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当前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及拉动度为正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原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存在着长期均衡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实现贸易多元化,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对外出口,减轻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祖国大陆企业所从事的加工贸易指来料加工(又称对外加上装配)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料件,由我方企业按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半成品交外商销售,我方收取加工费。进料加工指国内企业用自有外汇购买原材料加工生产成品后再返销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由于加工贸易项下进口的料件是为了加工成品后复出口,不在境内使用,因此,料件进口时可按规定予以保税(即不征  相似文献   

3.
熊俊 《求索》2012,(6):46-48
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针的指导下,长三角进出口贸易总额迅速增长,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本文从长三角对外贸易方式和贸易主体结构两方面探讨近十年长三角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及其趋势,并从中简要概括出长三角两省一市贸易发展的不同变化特征,最后提出了提高一般贸易的出口技术含量,促进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稳定外资规模,优化贸易主体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亚夫 《今日浙江》2005,(16):28-29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使我省各地财政产生很大的压力。正确、有效地调整外贸出口鼓励政策,推动加工贸易发展,确保财政收入与外贸出口同步增长,促使我省各地外贸出口方式的尽快转变已成当前工作的重点。抓住机遇发展加工贸易,减少出口退税改革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生产国际化程度加剧,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全球范围内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成为东道国吸引外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张汉东 《今日浙江》2011,(10):17-18
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流行着各种各样的贸易方式。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单纯的商品购销方式,如单边出口和单边进口,称之为一般贸易;二是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复合的购销方式,主要包括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易货贸易、租赁贸易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贸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海涛 《半月谈》2004,(24):18-21
截至2004年11月20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了1万亿美元,预计在年底全球贸易大国排序中,我国将有望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仍具备继续增长的基本条件,其有利因素主要是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增长较快,国际投资开始活跃,中国以“加工贸易”为特征的制造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出口加工区是加工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的产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外向型经济获得长足发展,随着国际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愈来愈多的海外和港澳台企业来到中国大陆设立加工工厂,开展加工贸易,它们大量进口原、辅材料、零部件,加工成成品出口,即我们所谓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型的加工贸易。由于进口料件均属保税产品即不须预先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海关对这些货物的流转、加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加工贸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加工贸易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区域发展不平衡、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构建符合长期发展战略的贸易产业政策,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涉外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峻 《思想战线》2012,38(4):143-144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现状和特点自2009年7月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经过近3年时间的发展,各项工作都进展顺利,外贸企业和商业银行对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自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以来,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出口企业也不断增多,在结算方式上具体涵盖了进口开证、出口来证、汇入汇款、汇出汇款、进口代收、出口托收等形式各异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切实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对于我国经济特别是涉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出口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艳 《求索》2011,(1):44-46
贸易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成为研究贸易增长方式的新维度,其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为理论基础,将出口贸易增长分解为已有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在单一方向的扩张(集约边际)和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及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扩展边际)两部分。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各国出口贸易增长主要依靠集约边际,但是扩展边际的作用日益增强。扩展边际的发展,有利于减少出口增长波动,形成多元化出口格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在国内的产业链过短,对国内产业发展贡献度低,严重影响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是推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产业链的概念入手,分析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机制,从中探讨制约我国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沛  朱廷珺 《前沿》2009,(2):68-70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引入政治学和社会学因素,分析了贸易政策的内生决定机制,更有力地解释了贸易保护现实的必然性。本文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内生政治经济过程。从政策供给方视角,解决外汇资金短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协调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是政府在制定出口退税政策过程中考虑的主要目标;从政策需求方视角,出口退税政策涉及中央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出口企业及消费者四个主要国内利益集团和外国出口集团等。同时,出口退税也是国内外利益集团实现各自利益均衡博弈的内生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198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仅6 1 6亿美元 ,占总出口的 13% ;2 0 0 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 1187 87亿美元 ,占总出口的 4 4 6 %。但是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还有许多的不足 :首先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与进口的比价偏低 ,我国 90 %左右的机电产品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 ;第二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出口 ,目前这种形式的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的 76 %以上 ,且国内增值部分少 ;第三 ,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其出口份额达 6 0 %以上 ;第四 ,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以外资为主从事的加工贸易是我国贸易失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是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我国在初级产品上一直保持逆差,但工业制品却保持了更大的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顺差国是美、欧国家,主要逆差国是东南亚国家和能源出口大国;我国的贸易优势在传统的货物贸易上,而在新兴的服务贸易上存在比较劣势,我国未来的贸易状况可能发生改变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15.
邱伟茜 《人民论坛》2013,(8):108-109,71
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面对新的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新浪潮,国家政策的偏向等多方面,需要通过促进加工贸易进出口平衡发展,加大加工贸易的升级水平等措施,不断改善我国加工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上,国家外经贸部提出大力发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并将此作为扩大出口、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的战略举措。境外带料加工装配是指各类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为主,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应支持武汉市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各类企业走出去,主要到非洲、东南亚、中亚、中东、东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鼓励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外资具有东部集聚的地理特征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特征,这与国内地方保护的体制特征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滞后于外部市场一体化的状,各地区在与国际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省际之间的贸易联系出现弱化的趋势,为了统筹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发展,必须在体制、投资与贸易等领域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格局已经形成,贸易额屡创新高,台商投资平稳增长,形成了以台商投资为主线,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投资带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的两岸经贸交流发展格局。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两岸经济各具优势,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9.
贸易: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先泽  石坚 《求索》2010,(2):9-11
经济波动及经济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问题,在国家间经济依赖日趋强化的情况下,研究国家间经济波动及其传递效应理论更具意义。本文基于1998年至2008年的中美贸易数据,分析了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本文进一步认为,为了规避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国应该变换贸易方式,改变加工贸易出口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造成中美贸易冲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世界学者普遍认为中美两国贸易的失衡是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美发生贸易发展失衡,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美产业结构不同,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美国经济集中在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化上,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正好适应美国国内市场需求,这就导致了中美贸易对中国出现了顺差,同时伴随着东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进出口中的优势,美国高薪企业在中国投资及美国对中国歧视性的出口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中美贸易严重失衡。从总体上看,目前的中美贸易对两国是互惠互利的,但贸易失衡并不利于两国经济关系的长期发展,必须找到破解贸易失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