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人类总是在经历灾难的过程中不断地成熟与聪慧。劫后的人们学会了如何面对未来。 虽然我们在年初这场雪灾中损失巨大,但这却是一笔财富。灾难如何转变为财富?这是——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迄今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在这几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不同国家或民族发展的特殊性?这是本文将要阐述的主要问题。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早在1857年,马克思在研究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历史这一问题时就指出:“在现实的历史上,雇佣劳动是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4页)在这篇文章里,马克思提出了原始“公有制”、“奴隶制”、“农奴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几种社会形态。两年以后…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冬天已经过去,2009年的春天还会远吗?当经历了这场刺骨严寒的经济冬天,我们可以失败,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失去信心。这场前所未遇的危机意味着危险,也更意味着机遇。直面危机,我们必须跨越危险,抓住机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面对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双周关注     
《时代潮》2005,(2)
【时政】世纪天灾" 当2004年行将翻过最后几页时,印度洋深处震波掀起的滔天海啸成了这一年最沉重的休止符。" 死亡从大海的深处鼓涨起来,黑色羽翼张开来笼罩了陆地,把数万人的生命带入了黑暗的洋底。在那一刻灾难超越了国家、民族,超越了人种与文化,超越了争端与分歧,这就是人类共同的灾难,是人类的集体伤痛。" 我们无法对这样的人间灾难表示漠然:我们为死难者哀悼,为生还者祝福,我们也为整个人类的平安而祈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复杂的国际救援行动由此展开:中国积极援助、美国慷慨解囊、欧洲国家全力救援,日本…  相似文献   

5.
面对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文学批评,文学研究都面临着一个语言问题。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提出面对语言的问题。面对语言有以下理由。电脑时代的到来迫使我们必须面对语言。美国的罗杰·冯·伊区在他的《当头棒喝》中写道。“从历史学家的思想中,我注意到人们用来了解心智历程的方式正反映出当代的技术水平……最近20年来,我们对心智又有新的模式:电脑。这一模式能够非常贴切地表达人类思考的某些方面……我相信人类的头脑不仅是一部处理信息的电脑而已,而且是一所累积经验的博物馆、一个游玩的娱乐场、一个构建思想的工作场所,一堆可以转换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走向科技与人才为本的社会──二十年来人才观之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已经20年了。2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对各种事物有了新的看法,这其中,人才观的变化可以说是观念更新篇章中风景壮观的一页。也正是人才观的变化,造就了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局面,带来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20年来,人们的人才观的变化可从五个方面反映出来:多元、广泛、求实:人才标准观的变化以往在人们的眼中,人才是指那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这些人才层次很高,类型较少,大有高山仰止、不可企及的神秘感。当我们称赞某某人是人才…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许多科学技术前沿正在蕴酿着新的重大突破,这将给人类带来一场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高技术及其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影响将越来越显现。面对这种趋势,中国科学家在关注什么?现在我们来听听他们怎样说……  相似文献   

8.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驶进30周年的历程时.面对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对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面对地方人大工作的长足进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成功的历史启示。而坚持解放思想必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历史启示之一。可以说,这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当罪恶之手向你伸出时[编者按]在治安状况极度糟糕的美国,人们随时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当罪恶的黑手伸向你时,如何自保呢?下面是美国一些犯罪学专家提出的忠告,对我们不无启迪与借鉴。错误概念:为了避免抢劫犯的侵害,应紧靠人行道围栏行走。正确概念:应在人...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建国50周年、迎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面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的宏伟奋斗目标和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处于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面对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一个重大课题尖锐地摆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带进21世纪?也就是说,我们中央社院的教育培训工作如何改革和发展,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在认真重新审视以往工作和总结汲取现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当…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由80年代末开始在国际上提出并流行,意味着一场社会发展观念的创新与革命。当我们透过这一新的理念审视历史与现实时,所看到的是人类对今天与未来的一种普遍忧虑,一种交织着近忧与远虑的世界与人类的命运关注。理性时代孕育了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当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们开始了解与接受这个新颖的概念时,它就不仅仅被视为一种单纯经济增长方式上的选择,而是一种更为深广意义上的社会进步导向。因此,从哲学层面对它加以诠释,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它的本义上的内在呼唤。一、可持续发展是从一个多世纪来世界…  相似文献   

12.
无悔的选择     
孩提时,我便开始编织一个美好的梦想─—长大当老师。也许是我虔诚的想法感动了上帝,17岁那年,我终于跨进了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人说:幼儿教师不就是天天管着一群孩子吃喝拉撒、顶多再教点1+1=2的简单知识的“娃娃头”吗?面对这轻蔑的议论,我要说:朋友,你错了。这看似“娃娃头”的职业正是人世间最崇高的职业,幼儿教师所肩负的是人类最神圣的使命─—托起明天的太阳。当我刚刚走出校门,带着美好的憧憬,踏进这“小人国”时,不知是甜?是苦?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头…  相似文献   

13.
当生存要以丧失自由为前提,而自由则必须用牺牲生命为代价时,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当我们认同生命是一个过程时,那么生命在时间里的延续是不是尺度?而当这种延续是评价生命的尺度时,人与这世间的动物仍至所有的生物又有什么样的区别?本文通过安提戈涅的悲剧故事揭示了“生存与死亡”这一命题内所掩藏的一个巨大的吊诡, 并提出在人类自由中思想自由是最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感悟日历     
岁月匆匆,如诗如歌。当我们撕下2004年最后一页日历时,新年的时间又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军令状我们抱着三百页的“闷棍”,回到了文所长的办公室。许老师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这是要把十年的账全捣出来说事儿啊?”文所长也吓了一跳,“这个家伙当真够坏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三百页证据加上七页密密麻麻的举证意见,能够看出这个法律顾问当真不是吃素的,他的功力相当深厚,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我面色凝重地继续说道,“看来我们要更加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行为科学研究理论中有一新兴学科诞生,影响极大,这就是AQ理论,也就是逆境商数理论。它主要是研究人们在逆境状态下的行为理论,以指导人们在逆境下的心理与行为。AQ理论的第一法则乃行动就是一切。面对逆境、困难,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等待?是勇往直前,还是牢骚埋怨?是开动脑筋大胆行动,还是因循守旧萎缩不前?这是一个单位、团体、个人成败的分水岭。统一战线工作者面对的困难,应当说众多而且解决起来很难,因此,学一学AQ理论,对指导自己的行动大为有益。社会上对我们统战工作有一种误解,就是统战工作很虚,可…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欢呼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的心灵却被一种沉重、焦虑的阴影笼罩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艾滋病在全球急剧蔓延,人们越来越多地陷入“恐艾症”之中;恐怖主义的猖獗,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公害”;核武器竞赛,把人类推向生死存亡的险境,如此等等。面对严酷的事实,如何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人类生存的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乌格 《中国减灾》2009,(12):47-48
当污染与农药给人类健康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时,人们渴望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有机生活。生活,我们往往把它理解为一种必须面对的事实。然而,如何生活,又往往取决丁我们自己。“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过大河,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想好了你再做。”我们如何想,行往可以决定我们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对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高度重视的。在国内战争烽火刚刚熄灭的1921年,斯大林就指出:“现在,当我们已进入新的经济建设时期,当我们已从战争转到和平工作的时候,‘一切为了战争’这个旧口号就必然被‘一切为了国民经济’这个新口号所代替。这个新时期要求共产党员把全部力量投到经济战线上,投到工业、农业、粮食工作、合作杜。运输业等等上去。”以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72页)关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斯大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站在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一股把不同文化的人们连在一起的势不可挡的潮流。面对21世纪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面对多元文化给人类交际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须对跨文化交际这一课题作深入探讨和研究,以适应当今全新的国际交往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