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的哑语是空灵的舞蹈,是白描的画,是想象的诗……这是20多年前云南一位特教学校女教师张雪梅创作的一首表现聋人手语的诗作《我的哑语》,发表在《诗刊》上,后来,连同她的其他几首诗一起,由她的学生——聋孩子们——编排成手语诗《倾斜而美丽的世界》,在海内外多次演出,很有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封面人物     
“祝福我们每一个人在绿色家园/愉快地工作诗意地生活/祝福我们地球村的未来/一天比一天美丽、芬芳/富饶、光明/”这是林海蓓的诗——《祝福家园》里的诗句。台州市黄岩区文联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台州市人大代表林海蓓,自1982年在《括苍》杂志发表第一首诗《绿色雕塑》,便与诗结缘了。1989年初,诗作《夏之虹》获《诗刊》社首届全国新诗大赛优秀奖。当接过由艾青老人亲手颁发的证书,她知道诗歌必将伴她一生。继诗集《遥远的耳语》之后,林海蓓近期又出版了诗集《雨夜,谁在倾听我的声音》。其中多首作品被《诗刊》等刊物转载,一些作品入选《当…  相似文献   

3.
刘益善 《政策》2007,(12):52-52
周宝生是湖北出席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他的行政职务是嘉鱼县官桥8组的组长,人称中国最小的官。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认识周宝生的,我曾经写过一首叙事诗《中国最小的官》发表在《诗刊》上,后来还写过《鄂南第一村》等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这些诗文都是写的周宝生与官桥8组。  相似文献   

4.
读者俱乐部     
编辑:您好! 我是农村一残疾青年。1985年初中毕业后瘫痪卧床至今。爱好文学,迄今已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文)百余首(篇)。曾得到过《星星诗刊》连续两年的免费寄阅。  相似文献   

5.
著名诗人朱子奇的诗文集《心灵的回声》不久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结集了朱子奇长期从事文学活动而创作的优秀诗歌、散文及评论作品140余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是作者几十年来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和艺术结晶。本刊转载他纪念老友路易·艾黎百岁诞辰的诗《不会离去的艾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汪国真热     
《传承》2009,(7):3-3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被其他报刊先后转载。这首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最终引起出版社的关注。1990年5月,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诗词领域的精品问题,红火得很,诗人、专家不断发表创作、论文,综合报刊有关的专栏,专业诗刊、诗报,如《中华诗词》、《诗国》、《扬子江诗刊》、《江海诗词》、《人民日报》、《文学报》等不断发表创作、文章,倡扬、论评。有的诗词协会还组织召开创作精品座谈会,可见关注盛况。一、精品的内涵精品,顾名思义是精心制作的作品,是融时代、科学、知识、趣味性于一炉的作品。这是对各类文学作品说的。对诗而言,在《诗味·韵味》等文中曾补充为:具有  相似文献   

8.
毕美红 《人权》2009,(4):17-20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受权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计划刚一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1991年发表首份《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到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从2004年3月14日通过宪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4,(1)
正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赞誉"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总理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的叶剑英同志,华艺出版社联合广州叶剑英史料研究会、《广州叶剑英研究丛书》编委会,于2013年8月,第一次全面出版《叶剑英元帅诗词手迹》。《叶剑英元帅诗词手迹》共收录了叶剑英元帅诗178首、词16首,其中有叶帅亲笔手迹诗104首、词  相似文献   

10.
“他爱诗如命,对推动诗运,更是不遗余力。在他主持《葡萄园》诗刊编务期间,曾大量刊登年轻诗人的作品,对提携后起之秀,付出过很多的心血。目前,台湾不少中青年诗人,都曾受过葡萄园的帮助。”——这一段话,是台湾《秋水》诗刊主编、女诗人涂静怡对著名老诗人、台湾诗歌艺术学会理事长、《葡萄园》诗刊社长文晓村由衷赞美之辞。事实上,文晓村不仅是台湾诗坛上一个成就斐然、十分爱护和提携新人的诗人,一个始终主张“国粹”——即中国诗歌要有中国特色的诗评家,更是一个推动诗运、弘扬诗教的歌手。  相似文献   

11.
陈至琴 《台声》2014,(1):27-28
<正>2013年12月1日,在《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台湾社会各界以研讨会、展览、刊发评论等多种方式,重温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国际文件,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开罗宣言》是台湾回归中国的基础12月1日,为隆重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中心等联合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美国、英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上百人参加了研讨会。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讲话。马英九在讲话中表示,《开罗宣言》是第一份确认台湾必须在战后归还中国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10)
<正>人物汪国真:谦谦君子与世长辞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当代诗人、书画家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出生于北京,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其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反》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天台湾那场大地震已经过去近半年了,震情之惨烈,破坏之巨大,给当地灾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也给全岛民众以及全体中国人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地震发生后,笔者曾给台湾的一些诗友写去慰问信,惦念着他们的安危,衷心祈祷他们平安;同时也记挂着他们是否还能拿起笔,用诗歌记录下这一重大的事件。因为中国毕竟是诗的国度,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为炎黄子孙,台湾的诗人们,该不会辜负这份历史的担当。果然不出所料,近日来,连续收到台湾诗友寄来的《乾坤》诗刊策问期和《葡萄园》诗刊第144期,两本诗刊均用相…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与邓小平理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洪银娴《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委托而写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发表于1848年2月。它是第一个完整地、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自1925年12月1日在《革命》半月刊上首次发表后,毛泽东曾三易其稿并将修改过的稿子公开发表。第一次修改稿发表在1926年2月1日的《中国农民》第二期上。第二次修改稿为《中国青年》在1926年3月的第116、117期上连载,第三次修改稿则被收入1951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白沙岛》,是目前我国第一本大学生抒情诗二人集。它选录了杨榴红的三辑即《长不大的童年》、《去年夏天》和《海扇和贻贝》共二十五首小诗。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清丽、淡雅、和谐而富韻味。二十一岁的杨榴红穿戴俭朴明快,给人以和谐舒适之感,尤其是她那一头秀发,高高挽起,如花如云,引人遐思。她出生在石榴花开的时节,妈妈给她取名‘榴红’。五岁那年,她随爸爸去了南阳湖畔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这篇文章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恢复和重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自此文发表后,无论怎么称呼,用什么名称,例如行政管理或者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学都在中国迅速地恢复和建立起来。为纪念夏老这篇文章发表三十周年,本文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观察,对中国公共行政学过去三十年的成绩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贺严 《前沿》2012,(16):149-150
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三首诗虽然是同一题目,但写于不同时期,描写的是三个不同的山岳:第一首《望岳》作于青年时期,描写的对象是东岳泰山;第二首是中年时期的作品,写西岳华山;第三首则作于晚年,望的是南岳衡山.这三首诗前后跨越了30年,诗人的人生和社会时世都发生了沧桑巨变,因此三首同题诗中也渗透着作者不同阶段的人生情怀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9.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0,(10):48-55
【“我没有别的武器,就是写了几首诗”】 1964年1月4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报,都在第一版头条位置,以大号字体刊登毛泽东的《诗词十首》,并配发作者的大幅近照。这一前所未有的版面安排,堪称新闻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林海音 《台声》2002,(1):7-8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记:1994年初,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观感散文杂记《大同中的小异———访台杂记》,其中提到“打包”、“吃尾牙”等台湾风俗。发表之后,引起林海音先生的注意,她便写了《观感的观感》。过后不久,我又收到她寄来的一篇稿件,题目叫《“打包”、“吃头牙”和“润饼”》,是对《观感的观感》的补充,实际上是一篇关于台湾民俗的散文,属于她喜欢写的《台湾生活小调》的一部分。这是林海音一件未发表的作品。由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出林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永远乐观,永远活泼。现在发表出来,见文如见其人,或许是对这位可爱的人的一份珍贵的纪念。瞧瞧吧,这几样“台菜”,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回味和微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