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飞 《学理论》2013,(9):113-115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动因是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还是外部冲击与影响所引发的变革运动,抑或其他?对法制现代化动因的把握,是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一把钥匙,也是解决法治实践中诸多问题的根基所在。混合型模式是应政治等因素需要而提出的,并非属于以原初动力为标准划分的法制现代化模式。中国法制现代化表现出来的客观特征与外发型法制现代化的特征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原初动力是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今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作者指出 ,只有在正确地认识到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阻碍作用的基础上 ,才能肃清其消极影响 ,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清末修律使得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 ,从法律术语到法律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媒介东西法律制度的法律当属近代日本法。研究日本法对清末法制改革的影响 ,有利于总结我国法律移植的历史经验 ,促进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民主与法制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中国特色,阐释了一方面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出发,提出了民主的思想;另一方面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提出法制思想和法治观念。因此,邓小平理论中的民主法制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种深厚的土壤基础上,确立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民主与法律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并在指引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格权"是一个关系到民法典整体结构与立法进程的法律问题,需要展开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肇始于西方的概念,对国外先进人格权制度的吸收与借鉴是我国相应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构筑,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考察法律传统中的内在人格权制度因素,需要立足中国古代身份制度这一土壤,具体分析传统法律对人格利益的保护与法律文化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基础。同时,结合域外理论范式与我国百年立法经验,支持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否定一般人格权制度,并对人格权类型化作出简要分析,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既涵盖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深刻认识。从理论维度看,这是对西方理论的超越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维度看,这是来自于对世界现代化历史、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从价值维度看,这是彰显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从现实维度看,这是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实的战略支撑和一系列成就组成的扎实基础。从实践维度看,这是落脚点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际婚姻家庭法律冲突的存在,理论上主要是研究如何制定或运用冲突法去解决,忽略了实体法解决该领域法律冲突的重要性。在提出该命题及分析该问题存在原因的前提下,对我国四法域现行有关离婚法律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制定相同或相似实体法,解决中国区际离婚法律冲突:一方面能完善中国内地离婚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又能与其它法域离婚实体法律规范逐渐趋同或协调,最终达到避免或消除该方面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当代隐型法律文化相对于显型法律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产生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强化学校教育在法律文化教育和培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3年以后,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除了行政问责制度自身的缺点以外,行政问责文化的问题成为制约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与运作的主要问题。从政府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责任意识偏差大、缺乏道德自律的理念和行为规则。从公民和社会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理性参与意识不强。从公民与政府官员共同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公共精神匮乏、法治观念薄弱。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历史与传统的遗产、法律与制度的缺失、利益的冲突、信任的危机、价值的失范等。有效解决当前中国行政问责文化问题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改造传统遗产、完善法律制度、创建分配正义、提升政府信用、重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已走过了140多年的历史,这一进程大致可分为艰难启动、艰苦探索、平稳起飞三个大的阶段,其历史进程启示我们:中国的整体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有权威的、先进的政治力量的领导,以先进文化来引导,以经济来推动;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一关键,打破封闭,坚持开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现代化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动动 《学理论》2012,(3):67-68
中国古代重民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重民法律思想以及在其指导下制定的相关法律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它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演变,重民法律思想具有了新的内容,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清末法制改革至今的一百余年来,法律移植从未间断,法律移植所带来的西方式法制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冲突一直困扰着国人,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法律移植中程序倒置带来的脱序。为了摆脱这种困扰,法律教育改革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应该改变普法教育的重心,由守法义务教育向权利教育转移,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其次,法律教育应该把培养公民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避免法律意识形态漂浮现象。第三,要改革法律职业教育,加强法律思维训练,培养与西式法制相适应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法律价值的冲突与选择———兼谈法律意识的现代化郭艳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对包括法律文化在内的社会文化各领域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法律意识是合乎逻辑地包容在法律文化之中的,而且又是法律文化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改造是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由于社会危机的显露程度和人们对社会危机的认识程度的差异,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萌芽之后,经历了从以政治制度变革为中心到主要注重人的改造,再到以政治制度变革带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发展历程。历史表明,只有人的改造与制度改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以人的改造推动制度改造,在制度改造中实现人的改造,二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才能最终实现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化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变革的过程。中国致力于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努力开始于八十年代大规模的行政制度创新。其主要目标取向是建立市场化或亲市场的政府行政,实现行政权力的分散化和公共行政体系的结构分化,达到公共行政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使公共行政从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中国公共行政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面临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但其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16.
法律移植是实现我国法制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重点就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法律移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曹泽铨 《学理论》2012,(23):81-83
中国法制现代化旨在通过制度与观念两个层面的法治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的构建。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理念是当前社会提倡并追求的符合现代性价值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法律在立法与司法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虽与此内涵不同,但其中所包含的具有传统法意义与本土意义的和谐因素可为现代法治建设所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证制度是民国初年从西方引进的,至今不到百年历史,仍未真正成为一项与中国现有法律制度完全融合的制度.因此,了解公证制度的起源及发展历史,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证制度,对于推进、健全和完善中国公证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法制向现代化法制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国加入WTO后,面临世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法制建设必须走向现代化,并努力实现其静态和动态目标,以使各种纷繁复杂的教育法律关系得到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涉法涉诉信访有着深刻的法律文化根源。包括了最高权力者享有司法权、无限上诉、多头露法、“无讼”观念等众多法律文化传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涉法涉诉信访制度面临着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中.涉法涉诉要走出现阶段的困境,必须依靠现代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