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余庆县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余庆县委、县政府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中,顺应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全面小康建设,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中央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2003年7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明确提出在农村要抓好“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各地学习借鉴。2005年,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3.
遵义“四在农家”价值及其创建活动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四在农家”是革命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载体,建设有遵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让“四在农家”这种形式承载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本文论述了“四在农家”的价值,并就下一步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韦生彬  杨仲林 《理论前沿》2006,485(20):44-45
本文对两个革命老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赣州模式”和遵义“四在农家”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进一步深化遵义“四在农家”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涉及到宏观、中观和微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贵阳市开展“四进社区”活动的调研,从“三级联创”进社区,完善了和谐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党员活动场所进社区,促进了和谐社区的阵地建设;远程教育进社区,架起了和谐社会信息“高速路”;党员承诺进社区,发挥了和谐社区党员先进性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八方快讯     
钟祥开展三大主题大讨论,东宝推行党代表列席全会制度,恩施市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郧西县开展“八进农家”活动,五峰党员电化教育服务抗灾救灾,丹江口16位“水都技能名师”受重奖,宣恩为外出流动党员落实“六个一”,郧县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襄樊“三会四事”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竹山“三个一”解决人民群众诉求,麻城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四力”,东风铸造分公司培育新型政工干部,南漳实施“回归工程”促农村经济发展,枣阳实行“点企对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中,着力实施“一二三四”工作法,不断推进“四群”教育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本农家历联民情,暖民心。沧源县用佤汉双语对照制作《沧源佤族自治县2012年农家历》,把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科技、政策法规、文教卫生、扶贫济困、产业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内容编辑成小贴士罗列其中,对全年12个月的农事作了详细的安排说明,着力提升群众的农时意识、科技意识、节约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将印有《民情联系卡》的农家历发给农户,将印有《民情登记卡》的农家历发给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四在农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遵义市结合市情,树立和落实科发展现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对全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家书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利民工程。近年来,南宁市“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一定成效。南宁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运作及其启示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探索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推动作用,针对济南市四里村办事处引进社工服务项目活动进行调研。本调研组于2012年4月~8月通过走访入户、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社区工作人员座谈、组织专业社工研讨会等形武,对四里村办事处引进的“快乐老家”项甚和“贝蕾计划”项目,就推动形成“社工项目进社区,开创社会管理新模武”的运行机制展开调查研究,旨在研究如何将专业社会工作合理地运用于社区服务发展中。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村。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开展的“富学乐美在农家”活动 ,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是找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三深入、四联户”活动.扎实深入、四联户”工作,组织82家县级部门履行包村职责,34名县处级干部和450多名科级干部蹲点联户走在前,5054名机关干部“白加黑”访农家、“5加2”下基层、“雨加晴”进田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县累计走访调研19367人次,与11977户农户实现建卡经常联户,累计驻村46410天,记录民情日记20703篇,撰写调研报告1514篇,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1721条,落实了项目资金25213万元,实现了“点对点”联系、“面对面”沟通、“实打实”帮扶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经常化:同时.认真开展直接联系群众“回头看”工作,学习推广“插甸经验”,建立民情责任区以及民情责任片、民情责任点,推进行业对口直接联系群众,实行医生联系患者、教师联系学生和经济部门联系服务企业、窗口部门联系服务对象的“四联”方式,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单位挂乡、部门包村、干部联户工作体系,实现干部联系群众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八方快讯     
赤壁市发展党员严把六关;长阳县渔峡口镇新农村建设用巧劲;五峰县“背篓电教”进农家;咸安区实行科级干部实绩记载制度;云梦县“四线并防”强化干部监督管理;离休干部陈重大交特殊党费。  相似文献   

14.
“我们村的‘创先争优’可不是一句空话.村‘两委’倾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不仅修了路、装了健身器、建了农家书屋,还建起了1000余亩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村民发展的劲头可足了。”日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先进村”、“全县和谐文明新村”——罗家坡村民罗述东的一席话,道出了竹山县‘创先争优’活动情系民生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树容整洁、乡风文明、警理民主”的20字方针和遵义“四在农家”创建“膏、学、乐、美”模式,近年来,正安县创建示范点272个,覆盖32834户。惠及141500人。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800万元.吸纳帮扶资金400万元。拉动群众投入近8400万元)。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文留 《工会论坛》2007,13(1):49-50
构建“创新工程”长效机制,必须提高认识,强化引导,从根本上确立技术成才的导向;健全组织,完善网络,建立与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充实“创新工程”活动内容;创新载体,搭建舞台,扩大“创新工程”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甄选、中宣部批准,《党员生活》从全国上万种刊物中脱颖而出。成功人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刊物目录.这意味着今后有望在全国50多万所“农家书屋”中,见到《党员生活》的身影。《党员生活》迈出了走出湖北、走向全国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8.
“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是公安机关综合研判情报、权威指挥决策和灵敏高效行动的工作模式。“情指行”是对“情指勤舆”概括、精炼及提升,内涵与外延更广。深刻理解其发展历程,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以常态、专项、安保、应急四种模式架构,按指挥、情报、调度、处置四个组织层级运行,全面体会其对公安机关主动参与平安中国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的重大现实意义,清醒认识存在的理念滞后、机制壁垒、权威质疑、灵敏不济、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灵敏反应、权威树立及其要素协同推动“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9.
“四自”工作法,即通过使职工自我尊重、自我驱动、自我监控、自我发展,来引导和帮助人们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四自”工作法,应建立预警、防范、教育、评估四个系统,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浠水县以推行农村“一制三化”规范化管理为重点(“一制”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三化”即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大力加强村级组织阵地“五个基本”建设,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局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