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7月,中央明确在江苏苏州吴江、浙江嘉兴嘉善和上海青浦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长三角示范区所在的各行政区域相继从环境准入方面出台文件,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区域整体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明显。但作为整体规划的区域,长三角仍面临区域资源消耗加速、环境污染控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准入标准不同带来"污染转移"。二、标准规范的地区差异较大。三、跨行政区的环境矛  相似文献   

2.
《群众》2021,(7)
正春到江南,春涌吴江。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苏州市吴江区,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以"敢到中流击水"的担当姿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把"示范区"建设与"创新吴江""美丽吴江""乐居吴江"等整体推进,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  相似文献   

3.
正吴江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个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地区,承担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窗口的历史使命。吴江政协坚持以高站位、高视角、高"言值",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吴江坚定走在示范区建设最前列注入"政协动能"。  相似文献   

4.
<正>城区水环境既是生态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河水由清变浊、变黑的压力。为此,邗江区政协持续聚焦水环境治理。2012年,邗江区政协将助推水环境改善作为重点课题,就"城区水环境设施建设"议题召开主席会议进行专题协商,提出了加强控污减排监督治理、实施雨污分流、注重污水管网和提升泵站建设等建议。区  相似文献   

5.
<正>地处"吴根越角"的苏州市吴江区,文化基因无疑为"吴风越韵"。无山,是吴江的缺憾;多水,则是吴江的优势。吴江文化的浓墨重彩当在做好一篇风生水起的"水文章"。这水是贯通古今的,这文章是融为一体的。地缘上,有东太湖;历史上,有大运河;文化渊源上,有吴淞江。吴江这方"水土"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泽国、鱼米之乡。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集居吴江,从马家浜文化,到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吴江始终得天独厚,一脉相承,得太湖、长江氤氲滋润。  相似文献   

6.
刘易 《今日浙江》2021,(19):54-55
初秋的三衢大地,山青水碧、秋色宜人,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衢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10多年来,衢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攻坚战,全力护好绿水青山,积极推动"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论文基于利益博弈分析,论证了水环境治理有必要强化政府管制,单纯的市场机制和自主治理都不具有可持续性;与"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机制相比较,政府主导型综合治理机制在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上更具有优势。近年来,云南滇池治理取得积极进展的经验表明,建立政府主导型综合性治理机制对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具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苏府[2010]32号各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经市领导同意,现将市水利局(水务局)制定的《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区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污水处理率快速提高,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节水减排工作整体推进,2008年获得"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称号。根据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提出的建设"三区三城"目标,城区水环境治理还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为此,决定利用三年(2010年~2012年)时间,以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为抓手,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现提出行动计划如下:  相似文献   

9.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思吴江歌》张翰运河出澹台湖往南约十里地就进入了西晋文学家张翰眼里的"纯鲈之乡"——吴江。  相似文献   

10.
俞瑛 《群众》2018,(11)
正良好的党群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吴江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不断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实现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有力促进了全行改革转型发展。旗帜引领、构建党群共建网络为了加强党群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吴江农商银行通过设立党群工作部,统筹推进全行党建和群团工作,按照年度工作规划和目标序时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吴江市迎来了同里镇成功晋升"5A级景区"的喜讯,作为吴江旅游业的火车头,同里的发展将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全市人民的生活产生更加深刻影响。去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三五"以来,在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的指导下,青秀区开展黑臭水体相关项目征地、完善辖区排水管网、内河流域沿岸及水面垃圾清理等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整治在"基础"。自实施黑臭水体整治以来,青秀区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8台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10套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建设20米及以下道路污水管网并进行断头管整治,  相似文献   

13.
钱能 《现代领导》2011,(1):36-36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乐居吴江”的战略目标.积极探索一条结合苏南实际、体现吴江特点的发展新路子.增强城市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增强人才的综合实力;构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战略优势。实现“乐居吴江”战略目标,需要各类人才全方位的参与;全面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创优.又能激发“乐居吴江”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水环境质量是"双创"的重要评测指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明确要求,"城市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安全保障达标率100%,城区内水环境功能区达到要求,未划定功能区的无劣五类水体"。而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对饮用水卫生,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有明确要求。一言以蔽之:水环境不达标,"双创"无从谈起。近日,省政府印发《全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用三年时  相似文献   

1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是吴江”。吴江市地处太湖之滨,东邻上海,南接浙江,北依苏州,是江苏省的南大门,境内无山无矿,却有一方好水土,70多万亩肥沃的土地和40万亩清纯的水面,就是吴江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凭借这方水土,吴江人积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宝坻区委、区政府对水环境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区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宝坻区"北国江南、京畿重镇、人文宝地"的目标,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在京津冀地区保持领先。在具体思路和措施方面,提出要打好水环境整治攻坚战,严格实行"河长制"管护制度,巩固扩大河道、渠系、坑塘综合整治成果,推动城  相似文献   

17.
目前江苏省吴江市累积利用外资已达20亿美元,其中台资占90%。是什么“秘密武器”使吴江利用台资在短短两三年间翻了两番多,改变了其外向型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吴江,素有“丝绸之府”美誉,是苏州智能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在这片民营经济发达的沃土上,一项项发展政策落地生效,一个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脱颖而出,一批批优质项目崭露头角,吴江工业互联网产业正蓄势崛起。近年来,吴江始终保持奋勇争先、勇往直前的劲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以“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为契机,瞄准工业互联网“风口”,抢滩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精细描绘“吴江制造”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19.
<正>苏府[2010]115号各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为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河道环境,维护水域秩序,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根据"三区三城"建设目标和《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水环境改善与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城市的创建,市政府决定对市区河道水域内影响防洪安全、破坏河道环境、扰乱水域秩序等的各类船只(以下简称杂船)进行专项整治。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区三城"建设目标要求,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多方联动,属地负责,集中清除,长效管理,全面优化城市水环境,全力提升苏州城市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20.
穆希 《创造》2016,(10)
正以质量服务跨越,以质量支撑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微观产品服务质量"双提升"。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对质量、品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为重大的使命。为把质量强省战略推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推动云南迈向"质量时代",依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云南实际,9月29日,省质监局发布云南省质量发展方面的第一个专项规划——《云南省质量强省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