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为毛泽东关于红军反围剿战略思想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提供了舞台。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独具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作战原则,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相似文献   

2.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军事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专著,填补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该书实事求是地阐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建军、战争和作战、国防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作战对手变化、敌我力量对比、我军的作战能力和任务以及战争形势的发展,辩证地看待阵地战这一作战形式,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军阵地战理论的发展起了指导性作用,毛泽东阵地战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作战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阵地战经验,逐步形成了我军阵地战的系统理论,阵地战能力实现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从不具备打阵地战到能够打现代化阵地战的能力。总结毛泽东阵地战理论与我军阵地战发展历程,对于我军在新时代发展阵地战理论,履行历史使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诱敌深入作战方针的胜利,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为保卫苏区合力歼敌的结果。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全过程中,从毛泽东“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提出、周密部署到正确实施,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毛泽东“诱敌深入”军事思想在红军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伊宁 《学习导报》2011,(16):33-34
自海湾战争以来,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怀疑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有效。赢得未来战争,仍然需要"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并取得了胜利。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错误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但传统说法是,毛虽然人不在,但其思想在。第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红军中的影响。笔者认为:一个如此大的战役,仅仅是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影响,而没有朱德、周恩来等英明的指挥员,没有周密的作战计划,以及战时的机动果断措施,要想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战争,也是一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局部战争。我军在这场战争中,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灵活机动,扬长避短,经过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斗争,终于以劣势装备战胜了高度现代化的敌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这场战争中也获得了新发展。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出兵40周年的今天,回顾当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导这场战争的实践,探讨毛泽东军事思想有哪些新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八年六月——一九七六年二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精心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领导人民军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在支援国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1930年12月,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以红色根据地为依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采取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全新战法彻底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这场作战胜利的政治价值,不但验证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红色政权建设的思想理论的正确性,开创了中国革命战争是"人民战争"的先河;而且在作战实践中,针对国民党正规军的大兵团作战所采取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也是毛泽东战略思想、军事斗争经验、军事指挥艺术等方面的成熟阶段。因此,在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中,在战争规模宏大、战斗频繁激烈、作战形式多样的复杂条件下,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辉煌战绩,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现笔者谨就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军事战略思想方面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也是毛泽东战略思想、军事斗争经验、军事指挥艺术等方面的成熟阶段.因此,在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中,在战争规模宏大、战斗频繁激烈、作战形式多样的复杂条件下,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辉煌战绩,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现笔者谨就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军事战略思想方面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07,(6)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在作战原则、作战理念等方面的对比,阐述了《孙子兵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影响,并进一步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内容和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旨在通过这一初步研究,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启迪中,加深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解,更好的学习和运用这一宝贵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由新民主主义时期军事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事思想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人们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比较深入,而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研究则显得薄弱.主要表现在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编辑出版还没有全面展开,对重大的军事实践活动和战略决策还没有进行历史的、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的研究尚留有较大空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人们通常侧重于从条块结构的维度进行,这种研究方式有局限性,一是难以全面概括其内容,二是难以反映思想的普遍性.所以研究维度要从条块结构向层次结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指导功能由原来的打赢战争为主转变为打赢战争和遏制战争并重.当前,关于毛泽东遏制战争的思想研究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卢保亮 《求实》2012,(Z1):12-13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的成立、发展、壮大乃至最终取得革命政权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单从作战指挥运筹思维的角度看,其胸中有"数"、举重若轻的作战运筹思维样式更折射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毛泽东胸中有"数"作战运筹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潘泽庆 《党史文汇》2017,(10):15-20
<正>左权将军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善于思考,勤于钻研,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在十余年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中,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作战、建军、治军经验,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时期尤甚。朱德曾指出:左权"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都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重视对战争特点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民族团结思想是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要稳操胜券,必须着眼于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和变化着的战争实际,自觉坚持并发展毛泽东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打赢人民战争思想。为此,本文试就毛泽东关于民旅团结思想在未来边境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一粗浅探讨。一、毛泽东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符合我国的国情和边境地区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军队之所以有方向、有力量,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毛泽东同志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在领导创建人民军队、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建立巩固国防的军事实践中,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原理,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精华,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同样也将有特殊的表现,并且将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新的作战方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光彩夺目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张强  苗泉竹  许超 《党史文苑》2009,(11):37-38
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思想之源。在境内各种分裂势力和境外各种干预势力日益猖獗的今天.应合理确定战略目标、科学筹划战争目的、大力调整军事力量、慎重决策军事行动、准确把握作战空间、力求速战速决取胜。通过灵活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斗争策略,打击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在战争实践中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军事理论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他直接指挥和参加了许多重大的战役战斗,成为我军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战将.他既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又是优秀的政治委员.其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运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黄瑶 《党史博览》2009,(12):42-47
在战争年代,林彪提倡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是为了打好仗 在战争年代,林彪是非常注意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尤其是军事著作。毛泽东的一些军事著作,比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十年内战的经验总结;指导抗日战争的《战争和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也包含了十年内战的宝贵经验.林彪作为红军主力部队的指挥员,参加了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和东征.对于毛泽东撰写的军事著作,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