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连任三届宁国市人大代表的我来说,对“代表”的理解是:代,指代替和代言;表,指表决和表率,代表的职责是“看百姓脸,言百姓事”。当选代表十来年,我积极为民代言,提出了许多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建议,为广大群众谋福利。燃放鞭炮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容易引发事故,但一些群众传统观念重.遇红白事情便要燃放鞭炮,政府虽有禁令也不遵从。今年,我便在宁国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建立禁燃鞭炮长效机制的建议”。希望政府能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意识,让“禁燃”家喻户晓,公安、城管等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对燃放鞭炮之事进行查处。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定立功,立功的标准是什么?对于该问题,刑法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关键看该行为是否具有有效性,该行为人是否具备“悔过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是否具备“悔过性”不应成为成立立功的前提条件。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应否将“悔过性”作为立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 ,已经说了好多年了 ,也立了法了。但在这些年里 ,有关部门从“言禁”到“严禁” ,又从“严禁”回到“言禁” ,折腾了几个来回 ,似乎也“眼开眼闭”了。于是 ,法律上“有条件”地禁止 ,老百姓“有条件”地燃放 ,也只能是最合理的选择了。然而 ,就在这种“合理性”选择之下 ,燃放烟花的烈度越来越大 ,烟花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厉害 :手炸断了 ,眼炸瞎了 ,终于还弄出脑袋被炸飞的事件来了。人们这时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乐极生悲 ,弄出人命 ,似乎不好责怪政府。自己买的 ,自己放的 ,若挨炸的是别人 ,还可以另当别…  相似文献   

4.
姚学谦  赵奇 《法庭内外》2014,(10):24-24
正近期,山东拟立法规定禁止恶意"啃老",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认为"入法不如入心""是否有必要""乌托邦式梦想";也有网友认为"禁止恶意啃老,传递立法善意""立法禁啃老是个好信号"。古话说"养儿防老",现在却变成了"养儿啃老"。不少已经成年甚至到了而立之年的人却还成天赖在家中,游  相似文献   

5.
吕冰心 《法人》2007,(6):48-49
北京市等地方关于“民宅禁商”的行政性文件是否和物权法的规定相冲突?如果北京市关于“民宅禁商”14号文件继续贯彻,因为“政令变动”所引发的利害关系该如何平衡呢?有关“民宅禁商”的诸种猜测和疑问还在继续,相关业主和公司还在等待新的转机。一位朋友打算在北京北方明珠大厦租一套办公用房。签约前,房主善意提醒:“这套房子是住宅立项,不可注册  相似文献   

6.
人民取得政权后,国体问题是否已经完全解决?现阶段是否还应再提“争民主”的口号?对此,法学界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取得了政权,就是争得了民主,国体问题即政权的归属问题已经解决,因此,争取民主的任务已经完成,以后的任务就是建设民主、保卫民主、发展民主、完善民主和在民主遭到破坏后恢复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再要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必然是站在同现行民主对立的立场,把矛头指向现行统治,指向  相似文献   

7.
林梵 《江淮法治》2013,(11):52-52
多年来,以"年味儿"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和以"安全"为核心的限制措施,一直是民众关于春节期间到底应不应该燃放烟花爆竹争论的焦点。此前,虽然多个城市专门出台"禁放令"或者"限放令",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可我发现,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现在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除了"安全",大家更顾及的是空气质量,谁也不想在过年的时候,生活在暮霭的环境之中,不少朋友都说,使用电子鞭炮"年  相似文献   

8.
新春佳节 2006年春节的脚步声正在远去,新年稀疏的鞭炮声还萦绕在耳边."爆竹声中一岁除",辞旧迎新,过大年,放鞭炮,用鞭炮燃放后发出的连环声响和缕缕白烟以告慰上苍,祈求好运,实现天人合一、阴阳协调,这似乎是春节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浅析“犯罪嫌疑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立案以后的“犯罪嫌疑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没有异议。那么,在立案前对被怀疑实施了犯罪活动的人,使用刑讯逼供的,是否构成刑讯逼供罪?对此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立案前不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即“立案后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犯罪嫌疑人,即“立案前说”。笔者认为,“立案后说”的观点值得商榷,其缺乏法律依据,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不能成立。首先,从字面上看,“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我11岁的儿子在燃放鞭炮的过程中,因甩放不及时导致两节手指被炸伤,花去医疗费用500余元。此种鞭炮的外包装纸上并无任何燃放提示、提醒。我可否要求卖鞭炮的个体经营户李某赔偿该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春节一定要伴随着点亮夜空的绚烂烟花和爆竹,似乎只有空气中弥漫的硫烟味搭配满地的红色纸屑才称得上有“年味儿”.然而,烟花爆竹带来的诸多隐患和危害也让老百姓十分担忧,这也形成了每到春节时“民俗派”和“禁放派”的相争.  相似文献   

12.
陈星涛 《法制与社会》2011,(36):189-189
90年代初,出于环境、安全等因素,中国共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深圳、福州、南京、长沙、苏州等282个城市禁放烟花爆竹。而在2005年,北京市率先宣告由“禁放”改为“限放”,本文认为,这一变化既是权威制定者技术层面的主动改进,也是其被动地解决禁放令执行困境的必然产物。即使禁放令得到了升级,即转为限放,其所面临的困境也并没有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2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今年春节北京五环路内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后一天。从傍晚六七点钟开始,北京的城区便爆竹声四起。这一天,由于受区域逆温、静风和大雾等因素影响,北京遭遇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这种天气,加剧了空中弥漫的呛人的火药味儿。但正是这种“味道”,让不少人感觉是那样的温馨,让他们找回了久违了的年味。第二天,来自政府部门的权威数字显示,北京今年的“禁改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从除夕到十五的16天中,北京没有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一起重大火灾,未发生一起致死、摘除眼球的情况。这个数字甚至少于禁放年头因…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非法占有”是非法据为已有;另一种认为“非法占有”是指明知是公共财产,而意图把它非法转归自己或第三者占有。持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犯罪人应具有非法获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民  谢占玉 《江淮法治》2014,(13):31-31
6月8日。东至县官港镇集镇菜市场热闹非凡,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许多居民和摊贩自发燃放鞭炮.庆祝集镇菜市场修通了一条水泥路。“我住在菜市场后面.每天经过菜市场的时候.真是苦不堪言。现在政府把路修好了.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居民骆先生指着已修好的水泥路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16.
贿赂罪系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受贿罪、行贿罪和介绍贿赂罪的统称。当前无论是刑法学界,还是司法实践部门,由于对受贿罪中的一些问题存在着种种不同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受贿罪的认定和处理。其中,对于“贿赂”是否包括其他“不正当利益”,就是有着较大分歧的问题之一。对于“贿赂”在认识上的分歧突出表现在对受贿罪概念的表述上,其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 人大代表的建议出发点是好的,但笔者认为,这些建议实用性不强,即使被采纳,操作起来也有难度。公款吃喝是半隐性的.不那么容易发现。何况一旦真的禁止喝茅台.相应的吃喝还可能会变得更隐蔽起来。而且,名酒又非只有茅台一种.你不让喝茅台,我干脆喝拉菲,价格更贵。由此可知,禁喝茅台有些一厢情愿.不可能真正遏制公款浪费。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作为人民公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做了点实事,或纠正错案,或赈灾扶贫,或修桥补路,主人们动辄敲锣打鼓放鞭炮送锦旗以鸣谢,公仆们则往往来者不拒,一一笑纳,以致送锦旗之风日渐  相似文献   

19.
余罪自首中“其他罪行”应包括同种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该条款规定的“以自首论”, 即指余罪自首,理论上也称为准自首。对于余罪自首的“其他罪行”的理解,学界出现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余罪自首中的“其他罪行”必须是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行属不同的罪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行为人所供述的罪行不论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行是同种罪名,还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刑事被告人的举证责任问题,各国学者的见解是不一致的。我国法学界也有争论,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下面谈谈我对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的一些看法。 (一)刑事被告人是否承担举证责任 刑事被告人是否承担举证责任?这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争论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被告人不承担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