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瑞典社民党是欧洲一个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党,作为早期工人运动的产物,自1889年成立之后,就始终以民主社会主义、进步的左翼政党定位自己。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走上执政舞台,累计执政时间已达65年。尽管在2006年9月瑞典大选中,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与左翼联盟以49%的选票落败,但仍是议会第一大党。提起瑞典和瑞典社民党,马上就会想到“第三条道路”、“福利国家”、“瑞典模式”、“北欧社会主义”这几个名词,这些词语背后实际蕴含着瑞典社民党的执政理论和政策实践,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一)瑞典对社会财富如何进行公平分配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在1889年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时,它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从1920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开始执政至今虽然政权几度易手,但大多数时间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瑞典已被建设成为世界上人均GDP列第二位(第一位是瑞士)  相似文献   

3.
结构性资源由历史、制度和组织等资源要素构成,是政党执政资源体系的支撑。开拓创新结构性资源对于获取和巩固政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性已经为瑞典社会民主党发展历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所证实。探讨瑞典社会民主党培育和开发结构性资源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培育和开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大多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与科学社会主义同根同源到分道扬镳,最终融入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西欧社会民主党以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展示着政党的自身魅力,贯穿于其中的几次政党转型为战后社会民主党的大规模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更为后来社会民主党面临的“两难困境”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位于北欧斯堪的纳半岛东南部的瑞典,是个令人称羡的国家。它是当今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瑞士,居第二位;其完备的保障制度和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享誉全球,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样板”和“瑞典模式”,而成就这一切的正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一般称瑞典社会民主党或社民党)成立于1889年4月19日,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跨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该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瑞典社会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自1921年以来,无论执政还是在野,它都一直保持着瑞典第一大党的位置。其执政历程虽说…  相似文献   

6.
拥有60多年执政历史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是瑞典政坛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经过百余年的运作,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章的种种规范为社民党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进程中,始终保持瑞典第一大党地位提供了组织机制上的保证,保证了党的组织结构与职能清晰有序,党内决策机关和职能机关权责明确,组织机制的民主运行.  相似文献   

7.
瑞典是一个组织之国。国内不仅存在许多党派,比如社会民主党、保守党、自由党、农民党(中央党)、绿党等等,而且在总共900多万人口中,有近600万选民加入或倾向于加入一个组织。按乌普萨拉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乔斯顿·斯文森的解释,在瑞典,人们为了推动或者决定一件事情,通常会说“让我们成立一个组织吧”。在众多的组织当中,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基层组织是最多也是最出众的。  相似文献   

8.
成立于1889年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又称社民党或社会党),自1917年首次进入政府取得执政地位以来,就稳居瑞典政党的第一把交椅.在实行比例代表制多党民主政体的条件下,执政(包括单独和联合组阁)长达64年.这在西方所有左翼政党中是绝无仅有的.引人注目的是,瑞典社民党不仅执政时间长,而且它还把瑞典这个历史上的"海盗之国"建设成为世界上人均GDP占第二位(第一位是瑞士)、社会福利位居世界第一位的发达国家.瑞典社民党是如何确立其"常胜将军"的地位并将瑞典建设成为发达国家的?本文将从党的建设的视角来分析和总结瑞典社民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政治环境直接决定着执政党的态度和政策选择,战后面对西欧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了赢得选举胜利,开始以扩大组织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为核心,从各个层面展开对组织的革新,由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又由全民党转变为全方位党,为社会民主党扩大执政基础、获得执政地位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使政党自身面临“娱乐化”、“媒体化”、“空心化”等诸多匆b战。系统总结和研究西欧社会民主党组织转型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德国大选揭晓了,计票结果显示: 由反对派领袖梅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获得了35.2%的选票,而现任总理施罗德领导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获得34.3%的选票。虽然两党选票只有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差距,但是对社会民主党而言,其执政地位与大选前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199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在沉寂了16年之后赢得选举上台执政的,2002年再次赢得选举,继续执政,只是好景不长,近年来德国社会民主党可谓内外交困,以至于不得不把原本明年举行的大选, 提前一年举行,其在大选中的表现也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然而,深入分析德国社民党在大选中受挫的原因,总结执政党在改革进程中的得与失,对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走出了一条“低落——回归——高涨——低落”的“n”字形沉浮轨迹,这一沉浮轨迹的出现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科技和社会的原因。执政党在执政时期必须在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和失业等社会问题,必须注重自身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纲领能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吕楠 《新视野》2007,(1):88-90
作为劳工运动曾经的两翼,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与工会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虽然各国情况不一,但总体来看,西欧社会民主党大多是从工人运动中产生、发展并壮大起来的,工会是社会民主党重要的选民基础,也是其执政后的主要依靠力量。工会也将社会民主党视为利益代言人,通过支持其执政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伴随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劳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改变,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的关系日渐疏远。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少国家社会民主党重执牛耳,西欧政坛呈现一片粉红,但这并未能弥补社会民主党与工会之间的裂痕。在全球化背景下,双方都以自身利益为重,二者关系既不可能恢复如“伯牙子期”知音之美,也不会像“管宁华歆”割席而分坐。  相似文献   

13.
英国学者库尔特·萨缪尔森曾这样描绘瑞典:"人们常把瑞典看成异乎寻常的国度。因为它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发达的福利政策,劳动市场的安稳与和谐,和平政策,一致与妥协。这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国家。"而这一切,都是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一般称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邹升平  魏晓文 《求实》2012,(2):74-77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存在本质差异,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根本对立对两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在经济制度上存在本质差异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98年9月27日,由社会民主党和联盟90/绿党共同组成的“红绿联盟”在德国第十四届联邦议院选举中以47.5%的得票率赢得胜利。10月20日,“红绿联盟”签署组成新一届德国政府的协议。“红绿联盟”的胜利意味着生态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思潮在欧美国家悄然兴起。它由美国民主党在90年代初率先提出,后由英国工党大力倡导。随着英、德、意、法等国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的先后上台执政和这些党的领导人在1997至1999年间三次召开“第三条道路”研讨会的炒作,“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原则被广为传播或付诸实施,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三条道路”在西欧已被称为“新欧洲道路”,引人注目。“第三条道路”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新调整“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历来是社会民主主义观点主张的形象性概括,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党的活动方式,尤其是联系民众的方法和途径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瑞典社会民主党作为瑞典长期执政的政党,面对新形势,注重完善反腐败体系政党自身以凝聚民心;不断加强社民党联系民众的组织建设以获取选民支持;创新联系民众的方式,增强民众对政党的了解以扩大政党影响力;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等。瑞典社民党的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共产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5月民进党上台执政,到目前声势激荡的“倒阁”、“罢免”案,台湾岛内局势突变之快令人关注。从表面上看,这场政治风暴是由当局悍然决定停建第四座核能发电厂的“核四案”导火索直接引发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顽固坚持“台独”路线,倒行逆施激化了岛内一系列矛盾的恶果。  相似文献   

19.
谭鹏 《理论建设》2012,(2):38-46
在战后政治生态环境的整体变化中,在全球化浪潮的全面冲击下,西欧社会民主党面临的身份危机、政策两难、意识形态困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摆在所有政党面前的普遍性问题,其执政的成就和经验对其他类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对待社会民主党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策略应该是立足于保持独特身份特性和发扬自身执政优势,在此基础上吸收借鉴社会民主党执政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创造性的应用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连续执政71年后下台了,苏联共产党在连续执政72年后解散了,台湾国民党也在连续执政70年后下台了。为什么它们在长期执政后都走进了“人亡政息”的周期律?这些政党当年上台执政,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早期的领导人,在艰难困苦中打拼出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