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中国光谷创新系统研究》是本刊组织的关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系列研究的第二篇。文章认为建设光谷虽然要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但更关键的是立足自身,构建能持续支撑光谷发展的内在创新体制。建设一个与地区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性创新系统,才能为地区和产业发展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文章指出,武汉具有科教资源优势,创建光谷创新系统不仅有强烈的现实动因,而且有雄厚的历史积累。  相似文献   

2.
营造昂扬向上的"光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办 《政策》2003,(11)
"武汉·中国光谷"在着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铸造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光谷文化",努力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诚信大气、创新有为的文化特点,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们创新,以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服务创业者。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20,(5)
正5月20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光谷经济总量达1876.77亿元,首次跃居武汉各区之首,这标志着工业重镇武汉,高科技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正是基于这种强劲的发展态势和武汉所具备的科教优势,今年两会期间,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杨松、郭跃进、舒红兵、王焰新、袁志明、何建华、张文彤等多人提交了一份重点联名提案——《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武汉建设武汉国家(中部)科技创新中心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杨松说:"武汉东湖高新区  相似文献   

4.
武汉·中国光谷资本市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2月2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武汉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7月6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在武汉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国家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障碍,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率先建立完善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为国家级基地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5,(6)
<正>本刊讯6月1日,省政协主席杨松到东湖高新区调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杨松实地调研考察了元光科技有限公司、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光谷金融港创业咖啡等,召开座谈会,听取武汉高新区汇报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研究所、中地数码集团等负责人情况介绍。杨松充分肯定武汉高新区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做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21)
正科教城是常州市区域"创新之核",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汇聚创新资本、优化创新环境,先后创成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级软件园、国家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等。中德创新园区入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获准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机器人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21,(7):55-56
正"湖北交通便利、教育资源雄厚,确实是创业热土,非常庆幸当初选择武汉,现在公司业务已遍布大陆50多个城市!"近日,武汉力翰科普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台湾青年吴志荣说。目前有900余名台湾青年在湖北实习就业创业,注册企业及团队342家,武汉光谷高科技企业吸纳300余名台湾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12位台湾医师在湖北注册执业,广大在鄂台湾青年在不同领域展示才华抱负,书写台湾青年在湖北奋斗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5,(10)
<正>本刊讯10月13日至15日,省政协副主席郑心穗率调研组赴武汉、天门、孝感三市,开展省政协重点提案《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加快创新湖北建设》的督办调研活动。调研组实地察看武汉市长江众筹金融交易所、光谷创业咖啡、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天门市楚商先锋创投基金、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孝感市上海产业园、汉光科技公司、银湖科技园、交通银行孝感分行;听取三市政府及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整体部署。湖北省作为全国的科教大省,虽然有充足的科技资源储备,也发展起来了"武汉光谷"等战略型新兴产业,但是整体而言,湖北科技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驱动发展方面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网络:建设“武汉光谷”的战略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微电子之后,光电子又一次掀起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建设“武汉光谷”,提高区域创新和竞争能力紧迫而重要。方兴未艾的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为我们建设光谷提供了战略性导向。“武汉光谷”应当及早顺应分工、协作和网络化的经济趋势,通过积极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来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2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武汉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7月6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在武汉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国家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障碍,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率先建立完善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为国家级基地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撑。 一、现行的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和功能无法适应“基地”建设的需要 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传统的产业基地有重要区别,其中主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在江城武汉美丽的东湖之滨,有一方热土冠以一个响亮的名字、寄托着一代人远大的理想,那就是——“武汉·中国光谷”。2000年5月8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贾志杰在这里点击开通了“武汉·中国光谷”网站,正式揭开了“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序幕。一年后的同一天——2001年5月8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又在这里点击鼠标,开启了“武汉·中国光谷”网上招商会。短短的一年时间,这里发生了令人咋舌的变化,其间演绎了多少令人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苏征耀 《世纪行》2010,(11):41-46
<正>"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一举成为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成为‘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企业,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和软件百强企业,成为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这得归功于30年前省政协一件‘在武汉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武汉·中国光谷”已在东湖开发区拉开了大建设的帷幕,发展速度迅猛,态势良好。关山村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腹地,在今后5到10年,随着全村土地全部或大部分被征用,关山村将成为都市中的村庄。“武汉·中国光谷”的建成,使关山村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今后关山村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都要主动、自觉、高标准地纳入“武汉·中国光谷”建设之中,努力为“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出好力,服好务。 根据“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发展的形势,关山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5)
<正>常州科教城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创新园区。近年来,秉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汇通创新资本,优化创新环境,先后创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中德创新园区和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创业邦》评选的2013年、2014年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科教城蝉联第二名。当前,园区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以应用开发与市场集成为基点,围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战略中,创新发展战略列第一位。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指明"创新和创业是相连一体、共生共存"的关系。这进一步阐释了"创新与创业"的辩证统一关系。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大  相似文献   

17.
<正>回眸"十一五",宁波国家高新区精彩纷呈。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基本建成宁波研发园区,奠定了在全市自主创新的龙头地位;加快推进"三区一城"建设,全力打造"三园三器"创新创业载体,使高新区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创新创业水平明显提升、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7,(6)
正"咚咚咚……"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钟声,武汉光谷资本大厦一楼大厅内掌声雷动。2017年6月7日,这是个注定要被人们铭记的日子。在众人见证下,湖北首创、全国唯一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板(简称"海创板")诞生了。在场的人无不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或是激动、或是喜悦、或是憧憬。在这之中,有一个人的眼角有些湿润,仿佛在看着一个迎接美好未来的初生婴儿",海创板"对于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特别是其核心城市武汉科教资源丰富,如何提高科教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以解放思想、树立“企业本位”、“企业家本位”为前提,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完善科教与经济结合的内在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政府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为引导,以企业为资源整合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为对象,以孵化器、产业基地、科技园等基地建设、企业培育为载体,营造创新集群、产业集群的良好环境,把科教成果作为优质产品经营,把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人才优势,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能力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促进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5,(24)
<正>11月9日,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开幕,期间,国内外代表达成了《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实施创新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校院地协同创新,出台"成都十条",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打造"菁蓉汇"平台……"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正成为成都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