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杰  刘晓文 《法制博览》2023,(1):109-111
如今,我国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阶段性目标已实现,但个人负债问题依然存在,仍有大量执行不能案件。构建个人破产制度对于切实解决执行难、完善破产法律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实际,破解我国个人破产制度面临的困境,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应重点建立自由财产、破产免责、人格破产与复权等制度。  相似文献   

2.
肖珊  李珊珊 《法制博览》2023,(11):126-128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对社会、债务人、债权人均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使社会、债务人、债权人的利益达到一个衡平的状态。通过各个地方的探索,为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地方实践基础,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个人破产制度发展历程及其制度也为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因此,本文建议,以地方探索为基础综合研判我国个人破产立法模式,以境外经验为蓝本建立个人破产立法的中国模式,消除顾虑,营造个人破产制度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波 《法制博览》2022,(5):115-117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规范不断地完善与健全及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长久以来,针对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呼声不断,不过也有部分持不同意见的观点.在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破产体系与个人信用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笔者认为个人破产制度已经适时应运而生.笔者将从个人破产制度构建的基础和核心出发,浅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4.
近日,有政协委员建议,我国应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保护借贷双方的利益。这一建议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我认为现在谈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问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5.
遗嘱信托是一种遗产处理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新增关于遗嘱信托的规定,是与时俱进地对现实社会发展做出的精准回应,彰显了私法自治。但是,在目前我国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之背景下,遗嘱信托因其破产隔离功能,与个人破产制度的适用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为此,我国信托立法应完善欺诈性信托撤销权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未来个人破产立法中,吸收国外对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经验,明确规定委托人实施欺诈性信托时的债权人撤销权。  相似文献   

6.
郑吉敏 《法制博览》2023,(12):142-144
在本文研究中首先对于个人破产失权制度做出概述,之后深入研究与探索个人破产失权制度建设的价值及其必要性,最后提出推动我国个人破产失权制度建设的建议,用以促进我国社会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我国社会法治化建设步伐,继而以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谦 《法制博览》2023,(5):70-72
个人债务清理工作一直是司法实务的难点。债务清理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复杂,不管是清偿比例的协调,还是清偿率的设置,抑或是对债务豁免的尺度等,由于涉及人员多,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而个人破产制度显然能够另辟蹊径,可以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提供另外一个思路,最大化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立足我国实践需要,探讨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案,能够更好地规制个人债务偿还问题,既能够最大化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诉求,也可以最大化降低债务人的生存和发展风险。  相似文献   

8.
个人破产制度在国内逐渐“破冰”,全国范围内的试点与探索都为个人破产立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素材与样本。但当出现债务人死亡,破产管理人与遗产管理人同时存在的情形时,目前并没有可以直接适用的法律依据来解决。因此,在遗产破产中,如何有效将破产管理人与遗产管理人制度互通与衔接,让破产管理人取得遗产管理人的地位,我们将从选任制度和权限职责的视角讨论破产管理人与遗产管理人有效衔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王莉  袁飞鸣 《法制博览》2022,(4):118-120
2021年3月1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标志着个人破产制度稳步推进的进程,个人免责制度作为个人破产制度的核心制度,是否会成为被不诚信的债务人用以逃避债务、欺骗债权人和社会的工具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阐述在构建破产免责制度的过程中,如何确定其适用范围及如何设计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仇连明 《法制博览》2023,(1):118-120
破产管理人制度是我国破产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多年的破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制度本身也得到了很大完善,但当初制度设置时的条件、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管理人的法律地位、管理人名册的编制、管理人协会的主管部门等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议,当下《企业破产法》在修订过程中有必要在立法上解决这些争议,以实现破产管理人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破产立法符合当前市场经济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薛晓莉 《法制博览》2022,(10):122-124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破产案件呈上升趋势,在这方面取得系列成效但也遇到瓶颈制约.破产处置要实现良好的政治、法律、社会效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完善"府院联动",即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由司法主导、行政联动,且贯穿整个破产处置过程,进而更好地推动破产案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吴昌军 《法制博览》2023,(27):84-86
我国破产管理人法律制度体系确立了“管理人中心主义”原则,点明了管理人职能贯穿于整个破产程序。由于我国破产管理人法律制度体系建立较晚,相关的法律制度中关于管理人职责、资格、监督、报酬等相关的条文界定较少,破产管理人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一些法律风险。本文分析了破产管理人履职过程中常见的非忠实、债权申报与确认、财产分配、财产管理与变现、债权人会议等方面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旨在为破产管理人履职风险防范及应对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晓  汤霞 《法制博览》2022,(11):79-81
根据现有法律规范,企业因客观原因已无法继续经营,进入破产程序时有两种拯救方式,其一为和解制度,其二为重整制度,本文旨在讨论破产重整制度.实践中,破产重整制度一般为大型企业准备,对于中小型企业以及类似于中小企业的个体工商户,法律上并未有特殊规定,惯例以现行破产重整制度进行处理.但是现行破产重整制度对于中小企业的破产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肖珊  梁秋芳 《法制博览》2023,(14):109-111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建立良好的司法环境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破产重整制度的建设对于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稳定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价值重生,提高社会运行的稳定性,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但是目前破产重整制度面临着法律和实际适用上的困境、破产管理人制度缺陷、债权人利益保护困境等问题,需要通过限定破产程序适用范围、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完善债权人保护机制、引入预重整制度、建立破产法院、运用大数据等方面发挥破产重整机制,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破产管理人制度是我国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破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市场化发展,出于国际营商环境需要,破产管理人的职业化成了法律、市场的共同要求。本文将从破产管理人职业化的若干问题以及破产管理人的行政主管部门的架构设置、法律地位出发,为《破产法》的修改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辉 《法制博览》2013,(1):60-61
本文着重分析破产欺诈行为的特征,并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及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破产欺诈行为的时间限制、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破产管理人制度等方面提出规制破产欺诈行为的法律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强  徐鹏 《法制博览》2023,(1):73-75
作为破产案件中的重要角色,破产管理人的制度建设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到破产程序的进度效率。现有破产管理人制度依托于施行十几年的《企业破产法》等,对于经济发展总体现状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破产程序的重中之重,故本文以该视角分析破产管理人制度问题,从而提出选任方式、任职资格、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雷丹  梁言 《法制博览》2022,(10):5-8
《营商环境报告》能够为各国的营商监管环境提供比较客观的参考,其受关注度和影响力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攀升.该报告中"办理破产"指标对我国破产程序完善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该报告的相关指数,结合我国实际存在的客观情况,梳理当前我国破产程序中债权人权益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相关问题提供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行,清理"僵尸企业"作为清理无效供给的典型日益成为热点问题,这也促使部分地区破产案件逐年增加.而在"僵尸企业"的清理过程中,"担保链"问题逐步显现,即企业之间彼此相互保证,并因此导致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直至破产.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对...  相似文献   

20.
破产撤销权制度是破产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其源于民法撤销权制度,但也并非民法撤销权在破产领域的简单复制,二者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简要分析、探讨破产撤销权与民法撤销权制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