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刘开基之女刘晋英和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高春平合著的人物传记《公仆刘开基》一书,2012年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刘开基是山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领导.他16岁参加革命,1976年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岗位,1993年因病逝世.  相似文献   

2.
刘开基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鼓舞着全省各级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拼搏,为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刘开基同志是执行党的宗旨的模范。他几十年如一日,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求  相似文献   

3.
《公仆刘开基》出版后,我和刘工谈到了他29岁时发生的一件往事。对于此事,该书第294至295页中提到:文峪河水库建设时,1960年8月7日中午交接班时,突然发生大滑坡,造成73人死亡的严重事故。在事故处理中,曾有一个年轻化验员以失职原因受到处分。刘开基得知后说:"整个事故我都承担了责任,没有处分一个指挥、一个工程师。所以说,一个小技术员根本负不了这次事故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仆刘开基》一书历经五载,增删五次,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认真读过,掩卷长思,获益匪浅,感受良多.既为刘开基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工作业绩所感动,也为作者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精巧的构思和深厚的功底所赞叹.  相似文献   

5.
在“三讲”教育正在开展的时候,我们向读者推荐李龙城同志撰写的《风范永垂———追忆刘开基同志》一文。“三讲”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使党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作风上得到新的进步和提高。我们认为,刘开基同志坚持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在今天仍然是值得倡导和学习的。本文作者李龙城同志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山西省委主委。从这篇追忆文章里可以看出, 刘开基同志作为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同一位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之间有着多么深厚的友谊。刘开基同志的作风和精神, 正是我们在“三讲”教育中亟需发扬光大的。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受到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报刊文摘     
1980年6月23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送来耀邦同志的一份批件:“任穷同志:今天上午,我找电力部李锡铭、李鹏两同志谈了话,我对李鹏的印象较深.他告诉我,1948年我们派了21人去苏联学习,‘文革’初期被立案为‘4821苏修特务案’,我要他开了一个名单(差两人).据说大部分都不错,特转给你.”当时,李鹏提供了19位同志的名单,他们是:邹家华 55岁 邹韬奋之子国防工办副主任叶正大 53岁 叶挺之子国防工办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李立功 《先锋队》2012,(19):7-8,1
像《深植于泥土的松柏》,在人们心中亭亭玉立。刘开基同志 16 岁参加革命,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赶马车的农民,逐渐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担任中共沁源县委书记,领导沁源军民取得了沁源围困战的胜利,被誉为"抗日模范县委书记",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以后,他先后担任过省农工部部长、副省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曾组织领导了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黄河天桥水电站等大中型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为我省农业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29日上午,三晋文化研究会和山西省历史学会共同召开纪念刘开基同志诞辰100周年暨《公仆刘开基》一书首发座谈会。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李玉明主持会议。中共山西省委原书记李立功,省政协原主席郭裕怀,省人大原副主任梁国英、杜五安,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赵凤翔,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相似文献   

9.
本院新书     
A辉煌的二十年——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文集》,收入研究改革开放20年的经验和邓小平理论在山西的实践论文43篇。A(刘开基纪念文集》,本书是为了纪念原山西省副省长刘开基同志逝世3周年而出版的,共收入纪念文章126篇以及刘开基同志生前的部分工作活动照片。A《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山西卷),本书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农业部联合编纂的《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丛书的地方卷之一,是一部反映新时期山西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的资料性图书。A《晋级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分专题研究,有概述、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刘开基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我们也永远见不到他了。他驾鹤畅遊于太行、太岳、吕梁、北岳所有的山西的山、山西的川和整个山西大地去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高大的身影,时而显现的憨厚的面容,时断时续的他的朗朗笑声和……之外,就是对他的深深的思念,久久的,永远永远也不会消失的思念。  相似文献   

11.
张灵霞 《先锋队》2013,(10):9-11
围困敌寇创奇迹,发展农业奠根基,兴修水利惠三晋,清廉勤勉留丰碑……一幅幅画面,一串串故事,质朴而生动,鲜活而感人。尽管他已经逝去二十个年头,他的事迹却从未被人们忘记。刘开基是土生土长的沁源人,1912年出生在沁源县城关镇南园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8年,他17岁时便参加了革命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担任沁源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米士奇(以下简称"米"):王丙乾同志,您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工作多年,对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一定非常熟悉,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丙乾:陈云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多年来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非常大.陈云同志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楷模.他曾说过,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就要把领导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还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分析和决定问题时,要采取"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决策更加周全、正确.这充分反映了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他曾经用这15个字给我写了一个条幅,我一直保存到现在.他给我写条幅的意义,在于指导我坚持真理,勇于实践,要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不要随风倒.  相似文献   

13.
1939年的春天,我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教育科当参谋。有一次我和张现实同志,奉军区孙毅参谋长之命,到阜平县王快镇迄东前屯去,找住在该地的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工兵排,查看他们破坏贾口北山一段山路的情况。 我们受领任务时,首长特别嘱咐了:要注意做好友军工作,虽然他们是在根据地里执行任务,听从军区的指挥,但要尊重他们,团结他  相似文献   

14.
芦焰 《党史文汇》2004,(10):46-47
原山西省副省长、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刘开基同志,"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游街示众,继之便不断"坐喷气式飞机",挂大木牌,跪地,接受大会小会批斗,最后被关进一间小黑屋里,长时间过着与外界音信断绝的孤独生活,也等待着各种批斗的突然来临.  相似文献   

15.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09,(11):29-32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习仲勋与齐心结为夫妻,并将爱情融入毕生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心心相印,患难与共,携手度过58个春秋。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幸福的。齐心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我和仲勋同志相伴的日子里,我一直把他对我说的"工作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处理好"当作人生的座右铭。年轻的时候,我对他的这三句话不能完全理解,有时甚至感到太抽象。可到了现在,回想起仲勋同志的话来,才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些话的含意。我觉得能够和我崇敬的师长、丈夫和挚友——习仲勋同志生活在一起,过一辈子,是无比幸福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很 喜欢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之大、意境之深、文字之美、语言之精确,颇令行家称道.但他自己却认为不尽然.1966年6月,他在“西方山洞”(即韶山滴水洞)居住时,韶山同志因当时未找到他1959年回韶山写的《七律·到韶山》手稿,请求他再书写一次,他拒绝了.说:“这首诗还写得不理想,不书写算了.”对其诗词作品的解释,他也不求一改.《七律·到韶山》中有“黑手高悬霸主鞭”一句,有人解释“黑手”指的是反动派,有人解释指农民.对此,我于1966年,趁郭沫若同志陪客来韶的机会,特请教过郭老.郭老说:“1961年出版毛主席诗词英文版时,我曾问过主席,‘黑手’到底指谁,主席回答‘黑手’指反动派.同时,我还问过主席,是否要同时出一本主席诗词和统一解释的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英逝世之后,扬尚昆撰文纪念,文中写道:我认识剑英同志是1928年在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回国后,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在长征途中,在渡河东征时,在延安,在西柏坡,多次和他一道工作.在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我经常在他左右,聆听教诲.在这举国悲痛、三军挥泪的时刻,对剑英同志怀念之情,犹如滚滚波涛,在我心头翻卷激荡.  相似文献   

18.
宫维民同志: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能在一起吃喝玩乐的人当作真朋友,甘愿为之两肋插刀;而把关心他发展,指出他不足的人说成“不够哥们儿意思,”不屑与之为伍。我知道这种做法不对,可又不能说服他们,请您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9.
我于1928年在长乐玉田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判"徒刑"一年半,于1929年冬刑期将满,福州市委事先交代我出狱后不必寻访友人,应暂住客栈.至出狱时,我兄郑长琦来接我住入台江客栈.越数日,长琦带我到他的工人栈房,见过两个市委同志,他们说我今后不能在福建工作了,恐怕随时都有特务盯梢,要想  相似文献   

20.
刘永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他的崇高品德和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下面几个片断,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第一次见面我第一次见到刘永生同志是1945年元旦的第二天,在中共闽西特委机关驻地.当时,我是广东梅县副特派员,奉原南委联络员李碧山同志之命前往闽西,主要任务是向闽西特委转达党中央的慰问,并请特委将原报务员程严调出来筹建电台.我受命后,即从梅县的松口出发,乔装小学教师上路,第二天在上杭南蛇渡渡过湍急的汀江.傍晚时分到达丰稔区黄沙埔一家接头户.元旦之夜,特委交通员李学山把我带到有十几户人家的九珠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