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2.
你见过印在砖头上的画吗?你见过不用电池也能夜间发光的画吗?你见过能够旋转、缩放、自动播放的画吗?当一幅幅错落有致、动感变幻和多维全景展示的图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人们才认识到,原来画还可以具有“生命力”,纸上也可以做出动画的神奇效果!这就是全景画。全景画采用了视差营造、景深拓展、层间优化、多维展示等先进技术,能将任何普通的画产生变画、动画、旋转、缩放、彩虹等神奇变幻效果,号称“有生命力的图像”、“纸上动画”。  相似文献   

3.
有一家商铺开张,前来恭贺的画家刘忠信送来了一幅写意花鸟画.画的是枝头上缀满了鲜红的荔枝。这幅画的含义是“一本万利”:一根枝条象征“一本”,荔枝的“荔”与利益的“利”同音,密密麻麻的荔枝象征着“万利”。  相似文献   

4.
宗合 《今日浙江》2010,(6):58-58
在2010年3月14日的全国“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5.
今日杨柳青     
天津市西青区原名杨柳青。杨 柳青地名如画,杨柳青人爱画,杨柳青年画驰名天下;杨柳青地名迎客,杨柳青人好客,今天杨柳青的农民别墅里住着黄发蓝眼的朋友们。 “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因为杨柳青的漕运比天津兴起得更早,因此。“吉光片羽皆珍宝,丹青点染尽霞辉”的“华北第一民宅”盖在了这里。以武功唤醒“昏睡百年”的国人的大侠霍元甲也葬在了这里。杨柳青更有一支勇敢的商帮,在闭关锁国的年代里,闯到新疆更西处,开展边贸…… 今天,天津市西青区继承了这片土地上的光荣。 2000年,西青区按照天津市委“乘势而上,开拓…  相似文献   

6.
肖巩 《今日上海》2010,(10):50-51
在老城厢三牌楼路的“汲古斋”画廊里展示着一幅水墨作品《大有鱼》,以“鱼”谐音“余”,喻“吉庆有余”之意。画为直幅构图,画面中央画一尾硕大的鳜鱼,游动正欢,其下水草一丛,茎叶似随水波而曳动,鳜鱼的鳍背,画家以湿墨在纸上的涸化,呈现湿漉水灵的视觉效果,从而将鳜鱼在水中游弋的动态曼妙地表现出来。画面上的大块“留白”,正是中国画传统构图法“计白以当黑”,好似横无际涯的水域。此画左上角落款“乙酉冬月桂荣指墨于沪上”让人惊讶不已——这幅墨法劲润、一气呵成的水墨佳作竟是以指代笔的指画呵!  相似文献   

7.
金鸡五咏     
李琳 《八桂侨刊》2005,(1):44-44
“雄鸡一唱天下白”。鸡是曙光,朝霞的引导者:在茫茫的黑夜,在沉寂的荒郊,一声鸡鸣,给多少焦灼若涩的旅人带来温暖与希望!于是,有了“晨鸡唱不绝”的欢愉,有了“鸡鸣茅店月”的诗情,有了“鸡唱干门晓”的兴奋,有策马扬鞭的精神,有了直闯“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勇气!鸡是号角,以不绝的强音鼓舞开拓进取的人们。“元日画鸡于户”,正月初一把画鸡贴在门上,不仅是寄寓着人们对来年鸡鸭满栏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峨嵋之光     
早就听说“峨嵋天下秀”。那时候,连环画里说,峨嵋山是由从和尚画的一幅画里跑出来的四位美丽姑娘变成的,就像少女美丽的面容和弯弯的秀眉,所以称为“峨嵋山”。多么神奇美丽的传说,当时感觉那么遥远,那么令人神往。后来,读了点诗,有唐代诗人李白的“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相似文献   

9.
曹琪 《今日上海》2012,(9):52-54
“这画太绝了,有国画的韵味、构图、意境,有油画的光影、透视,有水彩画的清新,甚至还有摄影的逼真效果。”普通观者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陈浩 《创造》2010,(2):104-105
把绘画创作称为写,是中国文人画的独特语汇。顾虎头云“传神写影,都在阿堵中”,说的还是描绘的意思;倪痴自谓“聊写胸中逸气可”,讲的便有抒发情感的意味了。个中变化,正是古人对绘画认知的进步。人之为画,最早是见景生情,描摹传形,以物传物,必为物役,画多了,总觉得没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画出来,于是乎认识到绘画的真正目的,是表达人的认知、思想和感情等等。  相似文献   

11.
秦莉莉 《前沿》2014,(9):234-235
清人郑板桥画竹积淀了三种境界,“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种境界各有玄妙。作品的构成要件作为著作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自有抽象、艰涩之处,而借助郑板桥画竹的境界进行解读则显得明晰透彻、易于把握。“眼中之竹”代指客观实在物,“胸中之竹”代指思想或情感,“手中之竹”代指“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在此解读之中,以作品为客体的著作权私权属性得以彰显,著作权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内容也尽得融注。  相似文献   

12.
开心乐园     
布朗非常欣赏他的小儿子,一次他和一位客人聊他的儿子有多聪明。布朗说:“他只有两岁,就认识所有的动物了。他长大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自然科学家。来,我让你看看。”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画册,把博比抱到膝上,打开书,指着一张长颈鹿的画片:“博比,这是什么?”“马马。”博比回答。他又指了一张老虎的画片,博比回答说:“猫咪。”然后布朗又指了一张狮子的画片,博比说:“狗狗。”他又指了一张黑猩猩的画片,博比说:“爸爸!”在一个慈善舞会上,萧伯纳邀请一位矜持傲慢的女士共舞。在华尔兹舞曲声中,她问:“萧伯纳先生,你怎么…  相似文献   

13.
漫画时事     
不能白给你毕传国画利益同盟万永画交齐了一年的罚款毕传国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对那些善于钻空子、使绊子、想歪点子人的形象写照。中央的一些惠民利民政策经常被他们搞得走了形、变了样。绝妙对策“鼓掌工作者”唐春成画又有个好理由高赞民画新职业胡丁画兼职“收款员”王银祥画漫画时事~~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都说有现代“金陵画派”五老之一美誉的魏紫熙先生,是个老实忠厚到“极点”的好人,说他作画就如同他做人一样,不会玩一点“花头筋”。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似乎“老实人画的老实画”已成了对魏老和他的作品的“公认”。然而,就象在生活里我们不能因看到天空中有一块云就把今天说成是阴天一样,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5.
在绵延千里的伏牛山区,有一个风光如画的望花湖,美丽的望花湖畔,走出了一位心系百姓、勤政为民的干部,他就是连年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模范公仆”的孔祥朝。  相似文献   

16.
漫议“诗中有画”丁远直诗中有画,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之一。苏轼《书摩洁蓝田烟雨图》评赏王维的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诗画的审美关系。纵观中国诗史,“有画”之诗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质...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我游览浙江绍兴,在看过禹陵、沈园、东湖和兰亭之后,由于时间有限,就没有去鉴湖。结果,“烟波一棹镜湖湾”的愿望落了空,既没有实地观察到“人在镜中,舟行画里”的丽景,也未曾领略到“鉴湖水如月”“鉴湖五月凉”的妙境,实在有负于李白、杜甫这两位诗仙、诗圣,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白。离开之后,  相似文献   

18.
父亲有位朋友,是位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有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的,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你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上万块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  相似文献   

19.
一年和一天     
有一天,一位青年画家碰到了法国著名画家门采尔,他当即向门采尔请教:“尊敬的先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你能给我解决的答案吗?”门采尔谦虚地说:“什么问题。”青年人说:“我常常能一天作一幅画,可卖出反却总要一年的时间。”门采尔微微一笑,说:“年轻人,你可以换着试一下。你把一天画出的画用一年时间去画,看能不能把一年的卖画时间缩短为一天。”说完,门采尔就走了。年轻人回去之后,开始的一段时间,还总是不能把画画的速度慢下来。后来,他迫使自己耐心构思,揣摩而且在闲暇之余苦练基本功,力求每一笔下去都能传神,…  相似文献   

20.
富翁买画     
一个富翁请毕加索为他画肖像,画好后,他拒绝支付议定的5000元酬金,理由是:画的根本不是我。不久,画家把这幅肖像公开展览,题名为:《贼》。富翁知道后,万分恼怒,打电话向毕加索表示抗议。“这事与你有什么关系?”毕加索平静地说,“那幅画画的根本不是你!”富翁不得不买下那幅画,改名为《慈善家》。富翁买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