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思想库普遍认为,在美国实力下降的大趋势下,获得韩国的支持是维系美国霸权的必然之举。韩美同盟有助于遏制朝鲜,更有利于围堵中国,也有益于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总之,美国必须因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来改造韩美同盟,劝服韩国为己所用。当然,也有个别思想库学者认为韩美同盟是个两败俱伤的同盟,理应放弃。  相似文献   

2.
菲美安全合作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是第一个表示支持美国反恐斗争的亚洲国家,反恐战争使双方之间的安全合作关系迅速升温,用美国总统布什的话说,美菲在反恐战争中已经是"军事同盟".本文分析了菲美安全合作关系迅速升温的原因、影响,并针对菲美安全合作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9·30事件"与约翰逊政府的印尼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9·30事件”前后,约翰逊政府通过培植与以陆军为首的印尼军人集团以及军人政权的特殊关系力图影响乃至操纵印尼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走向,从而深刻地介入印尼的内部事务。对印尼陆军的政策构成了美国印尼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 ,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日关系也随之加以调整 ,由初期注重经济关系到中后期注重安全合作关系 ,美日同盟关系的加强 ,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析美国与东盟的反恐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9·11"事件以来,美国与东盟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反恐合作.美国与东盟的反恐合作基于双方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威胁和调整彼此间关系的共同利益需求,然而,美国与东盟之间在反恐侧重点、主权权益和战略目标上的矛盾将影响双方反恐合作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际侨民接触”战略及其对我国侨务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世界不少侨民大国对海外侨民的重视,美国政府也开始积极争取侨民,推出国际侨民接触战略,把居住在美国的外来移民和侨民纳入美国巧实力外交的总体布局中。本文分析了该战略的主要内容、出台目的和影响,本文认为该战略表面宣称是为了援助发展中国家,其实质是为了争夺国际影响力,以及通过侨民来改变其祖籍国。由于美国国际侨民接触战略刚刚实施,暂时还难以评估其影响,但其潜在影响力值得重视,应当进行跟踪研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该战略的实施也面临资金问题、美国国内政治问题、人力和机构组织能力问题等方面的制约。同时,本文还就该战略对我国侨务工作的启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趋缓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元的持续贬值正冲击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的需求萎缩影响这些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这些国家货币升值直接影响到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也使东南亚石油进口国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然而,东南亚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不利的外部经济形势.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基本面还比较好,对外经济关系的多边化已取得明显进展,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过去减小.只要美国的经济困难没有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东南亚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是能够克服目前所面临的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系统分析的方法考察了美国对华决策系统的结构和单元,文章指出美国对华决策系统是一种T字形结构,其单元包括总统、国会、思想库和利益集团,结构决定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走向,而单元之间的互动使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起伏.  相似文献   

9.
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需要提出了"发起东盟事业倡议"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准备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东盟关系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中国因素".美国"发起东盟事业倡议"是要巩固美国在东盟的存在,抵消中国的影响.在东盟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希望借助"发起东盟事业倡议",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来进一步扩大与东盟经贸关系.新加坡是东盟国家和亚洲国家中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目前美国还正在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情况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多边主义视角对美国对待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态度、动机与行为进行了分析.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最重要的成果是东盟地区论坛,它是该地区成员安全利益需求的结果.亚太地区的安全多边主义主要依靠规范的力量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物质能力和制度保障来解决美国所关切的地区安全问题.况且,美国只是将多边主义作为服务于安全利益的工具性手段,而不是秩序目标之一,这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对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寄予较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对东盟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菲律宾对外政策中,对美国和对东盟的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这其中,美国对菲律宾东盟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考察了菲律宾建国以来,在其制定和实施对东南亚(东盟成立前)/东盟政策时,美国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同时期的菲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1967年东盟成立至2007年的40年间,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东盟五国的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本文以跨国公司与东道国谈判力为视角,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讨论了美国跨国公司与东盟五国间谈判力演化的背景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一个有效的谈判力模型只能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与特定谈判项目的优势拥有相关.  相似文献   

13.
美韩同盟与未来中韩关系的战略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韩关系特别是政治安全关系的发展,中韩关系与美韩同盟之间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美国一直对中韩关系的发展保持警惕,而韩国则坚持以美韩同盟为其外交安保政策的基石,这些都是提升中韩关系的深层次挑战。中韩关系要摆脱美国因素是不可能的,未来中韩关系的战略框架也必须与中美韩多边关系框架,甚至是整个半岛的地缘政治框架结合在一起考虑。而且,为了在中美韩博弈中占得先机,中国必须对这种未来战略框架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本文认为,出于中国及地区整体利益的考虑,半岛的未来既要摆脱基于冷战经验的对抗式两极格局,也不能寄希望于那种多极均势下的脆弱和平。从长远来看,只有包括所有各方在内的地区集体安全机制才是稳定与和平的长久保障。美韩同盟可以成为这一机制的起点但又必须被超越,这就需要相关各方就此达成战略妥协,就地区未来做出彼此可以接受的决定。考虑到中美间的深层次不信任,韩国应该在中美间发挥沟通者而不是均衡者也不是中立者的作用,未来中韩关系应该在这种新背景下予以重新设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初的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贷危机,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本文着重对次级债的界定、次贷危机的特点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从贸易、投资及资本市场的视角,详细地阐述了次贷危机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并讨论东盟国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缅石油管道设计中的美印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石油绝大多数从中东和非洲进口.鉴于目前马六甲海峡的形势,中国应该修建一条从缅甸西部的实兑深水港到昆明的输油管道.中国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支持修建中缅石油管道计划.但是,要把这项计划变成现实,还需要克服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美国国防部最新出台的所谓<中国军力报告>是小布什政府任内最后一份相关文件.回顾过去8年,小布什政府任内的8份相关文件,明显地透露出美国强化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以保持其在这一地区的传统优势的战略意图.基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事实,中国提出"和谐外交"与"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遏制"战略,中国的"和谐"战略是否可以成功应对?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东盟国家虽然对美国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曾存在较大的争议,但逐渐倾向一致的看法是:美国虽然不再是军事“保护者”,但仍然欢迎美国的军事存在,以发挥一种制衡和协调的作用。为何东盟国家将日本、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视为潜在的安全威胁,而总体上并不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视为安全威胁?结合沃尔持(Stephen M.Walt) “威胁平衡”理论,笔者认为,关键的因素是对“大国进攻性意图”的认知和防范心理。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表现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8年9月,美国次级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在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经济大幅下滑.本文分析了2008年东南亚各国在危机影响之下的经济表现,并对东南亚经济的未来走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最后关头背信弃义,未出手援助它扶植的柬埔寨政权和南越政权,受到盟国质疑.刚成立的民柬政府扣留美国商船马亚克斯号,为美国重塑形象、重申强硬立场提供了机会,它以泰国为基地实施武力营救.不过,泰国正在调整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努力改善同亚洲尤其是印度支那邻国的关系,力图在这场美柬纠纷中保持中立.美国的营救行动造成泰国处境困难,引起强烈抗议和严正交涉.这个事件给冷战期间的美泰关系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involve both island and maritime claims among sovereign states and the issue has long been a point of debat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t involves not only the countries in dispute but also other major world power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Its important strategic location and the abundant resources make the South China Sea a target of contention among the claimant countries. The arbitral ruling in July 2016 gives a new momentum to the dispute.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strategic relations of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by analyzing the positions and steps taken by ASEAN and China, as well as ASEAN-China joint initiatives. It also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nd viable solutions to the disp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