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巩固实体经济是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正在加速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全球经济结构。加快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向赋能”,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是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建设数字经济强省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3.
曹丽华  杨敏 《群众》2013,(2):56-5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发展的步伐开始放缓,如何重振实体经济已成为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围内少数企业大胆尝试,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08,(12):54-55
金融风暴袭来,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受其牵累艰难“过冬”,在充满寒意的气候下实体经济经受严峻考验,改革开放30载的经济成果正面临被侵蚀的局面。在外向经济主导、民营企业发达、中小企业云集的长三角,实体经济遭遇困难,理所当然成为各地政府迅疾施援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张为付 《群众》2020,(3):18-18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我国宏观经济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统筹推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综观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实际,稳金融需要着力做好稳金融服务、稳金融秩序、稳金融体系、稳金融开放四项工作。稳金融服务,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稳金融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共生共荣。首先,要有效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着力畅通“宽货币”向实体经济“宽信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虚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虚拟经济”的理论概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强调“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活动模式和资本增值形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充分发挥及合理利用虚拟经济的功能优势,对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志彪 《群众》2012,(1):19-21
在“稳中求进”的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下,我国经济政策首次将扩大内需提到战略基点的高度,首次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特别是.首次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立国根基习近平总书记说:“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9.
詹花秀 《湖湘论坛》2003,16(2):51-53
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货币经济发展成为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新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三位一体 ,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征。虚拟经济比传统的货币经济更具有了产生经济泡沫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 ,虚拟经济就会导致泡沫经济 ,对整个国民经济形成毁灭性的打击。虚拟时代 ,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和创造利润的能力虽然下降了 ,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并没有下降 ,实体经济的发展依然重要 ,我们不能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亚 《政策瞭望》2012,(3):55-56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资金投向实体的要求,并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产业“空心化”以及温州老板跑路等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致富、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如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在于相对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问题,并牵延影响到实体经济。在中国中西部,人们能比较显著地感觉到经济危机的水平没那么严重,因为它们经济的资本化与外向型水平低;同样,当目前人们感受经济的所谓“企稳回暖”的时候,它们也没有感觉到当前经济的多大暖意,原因在于目前的经济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资本经济的作用,而非实体经济本质的复苏。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狂风暴雨已经来临,这使得我们经济领域中的“资源配置中心论”和“企业组织实体论”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经济研究的中心问题为主线,阐述了其从资源配置到企业组织最终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变迁过程,从而完成了对“资源配置中心论”和“企业组织实体论”的超越,将经济研究的中心问题最终转移到了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4.
火光 《前进论坛》2012,(4):40-41
2012年,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提交的《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一号提案。这份罕见的多党派联合建言,陈述“避实就虚”之害,建言民资“避虚就实”之策,调研行程涉及大半个中国。提案引起中国实业界的广泛关注,使发展实体经济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今年的一号提案是建立在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等长期跟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这也是农工党中央连续第二年结缘一号提案。  相似文献   

15.
刘志彪 《群众》2017,(14):42-43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五方面的问题:增长失速,产能过剩,债务高筑,房价过高,货币泛滥。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增长动力失能,而在于经济结构失衡。经济结构失衡不是产业结构失衡,也不是空间结构失衡,更不是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失衡,而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发展的严重失衡,即“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确立“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思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浙江回应内外部挑战的一个关键抉择。  相似文献   

17.
骆敏舟 《群众》2023,(16):45-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占数字经济这一关键赛道,努力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数实融合第一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应主动承担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聚焦数实融合,以数字技术的新引擎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聚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  相似文献   

18.
祝木伟 《群众》2023,(12):49-50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振兴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江苏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的“高原高峰”。  相似文献   

19.
周德文 《小康》2014,(2):20-20
要在减轻税负上做好文章,这是重振实体经济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20.
叶慧 《今日浙江》2020,(6):28-29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重大制造业项目的支撑。近年来,长兴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天花板”,把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作为领跑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全力抓项目、扩投资、兴实体,跑出制造业发展“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