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世间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之书”,一种是“无宇之书”。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实践是一个“无期大学”,是一本“无字之书”。他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不仅视书本为生命,直到临终前还坚持阅读;而且,特别重视社会实践,积极提倡向社会、向群众学习,吸收各方面活的知识,即所谓读“无字之书”。“有字之书”尽管卷帙浩繁,足以“汗牛充栋”,但毕竟还能以卷数计算;而“无字之书”,则充塞宇宙、囊括古今、遍布社会、总揽人生,是任何计算手段、任何精密仪器也无法计量的。  相似文献   

2.
房宁 《传承》2012,(23):80-80
学者须读两本书,有字之书浩如烟海读来不易,而无字之书更为重要,读懂更难。不读有字之书无以起步,不读无字-e_4~难有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统战系统干部职工大会上,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怀廉对统战干部提出新要求:一是队伍要高素质。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和锻炼,坚持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既要学习政治理  相似文献   

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差既是行路,也是读书,读无字之书,读社会之书。我供职省直机关30余年,出差是常事,走遍了江西110个市、县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省、市、自治区,也到过欧美等一些国家。不算公务活动,仅出差途中的所见所闻,就让我学习、观察了许多,思考、感悟  相似文献   

5.
大度读人     
冯骥才 《时代主人》2006,(11):24-24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6.
200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一部构思独特的《读懂领袖丛书》,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丛书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邢贲思先生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了丛书写作宗旨:“我们编撰《读懂马克思》、《读懂恩格斯》、《读懂列宁》、《读懂斯大林》、《读懂毛泽东》、《读懂邓小平》系列丛书,目的就是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干部提供一个帮助他们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辅助性读物。”关于“读懂”二字,邢贲思先生解释说:“它不像过去出版过的一些读物,是对一些历史背景、名词概念、文章内容等进行诠释,而是力图从经典作家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因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生活在各自的“洞穴”中,因而可能习惯以自己的“心智模式”来观察对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焦虑、失望、恐惧等情绪开始在美国政界乃至社会中蔓延。之所以如此,同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误解有关。中国的经验证明,“洞穴假相”是能够消除的,“心智模式”是可以改善的,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战略互信是能够建立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要“读懂中国”的原因即在此:不仅外国人要“读懂中国”,中国人也要“读懂中国”,同时也要“读懂世界”。  相似文献   

8.
厚书与薄书     
云溪子 《小康》2023,(34):76-77
<正>对一本书读懂没读懂,就看你能不能把厚书变成薄书。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一位我崇敬的、很有学问的老师曾对我言:“对一本书读懂没读懂,就看你能不能把厚书变成薄书。”我明白,一本书是多厚就是多厚,是无法变薄的。老师这里所谓的厚书、薄书,并非指一本书因文字多少而书体有厚、薄,定是另有一番寓意。  相似文献   

9.
统战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做好统战工作要常念:“学、凝、服、新”这四字“内功心经”。常念“学”字经——励志。增智。学以致用。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智慧;抓住了学习,就是抓住了未来;放弃了学习,就是放弃了进步。学习能够增强我们的理想和信念,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刻牢记党和人民重托,激励自己要有作为、能作为、快作为,在拼搏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一寿万金     
一个寿字能卖五万元,此若是在二十年前,肯定被视为疯话。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这是事实,而且还不能随意效仿,因这个“寿”字已获得了国家专利局授予的专利。拥有这个专利的书法家名叫王金凯。金凯所书“寿”字,乍看上去与历代书家之书没有太大区别,但细看,该字的上半部分暗藏着一个“长”字,绝妙之处在于浑然天成、合情合理、天衣无缝,绝无人为、牵强之意。整个字苍劲有力、结体完美,雄浑中不失俊雅,真乃神来之笔,若不是金凯三十余年临池不辍,意外获之,恐怕任何一个书家也想不到。历代书法家都没少写寿字,因为它不只是一个汉字,以及这个汉字…  相似文献   

11.
黄吉遇  李力 《当代广西》2005,(11):13-15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问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西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部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户主为何不写字.户主都说:“这是陈公说的,‘有事不如无事好’,贴春联本来就是为祈求平安.当然是无事好呀!”原来在两广地区.“字”与“事”同音.乡人误听“字”为“事”.而“有事”是灾祸的代名词.“无事”则是平安之借语.陈宏谋无意漩的一句话经误听之后,其意正好符合乡民祈求平安的心理.所以他们十分乐意接受不写字的“春联”.于是张贴无字春联便相沿成俗.至今已流行了100多年。平安值千金。从旧时的“无字春联”到今天的“平安是福”.平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最短的一部经典《大学》是排在"四书五经"中的第一部书,总共只有1747个字,是"四书五经"中最短的一部经典。读一遍原著,应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读懂了,弄通了,又在实际中履行了,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了。《大学》一书是要学习一辈子,履行一辈子的。不然,怎么能称为儒家经典呢?北宋理学家程颢说:"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他告诉我们,这是孔子的遗作,是开始进入大学道德教育之门的书。既然是入门之书,当然应该排在第一了。  相似文献   

13.
顾雅婷  彭传华 《前沿》2013,(16):44-46
谭嗣同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刻批判贬低和歧视女性的封建名教纲常与传统陋习,提出一系列旨在妇女解放,提高女性社会与家庭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斥纲常,以达到“男女内外通”的无阶级差等思想;改婚制,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相愿而成婚”的婚姻自主思想;除陋俗,驳斥“残毁其肢体,为缠足之酷毒,尤杀机之暴著者也”的缠足恶习;正“淫”学,提倡“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淫理之书”的性解锢思想。其中正“淫”学思想最为激进,是谭嗣同女性主义伦理思想中最具近代性因素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为实现政府转型而改变政府职能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政府转型,就是从投资型政府、管制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市场型政府。治政与政府转型当前,中国政府提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来打造服务型政府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治政”的努力。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政治”两个字,通常在“政治”上做文章,把主要的思考和制度与政策的设计重点放在了如何治理黎民百姓和社会上,政府管理的重点也是如何“防民”、“治民”,而很少关注“治政”两个字。“治政”就是把政府及其官员当作管制的对象,限制政府和官员权…  相似文献   

15.
读懂《道德经》第一章,首先须吃准该章中的五个字,即道、常、无、有、玄,这五个字是给客观存在的"道"的五个命名。  相似文献   

16.
赏罚有道     
李爱花 《群众》2013,(7):I0059-I0059
回味经典,我们总能够在眺望历史长河中找到启迪。《资治通鉴》这部“此天地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在阐述君王与人臣的品德善恶、军国大事与政策得失对于王朝更替的原因和教训之时,十分重视赏罚之道的探讨,认为“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以成”!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礼”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之本,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礼”,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就有“明礼”一条。但是在我们的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有悖于文明礼仪、不符合礼仪之邦形象的现象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理论上多是这样表述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人的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的发展不仅具有个体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的意义。但二者除了一致性之外,也存在着差异,因为某些个人的发展不等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并不直接等同于人的发展,相反,在以往一些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分工和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就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可以说,在社会发展的某一个过程中忽视、甚至排斥人的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法避免,但同时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痼疾,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此,今天我们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以及“整体社会”这样一些概念,就是要求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整体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其中,所强调的“社会建设”和“整体社会”,实质也就是要突出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校自1986年9月开始了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也感到教材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然也遇到了“可读性”与“可教性”的矛盾。经过实验,我们认为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不仅“可读”,而且“可教”。其一,新教材虽然“可读”,但学生并非所有内容都能读懂,对于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教师就得“教”。其二,有的部分学生字面上也能读懂,但对内容理解深度有限,这时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就得“教”。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小平同志最近谈话指出,中国的改革要更大胆地闯。改革,文雅地说,即革故鼎新,除旧布新;通俗地说,改革就是一个字:“变”。“闯”也是“变”;“更大胆地闯”,也就是更快更有效地“变”! 说改革就是“变”,是指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下的变,是向着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方向变,是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