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但他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和作出的理论贡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但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总结及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大命题。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排除党内外的各种困难坚持了这一正确道路,最终率领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选择、道路坚持以及道路自信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当下的工作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命题,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赢得最终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新中国,并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为后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奠定了理论、物质、制度的坚实基础。因此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始于毛”而“成于邓”,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基本确立,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这个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讲的长期的历史经验,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可贵的探索。毛泽东同志生前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但是,他对这个命题的提出是有宝贵贡献的。认清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的贡献,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本文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不仅在中共十七大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作了简洁明快的理论概括,而且于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理论命题。为了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7·23”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为主题,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中所作出的具体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研究,存在简单地把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失误等同于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不清楚。这在理论上是不合逻辑的,在实践中是不利于我们借鉴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究其原因,是没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大命题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实践三者概念。区分这两大命题、三大概念,是评价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逻辑前提。毛泽东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关于社会主义的言论描述及其实践,都透露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这种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一脉相承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以及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都有着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为开端,以“八大”为轴心,中国共产党人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诸多理论。虽然没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进行系统的论述,但探索中提出的理论被日后中共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是正确的,并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认清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经验,维护世界多样性,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增添了重要内容;主张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客观公正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评价党的领袖人物及其理论,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严肃的大事,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态度和方法,用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全局的观点、与人为善的态度、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给予全面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开拓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正确确定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同时,提出全党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其中一些具体做法和指导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宝库,给后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认清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经验,维护世界多样性,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增添了重要内容;主张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权、民生”是由孙中山率先提出、经毛泽东到邓小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不断、与时俱进地解决的时代性、历史性的重大现实课题,当下惟有邓小平首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效解决这个课题的正确之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化建设经历了前30年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后提出小康、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和全面建成的光辉历程,形成了宝贵经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领导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始终坚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先驱。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就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的思想,成为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为新时期我们党重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毛泽东借鉴苏联经验,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开拓性探索;邓小平成功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质的飞跃;江泽民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扩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刚 《理论前沿》2003,(11):16-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表述,扩大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上包括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在理论上涵盖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和强调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长远影响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发展全局的重大命题。这既是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的带根本性的命题,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担负好的一项庄严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准确把握这一命题所具有的重大理论创新意义和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加快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20.
论新形势下和谐高校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命题,这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深入思考构建和谐高校的理论基础,找寻和谐高校建设的正确路径,成为需要我们进行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