指出并强调儿童电影的教育性,同时也指不能一味追求儿童电影本身的教育性而忽视其自身的艺术性,将“教育性”和“娱乐性”二者适度的结合将会是中国儿童电影的一个完美走向。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本达小康后 ,作为农民娱乐形式之一的电影 ,在农村还有没有市场 ?随着全国电影体制的改革 ,农村电影市场逐步放开 ,过去靠计划留成补贴生存的县级电影公司 ,在获得农村电影经营自主权同时 ,面临着自负盈亏的风险 ,农村电影业能不能自我生存和发展 ?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难题 ,下面谈谈个人在调查中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一、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农村工作的需要 ,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电影市场的内在动力成都市从 1997年开始的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受到农民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 ,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杨立勋 《团结》2013,(5):26-29
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贷款难",学术界普遍把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农村金融供给和农户借贷行为特征上,主要是认为农村金融体制安排不合理所致。一、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一)中国农村金融现状1.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尚  相似文献   

11.
《大腕》、 《英雄》等国产影片的票房压倒进口大片,难掩国产影片整体票房惨淡的窘境;被称为电影市场改革方向的“院线制”去年6月在各地普遍建立后,运作中名大于实;试图打破发行渠道垄断的单拷贝交易,似乎走进死胡同;电影票降价风潮刮过后,科学、合理的电影票价体系“只闻楼梯响”……至今,疲软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仍未摆脱不温不火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关和东 《学理论》2009,(1):8-12
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受到农民欢迎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和民生工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音像电子产品缺乏的问题,满足农民求知成才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农技推广:为何渠成水难到本刊记者杨桃源本刊实习生马文生所有关心中国农民和农村发展的人士,下列数字应该铭记:*我国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近几年一直徘徊在3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高达60%。*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30~40%,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取得很大发展,乡镇企业也相继崛起,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而大大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农村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突现了出来。一是农业生产不能与市场衔接,出现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农业的增长方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小农产规模的经济,单纯农业性生产比较效益低,没有竞争力,难以进入社会化大市场;二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与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农村改革20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在下一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20年来在我国农村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甚至反复出现,比如农产品卖难问题,多种农产品市场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其中固然有市场经济背景下正常的市场波动规律的原因,但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却是一个长期未能很好破解的难题;又比如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中央曾再三强调,并采取过许多措施,决心不可谓不大,但在有些地区农民负担仍然屡减不轻;再比如农村的干部作风问题,各级政府为此花的力气亦不可谓不大,然而在一些地…  相似文献   

16.
杨越 《瞭望》2000,(48)
虽然“面对市场”自90年代中后期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的口号,但中国电影至今仍在市场边缘徘徊中国电影票房价值低.原因主要在于民族电影品牌还没有建立起来明星绝非卖座的先决条件,顺应大众的社会心理,摸准观众的欣赏心理,是抢占市场的制胜法宝中国电影将迎来高科技时代 国产电影正离我们今天的生活 越来越远。 尽管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仍一往情深地创造着与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生存状态、情感方式或多或少相关联的现代视觉神话,并由此出现了1999年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新热潮,生产了一批优秀影片,但是市场却没有出现与之相应的…  相似文献   

17.
唐敏 《瞭望》2001,(12)
农产品买难、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在农产品摆脱短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日益突出。全国 2 4亿农户迫切需要一个将千家万户的农民引入千变万化市场的合作经济组织,原本“面广腿长”的供销系统却因长期亏损、历史包袱沉重,在农村的阵地渐渐丢失。进入 2001年,供销系统终于摘掉了连续 8年亏损的帽子,重新塑造了为农服务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5,(33)
记者最近在辽宁省了解到,该省农村电影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 黄金顶点,持续滑坡始于1993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电影放映场次、观众急剧下降。据辽宁省文化厅调查,2004 年,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场次仅有4.3万多场,观众仅为1965.6万人。而 1992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70.5万场和3.54亿人次,分别下降了93%和  相似文献   

19.
小叶 《各界》2014,(4):96-96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近五年来如井喷式增长,去年更是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五年后更会超过美国位居第一。激动人心的增长背后,是中国电影从业人员专业性和市场正规度的缺乏和力不从心,尤其是制片人。  相似文献   

20.
陈时兴 《求知》2009,(2):45-46
农业是一个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高、利润率低的弱质产业,农村地区融资难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性问题。各国在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中,逐步形成了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