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女性觉醒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清代女作家吴藻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吴藻的词曲创作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超越性别局限的个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2.
女性美的标准往往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改造加工是以男性的标准来展开的,女性处于被改造、被观看的位置,美女标准的特征实际上成为女性解放道路上的羁绊.女性美的实现依赖于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应跳出男权审美文化的陷阱,实现真正的女性自主与解放.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女性电影蓬勃兴起,受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在创作主体、题材内容、叙事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文化的宏观视角去进一步探究当代中国女性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使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帮助女性树立独立、自主、平等的自我意识,从而达到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知识女性的人生困惑以及出路问题一直是思想觉醒的女作家坚持思考与表现的主题。沉樱,作为一名思想觉醒的新知识女性、女性作家,也一直致力于探究这一命题。她以敏锐沉静的女性视点关照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人生困惑。她看到了娜拉出走后知识女性在面对父母、家庭、爱情、婚姻、理想时的彷徨、迷茫、矛盾,并用成熟内敛的文字记录下她所看到的这种纠葛,叙写出她对女性人生困惑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开始,女性意识觉醒又是以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得到呈现的,一是面向男女公共空间的社会化视角,二是面向女性自我空间的个人化视角.这两个层面性别意识的表现都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当女性沧落为依附于男人的第二性人时,女性的自我意识也随之丧失.正是由于女性自我意识丧失才使“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长河平静的流淌.当社会文明的进程启迪女性“人”的意识时,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女性自我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契机.什么是女性自我意识?女性缺乏自我意识的症状、原因?女性如何培养自我意识和清除头脑中的“无我”意识?这是女性观念变革,建立女性文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从时间意义上讲,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大体处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对照各自小说中女性形象,探讨这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相同点,及某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文”现象;同时,在“女性存在的时间性”、“女性的内审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比较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以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其中的弃妇诗产生的原因、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探析,有助于人民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也有助于理解弃妇诗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对促进两性平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莫里森的《宠儿》中,主人公塞丝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再次重复自己黑人奴隶般非人的遭遇,亲手杀害了自己年仅两岁的女儿,用震惊社会的弑子行为宣告了自己对野蛮的奴隶制的反抗,同时也标志着自己作为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在男性霸权和社会压制双重枷锁下的性别意识的觉醒和重新建构。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中展现的也同样是一位女性在异族中遭遇背叛和欺辱之后,用杀子反抗社会、复仇的悲剧,体现了美狄亚女性意识的觉醒。可以说,两部风格不同的作品却都渗透出了女性在面对所谓的"法"的社会制度时,那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由此而进行的重塑自我主体的悲剧性抗争。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当代中国女性的生活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女性的自我意识在权力话语的遗留和解构权力话语之间艰难成长、摸索前行.对既成的历史事实并深植于现有的社会结构中的中国女性意识的缺憾和不足进行探讨,对呼唤广泛的女性意识的理性觉醒和在差异中求平等、在开放中求自由的女性主义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日本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变化,御茶水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也随之改变,力求更加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伴随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御茶水女子大学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增设了许多非女性传统的课程,尤其是理学部蓬勃发展,突破了传统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方式,向综合化大学靠拢。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培养目标从“培养女性工作者”转变为“培养女性领导者”,这是日本乃至整个世界女性逐渐独立、崛起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同时被发现.爱情婚姻的自由尤其成为广大知识女性向历史新时期首先要求的“人”的权利和自身解放最基本的方面.爱情被赋以反抗封建专制、实现个性解放的神圣使命,成为一种崇高理想而被普遍追求.这种爱情追求张扬着的理性化旗帜上,因书写的是追寻人生意义的理性化内涵而格外执著、勇敢,但这种强烈的理性化内涵造成对非理性因素的忽视和与凝重社会现实的脱节,又使得这种追求格外痛苦,格外孤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女性素质现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唤起女性自主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觉醒,才能实现女性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加快步伐不断提高女性的自身素质和整体素质,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异化现象日益普遍,表现为自负与自卑、孤独与迷茫、逆反与顺从等矛盾心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异化植根于客观的生活世界,依附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模糊,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消除大学生自我意识异化现象的途径,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外在疏导,更立足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当历史的脚步跨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国文学塑造出更加丰富的女性形象 ,掀起女性文学的高潮。审视新时期文学中女性形象 ,其进步意义体现在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主要表现为美丽的、血肉丰满的、瑕瑜互见的真实女人形象。女性意识的觉醒 ,要求文学塑造出反映女性审美理想的女性形象 ,冲出传统的桎梏。  相似文献   

17.
培养女性的积极主体意识,是国家实现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构建融洽、和谐两性关系以及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必需.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主客观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制度,正确认识和引导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的困惑与迷失,以期推动女性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群体意识的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池莉的多数作品都以冷静客观写实的风格,复原了生存在市民阶层的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表现人性的原生态,但这不能掩盖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与存在。作为新写实代表的作家池莉,其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持久的,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呈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脉络。本文从对其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分析着手,试图梳理其中女性意识的成长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基矛社会性别的女性心理劣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中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行为方式,基于社会性别下的女性自我意识不强,成就取向较低,自身期望值不高。社会性别的社会建构使新的社会性别建构成为可能,巴特勒提出了“表演性颠覆”这一概念,认为社会性别的行为是表演性的,人们可以通过表演性颠覆来建构新身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女权主义批评进入中国,女性的命运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王安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从女性的独特经验出发,潜入人性深层,对现代女性的命运及现代文明、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追问。王安忆的小说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性自觉意识的觉醒,肯定了女性在“性”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对千百年来男性性霸权的反抗和颠覆;女性对时尚性的追求,表现了她们对现代化生活的向往;命运的传统性,则表现了女性获得独立解放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追求精神恋爱,是女性为摆脱对男性肉体的渴望和依赖而遁入自己的幻想所创造的理想天国,以此表现她们对个性和独立追求的决心和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