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任培秦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同阶级相联系的,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国家两种职能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国家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国家本质决定了国家具有两种职能:一是阶级职能,一是社会职能。阶级职能,即...  相似文献   

2.
刘保国 《理论导刊》2003,9(10):38-40
知识分子是人类社会阶级分化的第一个直接产物,其产生和阶级的产生是同一原因,其形成和阶级的形成也是同一过程。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受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脑体分工的程度制约,它经历了一个从农业经济时代的远离物质生产领域到工业经济时代的进入物质生产领域再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物质生产领域的过程。知识分子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阶级,是与阶级社会共始终的阶级。  相似文献   

3.
曹丽 《理论参考》2008,(12):46-48
“总体性社会”中的政治心态特点 中国民众的政治心态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根本推动力来自中国改革开放所引发的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是一个“总体性社会”,这种“总体性社会”的特征在于“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社会关系,即国家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几乎控制着社会的全部资源,有着独立的目标,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往往是作为自主的行动者而存在,并不只是反映某一个阶级的要求,更多的是体现了国家自己本身的利益和目标,对社会有着很强大的吸附能力,不仅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度民主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但是,什么是“高度民主”呢? 民主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级阶民主;从无产阶级民主到没有任何民主。(见列宁《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24页)这里主要是指阶级社会民主的发展过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性质的民主消亡,更高阶段的民主——全社会的民主便来到世间。列宁所说的“没有任何民主”或“民主消亡”都是相对于阶级民主,否则不好理解。其实,民主是与人类共存的永恒的历史现象。因此,对民主的发展过程还可以作如下的划分:原始社会的民主;阶级社会的民主;未来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学说史上,最深刻,最富于创造性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理论之上的学说。它创造性地揭示和分析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它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社会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压迫的工具。所以,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只要承认这个学说的前提,就无法抗拒它的结论,就必须承认,有必要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打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国家机器,以便把彻底消灭阶级的事业进  相似文献   

6.
“中间阶级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尽管称谓不一,有“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白领阶级”、“新中等阶层”、“新阶级”等等,但所指内容大致相同,即认为在西方国家,“中间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相并列的三大基本阶级之一,并认为战后“中间阶级”急剧膨  相似文献   

7.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不管现代国家的名称与机构如何变化.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其政党控制和掌握的为维护本阶级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分析“空想论”产生的根源时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24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又把这种理论变成了实践。但就社会主义阵营的总体而言,这些国家都是从不发达、不成熟的经济关系中脱胎而来,所以还隐藏着产生“空想论”的基本条件和土壤。我国又是一个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这个阶级最容易滋生和感染“空想论”的菌毒和情绪…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谈到“文明时代”时指出:“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72页)这里恩格斯未把社会主义社会囊括到上述的“文明时代”中,因此,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困惑.事实上,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阶级社会的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文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之所以把文明明代的外延限定在阶级社会,是为了揭示这一时代的内在矛盾及其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10.
为自由鸣炮     
“自由”,这本是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奴隶最早发出的怒吼和要求。以后,每个披压迫阶级都有一部自由斗争史,每个代表新的生产力的先进阶级也总有一曲自由的凯歌。奇怪的是,欧美资产阶级只把自己尊为自由的代表,把他们的社会称作“自由”世界,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自由的社会。同样奇怪而又令人难过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有人也作如是观。对自由,或是噤若寒蝉不敢问津;或是嗫嚅趔趄不敢越雷池一步;或是心向往之,却把自由和“自由世界”划成等号。笔者有感于此,愿为自由鸣放一炮,以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笔者在地方人大工作的实践,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攻击予以批驳,同时对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一点研究和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阶级社会的国家,无论是奴隶社会的国家,封建社会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都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阶级社会的国家,同时还是保证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实行剥削的工具。在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也还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不同的是,它不再是阶级剥削的工具。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里,有一个阶级专政的概念。奴隶社会的国家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专政,封建社会的国家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资产级阶的国家自称为民主国家、自由国家,但创丝毫掩盖不了它的阶级统治、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实质,掩盖不了它资产阶级专政的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它不仅不掩盖自己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而且公开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职能是什么?一提出这个问题,人们很自然地想起恩格斯的名言:“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列宁也说过:“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经典作家对国家本质概括所下的定义无疑是正确的。阶级压迫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的主要职能。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但是,如果据此认为,国家除了这个阶级压迫职能之外,就没有其他职能了;或者虽然肯定国家阶级压迫职能之外还有其他职  相似文献   

13.
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列宁选集》第四卷42页),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问题——从经济问题到文化问题——更是都以国家为枢纽而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必然要涉及到国家问题。近亲一些同志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定义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我国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原因,是因为长期来我们仅把国家看成是阶级统治、镇压的工具。因此他们提出“只应在一定意义上、有条件地使用”国家是“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等等“概念”(《陕西师大学报》1981年第2期《国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政党及其政党制度已成为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列宁全集》第12卷第127页)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下,采用多党制,这就明显地掩盖了它的阶级本质。特别是标榜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党执政的一些国家,在经济上施行“福利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近两年来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执政的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15.
民主问题是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得很乱的一个问题,有认真澄清的必要。 (一)民主的含义首先是一种国家形式。指国家的政治制度或政治权力;其次,又是一种社会形式,指维护和调节居社会主导地位的社会集团内部平等关系的管理形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他们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着重揭示和阐述的是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阶级实质。住《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产在《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中则一再强调:“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  相似文献   

16.
1.“实业阶级”(或实业家)在圣西门的理论中是个举足轻重的范畴。虽然圣西门的阶级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但由于他的唯心史观的束缚,他始终未能跳出“实业阶级”这一人为的圈子。2.“实业阶级”‘这一范畴,也是经过圣西门反复观察、思考才形成的。在他最早的著作,1802年写成的《一个日内瓦人给当代人的信》中,他把人类分为三个阶级:第一个阶级是学者和艺术家,即一切高举着人类理性进步的旗帜前进的有自由思想的人;第二个阶级是反对任何社会变革的有财产的人;第三个阶级是包括人类其余一切在平等的口号下联合起来的人。在这里,他是按照理性进步的原则来划分阶级的。划分阶级的标准和对阶级本质的认识,不仅是非科学的,就是离圣西门自己所力图阐明的阶级观  相似文献   

17.
民主这个概念,从其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为人们所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但是,翻开政治思想史,这种争论的轨迹显得简单,它往往表现为不是民主就是专制,一些社会科学词典这样解释:“民主,与专制相对称的一种政治制度。”“原意指人民的权力,民主用于国家形式,即成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不仅是指政体,首先是指国体,指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对其敌对阶级实行专政”。(《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28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应当指出,对民主概念的这种规定,是符合民主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以苏联的解体和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为背景,西方一些学者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的命题。第一个根据,就是认为意识形态的争论已经随着西方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结束。那么,意识形态斗争果真已经结束了吗?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来分析,答案是否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本质是一定阶级政治、经济的反映,是一定阶级、国家、政治集团根本利益的体现和共同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只要还存在  相似文献   

19.
140年前的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英勇地举行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也即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巴黎公社的创举,得到了马克思的热情称赞。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马克思以非凡、透彻的洞察力指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政党     
《团结》2010,(3):9-9
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