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侨园》2016,(5)
正七律冬风城一夜荒成景,鸦戾寒欺枯树头。积雪层层覆辙印,骄阳点点水不流。产假结束后,刚上班的洁,总是会有些魂不守舍,所谓关心则乱,女儿的音容笑貌一刻都不曾离开过她的脑海。不知为什么,见不到孩子就会心神不宁,尤其到了该喂奶的时候。所以一得空洁就躲到洗手间里往家打电话,部门经理老王不知就里,误以为她在闹肚子,不时过来关照她一下,还劝洁有病就回去休息,搞得洁很尴尬。说来也怪,一听到孩子的声音,洁立即就能平静下来。这种牵肠挂肚的滋味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9)
正〈长相思〉云徜徉,乌徜徉。无约相逢水中央,应怜各它乡。不思量,却思量。心念无依盼梦长,此生难相忘。转眼,凡在洁家做满了1周,没人挑出什么毛病来。周五的下午,凡背上双肩包,微笑着跟洁一家人告辞。"凡,你等一下。"刚下班到家的洁,叫住她,把一个信封交到凡手上。"我知道你等着用钱,以后我就每周给你结一次,你看如何?"凡一怔,感到有点意外,自上次洁让她戒烟之后,她就对洁心存敬畏。觉得这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12)
正七绝相思更深月夜梦相逢,秋去冬来风不同。临窗寻爱魂去远,雄遣相思寄梧桐。"洁,去方便一下吧?"洁恍惚中听到刘姐在叫她,于是"嗯"了一声下了车,低头向不远处的休息站快步走去,腮边的泪经风一吹,凉津津的,她不想让刘姐看到自己刚刚哭过。"今天怎么都这么怪?"刘姐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道。洁看到父母正在靠近门口的导游图上指指点点,并没注意到她进来。这正  相似文献   

4.
娄岩 《侨园》2013,(10):74-75
<正>洁带的一包月饼在通关时被没收了。这原本是件小事,但对第一次出国的洁而言,却惊恐万分。这都是拜她父亲所赐,非得让他的宝贝女婿加学生吃到在国内时就最爱吃的蛋黄月饼。等洁拖着行李出来,左看右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康。洁不知所措,想打电话又不知道怎样打,想问人,也不知该问谁。再说就她那英语水平,一想自个儿先没了底气,更别说张口向洋人询问了。洁看到离出口处不远的地方有一排椅子,就走过去坐了下来。康两个月前在电话里告诉洁,他用2000多美元买了辆旧车,这样去机场接她时就不用求人了。临来前,洁的母亲还千叮咛万嘱咐,让康一定提前来接飞机,因为洁从来没出过国,人地两生,加上英语也不太行,有语言障碍。康立即在电话里向师母加岳母大人保证,他一定会提前赶到机场,洁绝对不会有问题。康的保证让洁的母亲很满意,她为此还特别在洁和洁父两个人面前炫耀自己  相似文献   

5.
娄岩 《侨园》2014,(10):48-49
不知不觉到了年尾,工作骤然多起来。人一忙起来,自然就把一些烦心的事抛诸脑后了。于总不在所里,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听别人说,他最近常出差。自洁的生日之后,吴来所里看过她几次。两人在一起时有说有笑,如多年的老朋友一般。不过吴也没特别地约她。可能是因为洁告诉吴她最近要赶进度,恐怕每天都要加班,第二天还得早起赶回所里。洁其实已在心里打定主意,她和吴,就如同她和于一样,虽然投缘,却不可能再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11)
正七绝偶成蛙噪连池水寂寥,熏风十里难逍遥。谁人七夕同宵夜?自古多情断鹊桥。人有时心里如果有疑惑,就会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哪怕仅仅是细节问题,也多少会影响到其平常观察人或事的视觉。就像洁,这段时间想来想去,还是不能合理解释家里床铺上那个安全套包装袋的来历。所以她近来看到凡,总有一种她有什么事瞒着自己的预感。洁试着旁敲侧击,想从凡的话里套出她是不是曾经带人,比如她那个白人老公来过自己家里。洁倒希望她说是,毕竟凡说过的,那个白人需索无度,他或许是真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6)
正七律秋心月盈潜出临窗白,花影徘徊醉画墙。红叶有心传锦信,娇荷无语满池香。雁行南去归期短,云渡星河幽梦长。眼看出差的日子临近,不能再犹豫了,洁自己对自己说。这天下班回到家,洁把孩子哄睡后就赶紧到厨房找凡商量,看她是否愿意做两周全天候保姆。出乎意料的是凡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下来,当洁征求她需要加多少钱时,凡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什么钱不钱的,我正好和老公闹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二次拯救 宋亚琳多次想过自杀.如果女儿也患有艾滋病,她就出院后带着女儿一起自杀.可是,此时,她已知道,女儿没有染上艾滋病毒,女儿是个健康的宝宝.这让她大喜,同时更大悲.她已绝望,怎么养女儿?可女儿是健康的,她不忍心带着女儿自杀.但绝望的她,又怎么养大女儿?她想到了丈夫.这时丈夫来了.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7,(Z2)
正五绝画境悠闲看白鹭,自在是飞鸿。夕照林幽远,多情水面红。身在不同处境的人,对时间的感受差别很大。在过去的两周里,在洁、康和凡的眼里,时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就拿洁来说吧,简直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好容易熬到了培训结束,人还在忙着收拾行装,一颗思女之心却早已飞回女儿的身边了。对康和凡,洁不在的这段时间,两人犹如干柴烈火,各得其所,日子过得比神仙还逍遥快乐。好日子来得几乎有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王女土有一个7岁的女儿,几年前,她就想给女儿买点保险,但直到今天仍未如愿。少儿医疗保险本是她的首选,"但那只是保几种刁钻古怪的病。"她说。到处张贴的"成长年金保险"又引起她的注意。广告上说:如果从3岁起每月买5份(每份100元)该保险至18岁,那么18--22岁5年间,可领取教育金和立业金累计共12.6万元,但她仔细一算,15年间(3-18岁)每月拿出500元,如果按最佳组合的储蓄方式存人银行,以目前的利率水平(她认为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7次降息之后利率水平不高,将来的利率风险不是太大),15年后的所得要比12.…  相似文献   

11.
正愁怨花前月下不相逢,恨生难从容。最是酒醒梦残时,星月皆朦胧。临窗目,此时穷。痴情何如,洁好不容易又把孩子哄睡着了,这才悄手悄脚地走出房间,轻轻带上房门,然后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桌子上的闹钟,叭哒叭哒敲打着洁原本就不平静的心房,只见洁眉头紧锁,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地发了会儿呆。她突然起身来到康的房门前,一边敲门,一边轻声说道:"康,出来一下,我有话和你谈。"  相似文献   

12.
娄岩 《侨园》2014,(7):58-59
〈五绝秋怨〉情多怨渐生,梦短恨夜长。酷夏欢声过,无人共菊黄。洁回国一周有余,时差也基本倒过来了。康隔三差五地来电话,话题万变不离其宗,全都围绕着洁何时能复员来美。洁先是推说得找适当时机,后来干脆说康自己还没有稳定下来,她去了岂不是一人难变成两人难了。  相似文献   

13.
娄岩 《侨园》2013,(11):74-75
<正>〈南歌子〉夜长芙生露,月白水镜平。鱼翻新绿也晶莹。趁蛙鸣三更语,孤雁行。灯暗惹相思,风动旧时情。余恨悠悠寒窗棂。问新荷谁与共,琴声停。洁一觉醒来,康已经不在了。回想起昨晚两个人之间的龃龉,洁忽然有点不忍,他独自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打拼也挺不容易的,我得多理解他。想到这里,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了许多。"要多体谅康,别太任性。记住,你已经是个结了婚的女人。"洁又想起妈妈临别时的嘱咐。她扫了眼乱七八糟的房间,自言自语道:"好吧,看来今天有事做了。"  相似文献   

14.
人生前8年,监狱度过红色,注定是邵华69岁人生调色板的主色调。1938年,革命战士陈振亚与妻子张文秋的女儿邵华降生。陈一反传统,让女儿随母姓,取名张少华(北大毕业后,她用谐音,取笔名邵华,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6,(1)
正〈江城子〉故园万里在天边,乱朱颜。梦东迁。落红多怨,飘落几声咽。坐看闲鸥凌空舞,浮云里,任盘旋。采云钓水漫山鲜。胜神仙,卧薪禅。不看岁月,赢得夜深眠。无欲清心人间好,多少事,在心田。唤回寂寞伴浮云。这年月,何须固执?洁身子一天天大起来。产前检查也越来越频繁。洁的产科医生是大学医院的,一方面洁刚来美时没工作,两人的保险由康负责。二来也是这家大学医院非常著名,而且离家也近,所以后来洁有了工作也一直没换。洁特意找了位华人做她的家庭医生。虽然医生的中文讲得不算流利,但总觉得要比洋人让她感觉踏实。洁的英文虽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她还是希望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8,(18):6-6
人生前8年,监狱度过 红色,注定是邵华69岁人生调色板的主色调。1938年.革命战士陈振亚与妻子张文秋的女儿邵华降生。陈一反传统,让女儿随母姓,取名张少华(北大毕业后,她用谐音.取笔名邵华,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林丽琴 《慈善》2016,(2):37-38
我曾看过一个家教短片:一天,爸爸感觉有些头痛,吃完晚饭就回卧室休息去了。4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电视,妈妈嘱咐女儿:"你去看看爸爸,关心他一下,可以吗?"女儿跑进卧室,不到2分钟就回到客厅继续看电视。妈妈问她:"你有关心过爸爸吗?"女儿头也不回,一边看电视,一边应付地说道:"有啊,我有看看爸爸的。"女儿聚精会神的样子让妈...  相似文献   

18.
正七绝夏游梦醒应因高日照,酒香不计三更眠。暑来庭燕衔新雨,光阴荏苒,一转眼,洁和康离婚已经4年了。这天,洁如往常一样,一下班,就急匆匆往公司附近的幼儿园赶去。小杰西卡已经快六岁了,早就从心梅的家庭托儿所转到了正规的学前班。洁到了那里,女儿正和小朋友们玩游戏呢。小杰西卡一见洁来了,立即像只快乐的小鸟,张开双臂,朝妈妈飞奔过来。母女俩少不了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6,(8)
正七绝春雨晴风起寒枝上,柳伴花眠泪始干。莺语高低何树立?一扇夕照翠山峦。洁终于通过教会朋友的介绍找到了一个保姆凡。凡来自北京,长得如花似玉,但经历非常复杂,三十出头的年龄已结过两次婚。还是姑娘时就糊里糊涂地被流氓团伙轮奸过,后来嫁给一个法国人,两人育有一子,离婚后随其父去了法国。离婚后她也试图找个中国人再嫁,但由于轻信,被人骗财骗色,法国佬留给她离婚的补偿费都让人卷跑了。二婚老公是个白人,叫TOM,是在三里屯酒吧里认识的。  相似文献   

20.
宋墨  赤桦 《瞭望》2006,(36)
“一切都将以眼泪结束。”张文丽警告女儿。在张文丽看来,女儿恋爱是一件烦心的事。21岁的安妮还在北外念书。2003年冬天,经朋友介绍,她结识了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托尼。然而,热恋中的人三年来却只见过四次面。张文丽说:“他们互相并不了解。与其说在谈恋爱,不如说她找到了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己,因为她的朋友不是很多。他们这一代人都比较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