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山 《瞭望》1985,(23)
赵紫阳总理带着十亿中国人民对联邦德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抱着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维护和平的目的,正在对联邦德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次访问是在两国关系已结出累累硕果,正出现全面深入发展的新局面的时刻进行的,必将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和联邦德国于一九七二年十月建交以来,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政治、经济、科  相似文献   

2.
据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述卿在十二月下旬到老挝进行访问,同老挝外交部长西巴色就改善和发展两国的关系进行会晤,以促进两国关系早日正常化。 中老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长期以来友好相处,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恢复和发展这种友谊,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珍视中、老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一贯主张早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今年,老挝政府多次提出要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友好睦邻关系。在十一月中旬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党的总书记凯山·丰威汉在政治报告中再次表示,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初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当地舆论认为,普京的访问和通过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并巩固和加深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达成一致,今后两国的合作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同法国自1964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经历了44年的风风雨雨。在两国历届政府和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以及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如今已经走上了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广阔道路。令人遗憾和震惊的是,这种传统的友好关系最近由于所谓"西藏问题"和"奥运问题"遭遇到严重困难,这是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都不愿看到的。妥善处理中法双边关系需要理性和务实,中法友好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呵护和培育。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应当从战  相似文献   

5.
在印度尼西亚外长阿里·阿拉塔斯访华期间,中国和印尼两国政府于7月3日发表公报宣布:两国决定从1990年8月8日起正式恢复外交关系;李鹏总理应苏哈托总统的邀请将在两国复交之际对印尼进行正式访问。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与印尼复交,结束了两国关系的不正常状态。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有着悠久友好交  相似文献   

6.
李伟 《学理论》2009,(28):51-52
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自1950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在冷与暖之间交汇,事实证明,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增长点,有效地解决经济、政治领域和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合作互利的稳定而长久的关系,才能有利于两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两国携手发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庆幸 《求知》2010,(12):41-42
一中美战略互信问题的缘起 有专家指出,自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关系在起伏动荡中不断向前发展,两国关系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经过后冷战时期的大起大落,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关系逐渐趋于稳定。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美两国利益交汇的领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俄高层互访不断,两国间协作日益密切,经贸合作逐步扩大,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外交模式,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通过深层透视可以看出,中俄外交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要在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深化政治互信,规范贸易秩序,完善贸易服务体系,调整贸易结构;广泛开展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民间往来,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里斯本专电 李先念主席在结束了对西班牙的正式访问后,从十一月十六日到十九日对地处欧洲西南端的葡萄牙进行了首次国事访问。葡萄牙舆论界十分重视这次访问,连续数日以大量篇幅报道李主席的访问活动并纷纷发表评论,普遍认为中国国家主席的首次访问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将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李主席受到了葡萄牙政府和人民友好热情的接待。葡政府领导人对李主席第一次访问西欧就来到  相似文献   

10.
王妍 《瞭望》2000,(42)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10月12 日至17日对日本进行正式 友好访问,中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期待着这次访问能进一步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自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至今28年来,两国关系总体上发展顺利,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与日本领导人确定了两国要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去年7月小渊首相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确立了两国在各个领域加强务实合作的重点和方向,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1.
李楠 《瞭望》1991,(1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军委主席江泽民即将出访苏联。这是对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的回访,是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再一次高级会晤。 两年来,世界形势波谲云诡,虽有趋向缓和的一面,但更多纷争冲突,扰攘动荡。其中,东欧的急剧变化、两个多月前的海湾战火集中表现了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但是,两年来中苏两国关系一直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经济贸易关系逐步扩大了,文化交流增加了,人民交往渠道多了。这次回访和高级会晤正是两年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最早是在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积极予以回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哈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提升了两国关系。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两国的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被落实的典范。中哈合作的顺利发展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正式访问,是中苏关系史上、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次访问举世瞩目,是因为在这次访问过程中,中苏两国领导人正式宣布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共和苏共两党关系的正常化。 中国和苏联是有着7000多公里共同边界、山水相连的两个伟大邻国,两国人民之间一直存在着传统的友谊。但是,在以往的年代里,两国关系也有过曲折的历程。现在,两个敌对了30年的大国终于和解了,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始了。两国决心结束  相似文献   

14.
缅甸民选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与缅甸在政治、经济、军事和能源等领域进行接触并逐渐加强合作,并逐步放松对缅甸的一系列制裁,双方关系正迅速升温,,这是近年来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大事。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寻求遏制崛起中的中国的国家战略考量,也是缅甸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和寻求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两国战略利益需要,美缅两国关系将持续发展并在多领域推进,但不会实质性影响中缅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新加坡的关系,在短短两个月内向前迈出了三大步;8月中旬,中国总理李鹏访问新加坡,使本来就很好的两国关系更加热了起来;10月上旬,两国宣布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进入了新阶段;10月中旬,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双边关系更上一层楼。 李光耀这次为期9天的正式友好访问,是他第5次访华,同时又是他作为新加坡总理的最后一次中国  相似文献   

16.
10月14日至16日,在中俄两国建交55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两国关系在全球范围内节节攀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京总统访华又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顾关福教授。 《瞭望新闻周刊》:中俄关系经过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已自1990年7月21日起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在两国关系中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中沙两国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发祥地,都是亚洲国家,两国人民有着悠久友好交往的历史。新中国  相似文献   

18.
应克林顿总统的邀请,中国总理朱基4月6日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最近15年来中国总理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也是中美两国元首成功互访之后两国关系中的又一重大事件,对争取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扩大两国在多个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9.
程慧东 《学理论》2012,(21):17-18
中国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也必须果决反制菲、越的侵略挑衅行为。因为这是捍卫中国国家主权的需要,也是制止侵略行为、防止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失控化、捍卫南海和平的需要。果决反制挑衅,不仅不与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相冲突,反而是对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有力维护。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已近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欧洲最大的斯拉夫族国家尽管在经济、文化和历史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关系发展却相当缓慢,有时甚至出现紧张局面。除工作会晤外,两国总统迄今未对对方国家进行正式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全面正常化的俄乌友好合作条约也迟迟没有签署。这种状况不仅远远不如两国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而且落后于两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发展水平。两国关系缘何如此?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黑海舰队问题是影响双边关系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