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齐力配合。家风建设是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家风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内核和历史基因方面有着内在契合性;另一方面,家风所具有的渗透教化、情感熏染、行为示范等功能,有利于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在新时期,全面挖掘传统家风的积极因素,自觉转换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程式,广泛树立家风的典型,是促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青年学生身份特征明显,学习生活的环境特殊,其价值认同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当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引导教育青年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共青团要把引领青年大学生学习党史党情和团史团情、体察社会民情、担当历史使命作为重点,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艺术:一是价值话语要深入历史与现实的逻辑,二是价值启迪要善用柔性话语开展道德教育,三是价值观涵养要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情感认同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前提条件,人的需要的有效满足则是情感唤醒、情感认同的基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和价值理论具有内在高度契合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统一性。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情感认同转化和行为习惯转化的现实基础。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过程中,要关照需要主体的广泛性、需要内容的全面性,要关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4.
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治家之道对领导干部建设优良家风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新时期,领导干部要建设优良家风,必须提高家风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预防腐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意识,从继承"传统家训"、树立自身模范、爱家有方有度、完善内外监督等四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培养清廉的家风文化,构建完善的家风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现阶段提出、建设的重要价值论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对价值观的认同对于其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问卷表明,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数据显示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呈现出差异性和共识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成长经历和知识结构不同,情感认知和理性认同需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等。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强化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多重话语体系并立的背景下,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要求,唯此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进而产生基于认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有着内在的机理,其教育日常生活化有着自身的生成逻辑.当前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实现路径上,应积极探索在其日常认知判断中、日常诉求回应中、日常困惑消解中和日常活动参与中引导他们作出正确价值选择、形成科学价值认同、构建起坚定价值信仰以及自觉进行价值践行.  相似文献   

7.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引导他们认知、认同、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此,泉州有成功的实践探索,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通过加强宣传、主动服务、弘扬传统、创新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实现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道德认同和行为认同,真正做到知、情、德、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就是价值观得以被广大青年认同、接受并自觉以之为行为准则的过程,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社会全体青年的自觉行为.这一过程将是长期的,其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的科学内涵及特点是青年化的第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的重要性是第二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的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的践行,需要借助于制度化的形式加以保障,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尽管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志愿服务仍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载体,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志愿者精神,两者内涵高度契合.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情感和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价值认同根源于人的需要的现实满足与层次提升,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也是衡量其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观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来源,从人的需要的合理性、人的需要的层次性展现解读认同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区分"需要"和"想要",明晰人的需要的社会主义归旨,从而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弱认可、少践行现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能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务必要深悟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从消除认同障碍、提升践行能力、强化实践教育、构建校园红色网站等方面,积极探寻科学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就要牢牢抓住家庭这块基石,培育好青少年群体的"三观",发挥好家长的核心力量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家风建设的始终,积极引导新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过多从“术”的角度强化创业技能而忽视从立德树人之“道”层面加强价值理念引导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梳理其现实价值,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以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实现“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育人功能高度耦合。公平正义价值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最相契合的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支点。直觉主义的情感认同、理性主义的理论认同和经验主义的实践认同,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15.
福建家训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多层面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维系着福建家族道德伦理、地域精神、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福建家训存在名人精英家训和民俗家规并存的典型特色,其语言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大众化传播和接受。福建家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目标、传播媒介和文化心理多方面存在契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福建家训的弘扬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将弘扬福建家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从严治党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有益于养成优良党风政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6.
社会优先意识是青年群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个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选择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两次大型社会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认同有助于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优先意识,对个人层面的认同对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影响从不显著变为显著,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并促进了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诚实守信、仁爱友善、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遵纪守法五个方面的践行度不高.在大学生群体内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回归分析模型表明,个体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大众传媒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度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8.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为大学生所了解、所认同、所践行,并成为他们稳定而又普遍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优先意识是青年群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个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选择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两次大型社会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认同有助于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优先意识,对个人层面的认同对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影响从不显著变为显著,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并促进了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基于公共文化视角的政治伦理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伦理价值指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强化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伦理底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