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历史近千年,只是在近百年——特别是近50年中才同世界其他国家有较多的接触和交流。但从“全球”观点看,其规模、深度仍很小很浅。即以戏曲剧种说,出国交流的很少,就是京剧,比起日本歌舞伎也还远不如。 如今,面对声势浩大的全球化潮流,我们的民族戏曲将何以自处,何从适应,何以发展?我想,我们的任务应是让过去长期闭塞的许多剧种通过各种方式被更多世界观众所见所知,由见知到理解,由理解到喜欢,使这些剧种的艺术成为世界性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戏曲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表演艺术的综合体,在价值取向、思想内容和文辞言语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素质提升与民族品格的完善。陕西作为传统文化资源集聚区,地方戏曲资源极为丰富,分析陕西地方戏曲在高校的传播发展,对于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戏曲艺术是中华艺术的瑰宝,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共中央逐渐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在中国有哪一种艺术样式是全民的,体现了最为广泛的审美趣味和欣赏口味,成为从宫廷到市井到乡村一致爱好的对象,那答案应该是戏曲。可以说,在中国戏曲的肌体中,与生俱来地夹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因子。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戏曲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整个80年代我是在中国京剧院度过的。这10年中,京剧有过上演传统戏和流派戏的热潮,但相继而来的则是无法抑制的不景气。在这10年间,没有新的京剧政策出台,而只是以17年中有过积极作用的戏曲政策,“三并举”——指传统戏、历史剧和新编现代戏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央关于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要区别两类情况,一类是学术和艺术问题,只要遵守宪法规定的原则,就可以自由地进行研究、讨论、争鸣.另一类属于方针问题和政策问题,在党、人大、政府没有作出决定以前可以研究和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讨论、争鸣,发表各种意见.但是,在  相似文献   

7.
"弄"字自古就与中国戏曲关系密切。甲骨金文"弄"字拟象双手在戏台上"弄示""弄王""弄玉"之形,本义当表商代戏曲分赞美"天神地祇""帝王将相""贵族生活"三大类。甲骨金文弄字"以双手弄某字"的特征,令人联想到以双手操纵戏偶的皮影戏、傀儡戏等戏曲形式,而戏曲界恰恰认为这两种戏曲形式都有极为古老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思想蕴含的重要维度,目前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指认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所具有的前提性和基础性地位;揭示了马克思语境中"个人"与"个体"、"共同体"与"社会"等核心概念具有性质不同的内涵;对马克思的个人观、共同体理论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解读并在一定程度上触及马克思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分析了中国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困境。但是,已有研究还没有把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系统地、整体性地呈现出来,问题研究视角单一,经典视域缺失、现代性视域缺失以及当代中国视域不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破解。  相似文献   

9.
高贵的"御戏" 谈起大弦戏的历史,戴建平神采飞扬.戴建平是大弦戏剧团的前任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是中国目前惟一能掌握"唐朝宫廷梨园音乐--唐宋大曲"的人,被专家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他说,大弦戏起源于唐朝宫廷梨园御戏,相传为唐玄宗所创,流传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比号称"戏曲之祖"的昆曲还要早四五百年.唐宋大曲、宫廷音乐、原始剧目、古代表演形式等,如今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应重视关于文本"有根性"的消解、文本逻辑结构连续同质的假性认识和文本阅读中的经验主义幻象等文本问题,同时着力关注文本背后隐性社会历史语境与话语结构的主动发掘。在重构文本的具体历史语境中不断地逼近读者与作者的"视域融合",将文本研究纳入到思想史谱系中以实现二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哲学美学中的"艺术终结"问题成为了20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哲学的一个预言,一些重要理论家基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艺术终结"的预言作出了不同的阐释,成为了当代关学和艺术哲学的热门话题.探讨黑格尔以来关于"艺术终结"问题可知,"艺术终结"问题是对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发展的不同诠释,体现的是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阐释的开放性,而不是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艺术的结束.  相似文献   

12.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支流,全国三百七十多个剧种,仅陕西就占了36个之多,其中秦腔最具有代表性,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娱乐形式的丰富,这种过于传统的戏曲已逐渐不被大众的审美心理所接受,如何继承、创新成为戏曲艺术工作者要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历史作用、当代价值和发展方向,其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构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其中,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研判、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表明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形成的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和发展取向。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刻领会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要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重点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力戒"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从而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这是中央明确提出的"三清"准则。"三清"与否,直关反腐倡廉是否真正取得成效,直关政治文明能否顺利推进,直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局。一、对"三清"准则的内涵"干部清廉"是国家执政体系针对掌握公权力的国家干部个人,提出的必须坚守的最基本的"做人"和"履职"底限要求;而向焦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热点话题,但也受到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思潮的影响,出现不同话语的解释学。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专论和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等重要战略决策为引导,通过引介和改造"历史语境"方法、"话语理论",构建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重要体现的历史语境,在治国理政途径形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阐释逻辑。这是与西方协商民主相区别的关键,也是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特殊世情、国情、党情,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的内涵、核心、动力和目标,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到"人的全面发展"再到"科学发展观",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之一。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把唯物史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从提出到不断丰富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认识论、辩证法到价值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群众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发展,详细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内涵及其发展进程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21,258(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在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在宣介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了"主心骨"和"舆论定盘星"的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各个阶段,传递党的声音,把握时代脉搏,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古国之国粹,展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风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办戏曲院团承担着传递、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担负着国家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在文化差异逐渐缩小、同质化趋势严重的今天,地方戏曲的有序发展,对于中华民族语言的挖掘、传承和弘扬,有  相似文献   

20.
汤华 《瞭望》1992,(42)
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四大的5年间,党的知识分子工作重心,从落实政策、解决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等问题,逐步转到注重发挥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作用,这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历史性转折。 新转折的历史由来 15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谋划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之际,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知识分子政策上,党中央果断地停止执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