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耐住喧嚣     
耐得住寂寞,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但我要说,还要耐得住喧嚣,因为人的一生就是从喧嚣开始的。先是母亲生产时的呻吟与呐喊,然后便是我们自己的嚎哭问世,接着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故事     
叶延滨 《各界》2013,(8):87-89
母亲去世多年了。我刚到北京不久,收到了省委干休所的电报:母病危,速回。母亲生命的最后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她得的是肺气肿,后来发展到肺心病。每时每刻喘不上气,最后离不了医院里的氧气管,只好把医院住成了家,一住就数年。好在她算“老红军”,能有一间单人病房。我在成都工作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乳殇     
《侨园》2017,(7)
正五文革后期,上级对校际领导互调。母亲在信里告诉我,她调到了武昌复兴路小学,也搬了家,还是在学校里住,临时的。看了母亲的信,我想搬到城区也蛮好的,心里在描绘着家的样子。当时我已经在黄石的工厂上班,回武汉需要大半天时间。一年一次的探亲假,一般留到过年用。机会来了,却是用自己  相似文献   

4.
王杰 《侨园》2013,(12):26-26
<正>我在德国留学时,有两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一次,我在等车时看到,一对母子从超市出来过斑马线。母亲手提着东西,小男孩走路还不是很稳当。路不宽,斑马线也很短。母亲始终放慢脚步与孩子平行,并且侧脸微笑鼓励他。过了斑马线要上台阶才能到人行道上,母亲站在旁边微笑着耐心等孩子,孩子吃力地上到台阶后,母亲依旧放慢脚步与孩子并肩前行。因为人行道的水泥地面不是很平坦,没走多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孩子疼得流出了眼泪,但母亲没有去扶他,只是弯身面带微笑用舒缓的语言鼓励孩子,孩子  相似文献   

5.
“打不死”     
杜新 《瞭望》1992,(16)
很难设想,江涛老师夫妇是怎样经受那样的打击的。几个月前,他们那有着“神童”之誉的小儿子江筱圻被淋巴癌夺去了13岁的生命。那天,他似乎明白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恋恋不舍地请求母亲:“妈妈,别离开我,抱抱我吧!”他从母亲腹中来,又在母亲怀里静静地归去。他是在非常清楚死是怎  相似文献   

6.
金柏年 《民主》2014,(4):43-45
<正>我们家与周建人的亲戚关系渊源于周夫人王蕴如,她和我母亲王絮才是姑妈与内侄女的关系。1938年至1948年的10年间,我们两家同住在上海福煦路(现延安中路)四明邨的一套公寓房内。寓所共3层,南面正房,北面亭子间,中间是盘旋式的楼梯。我家住一二层及二三层的亭子间,他家住三层正屋。  相似文献   

7.
邓伟志 《民主》2010,(1):49-49
<正>年初,各大媒体报道了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事迹,刊登了他的日记,看了很感人。我是沈浩的同乡,都是安徽萧县人,彼此隔一小山,他住山之北,我住山之南。去年夏天我们还见过一次面。他同我讲起,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6,(5)
正母亲一生饱受磨难,但她热爱生活,喜欢种植树木花草,她到哪里,哪里就是鲜花盛开。母亲来我家住时,看到阳台上什么也没有,便对我说她要种些花草,开始我坚决反对,因为她为工作操劳、为儿女操心,辛苦了大半辈子,身体也不太好,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不能再劳累了。可母亲说种花草能活动筋骨,有益身心健康,她要把从书上看到的有关花草的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3,(14):48-48
刘震云是15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那是1974年,他刚当兵。 母亲对他写作影响最大 刘震云说,母亲是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我母亲是个卖酱油的,酱油店边上有个书店,她经常拿鲁迅的书看。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写作,就说:‘你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  相似文献   

10.
当我走出他住的那条喧闹的小街,孙大光的一番话仍萦绕在耳际。我感到,他是以极大的责任感和热切的期望说出那一番话的。他说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忧思。  相似文献   

11.
<正>雷锋"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从奴隶到主人的巨大变化,使雷锋对共产党、新中国从内心满怀感恩和热爱之情。他无数次把党比作母亲,发自肺腑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伟大的党啊——我慈祥的母亲,是您把我从虎口中拯救出来,抚育我成长。是您,给了我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您,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是您,给了我  相似文献   

12.
谁来护法?     
我对沧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特殊的年份我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那儿勾留过.听说蒋子龙是沧县人,我问他是哪村的,他说窦店,我说我在姜庄子住过,离你们家八里地,我家文秀住窦店.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是哪一年?就是反右以后干部大举下放的1958年,原来那一年他已经参军走了.我是戴上帽子的右派,罪状之一是替某一个后来也成为右派分子的大学生抱过不平,出主意说,你可以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监委申诉,这就是“挑唆”右派分子向毛主席猖狂进攻了.到达沧县城关那一晚上,在狭窄的剧场看了京剧《宋士杰》,听到  相似文献   

13.
记忆如梦     
<正>记得2003年,二姨夫从母亲的老家山西来。时隔20多年再次见到他,他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然而举止神态仍如年轻人一样,问他原因,笑而答曰:"日子好过!"继而滔滔不绝地向离家多年的母亲讲起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发生在家乡那个小山村的诸多变迁。听着他的讲述,一下把我带回到对儿时一段往事的回忆。那是5岁时,母亲带着我从沈阳辗转北京回山西寿阳的外婆家探亲。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是令人恐惧的。车厢里人声嘈  相似文献   

14.
一次去大理旅游,车上刚好遇到一个藏族同胞,我们两个聊得很投机,当我问起他去大理干什么时,他却什么也没说。一路上,我们相处愉快。到大理后,他提出要和我住一  相似文献   

15.
袁淑琴 《慈善》2019,(1):38-39
我的父亲是铁匠,他只管打铁的事。平时话语不多,比较内向。年岁大了,他不再打铁,就专心种地。我在河北省滦南县长凝镇上小学,学费从母亲手里拿,对我学习之事,父亲很少过问。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乐亭二中,父亲只说了一句话:'考上就好.'母亲高兴得眉开眼笑,她赶紧为我打点上学的行李。中学是住校的,学校规定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下午不上课...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三题     
读书三题申泰(一)《战国策·秦策二》记载:曾参以前住在费地。有个与他同名的犯了杀人罪。有人跑到曾家,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绝对不会杀人”,泰然自若地照常织布。不久,又来了一个人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还是不相信,...  相似文献   

17.
一次去大理旅游,车上刚好遇到一个藏族同胞,我们两个聊得很投机,当我问起他去大理干什么时,他却什么也没说。一路上,我们相处愉快。到大理后,他提出要和我住一个房间,我想他是为了省钱,就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微笑     
正听母亲说,我父亲19岁走出河北雄县李庄头村参军,在部队入团学文化。1960年4月,他从"抗美援朝"的汽车兵转业到国营新光机械厂即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进入80车间即火箭装配试验车间所在地的沈阳棋盘山东部山区的中和村。1967年春天,母亲和我被父亲从乡下接到他工作的地方,再次见到父亲我已6岁。那一年他29岁,一双明澈的眼睛,笑着看我,有一种军人的英气和挺拔。7岁半我上小学,穿的是妈妈缝制的露脚面子的布鞋过冬,吃的是玉米面、地瓜、高粱米……那天,  相似文献   

19.
刘平章  章玉政 《各界》2014,(11):16-19
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少谈个人的事情。我知道的一些事情,都是父亲过世后母亲告诉我的。这几年,我看了一些他的回忆录,还有他在“反右”期间写下的两份检查,对他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相似文献   

20.
画家黄永厚寄来一幅画,献给为安徽、江苏抗洪救灾作出贡献的人们。 他是湘西土家族人,但长期在安徽工作,退休前,是安徽画院的著名画师,教授,目前客次京华,但家人仍住合肥。苏皖两省的洪涝灾害,一直牵动着他的心。 在他寄画的前几天,同我谈到安徽的灾情,他忧形于色,但又为灾区军民奋力抗灾和炎黄子孙“与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