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湾!石油!战争!1991年2月28日下午一时(北京时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终止海湾战斗。这次多国部队集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战力,向世界第二大石油储量国伊拉克开战,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话来说:既不是为了民主,也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请看,1月17日——华盛顿:布什总统授权动用战略石油储备。香港:石油化工界人士称如“战火蔓延和扩大而令香港出现能源危机,中国内地石油会优先供港”,“市民无需忧虑。”合北:为了防止“石油不继”,台电公司的发电厂由油煤混烧改烧煤灰,广告霓虹灯夜9时提前关闭。世界经济的动力是能源。世界主要能源消费量的37%是石油。世  相似文献   

2.
石油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它牵动着许多国家的战略"神经".因此,每一个国家都需要确立一个长效、可行的石油发展战略,以确保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大的震荡,政治局势不会出现混乱,社会不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了解世界石油的分布状况、基本竞争态势以及世界大国的石油发展战略,对于我们了解世界石油总体格局、认清世界各国的石油战略有很大的益处.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频繁波动,油价持续走高,世界石油供应多元化趋势也进一步凸显;大国能源关系加速调整,竞争与合作已经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3.
全珊 《工会博览》2004,(11):24-24
报载,如今到山东省安丘市时装城购物,只要你肯出一两元钱,就有导购女士或先生帮你进货、砍价,保证你所购商品货真价实。这些“砍价族”大都是下岗职工,由于他们了解商品信息,对这个市场里商品的产地、价格、质量等了如指掌,且心地诚实,因此生意挺火。  相似文献   

4.
190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斯潘德尔托普油井开始工业化生产石油,世界进入石油时代。一百多年来,石油工业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繁荣的过程。世界石油产量一直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增长,按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世界石油产量会到达峰值,自此即使消费增长石油产量也不可能上升,石油资源短缺的局面逐步显现并扩大,即进入“后石油时代”。世界各国问石油资源的激烈争夺,国际油价一次次飙升,都预示着“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石油工业从1859年美国德雷克井的发现至今,已有150年。石油时代还能持续多少年,目前在石油时代处于什么时期,后石油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是众多学者及世界极为关注的问题。经过对比分析各方的观点,我们认为,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后石油时代。后石油时代的来临时间远比我们想象得早,它对全球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各国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等生产部门和人类生活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汽车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能源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
日本石油战略的六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日本的“心腹之患”。作为世界最大石油消费国之一,日本仅在日本海沿岸拥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油田,其产量仅占全国石油需求量的0.2%。日本石油消费的绝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中东虽是世界的“大油库”,已探明的可采石油储量占世界的66%,但中东又是世界的大“火药库”,几十年来冲突没有消停过。而且在中东地区,目前美国的势力正在急速扩大,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影响力在减弱,甚至很难再发挥有实质意义的影响力。因此,实现石油来源多渠道战略,降低石油进口过度集中的风险,已成为日本不二的选择。 实际上,日本早已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了适合自己的石油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综合看,现阶段日本石油战略具有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关石油峰值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引起了关于石油峰值的很多争论。然而,任何理论从它的提出、兴起、发展和最终被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石油峰值理论也不例外。本文以全球变暖为例,探讨其与石油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变暖认识历程对石油峰值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媒体     
《南风窗》2005,(10)
中国的世纪美国《新闻周刊》以“未来是否属于中国?”为总题,用了21个版面进行密集报道,从商业、教育、电影等多个角度解读当今中国。该组报道的结论是:中国大陆的崛起已不再是预测,而是事实。该刊的主题文章说:数字表明,中国一切都很大,她有13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煤、钢铁和水泥生产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相似文献   

9.
据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垃圾约有500亿吨,其中,有70%以上的垃圾产生于世界各大城市。据悉,垃圾最多的是美国,每年可达25亿吨;世界人均之最的是德国,每年人均达850公斤。 如何处理垃圾,特别是处理城市垃圾,成为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环保专家们共同热衷研究的课题。现将一些国家处理垃圾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雪花飘飘的丹麦首都哥本哈 根,美人鱼在瑟瑟寒风中期待着一份可能是世界最好的圣诞礼物:一个新欧洲的诞生。欧盟峰会会标直入主题:“一个欧洲”。这是欧洲人几百年来的梦想,现在似乎近在咫尺了。欧洲哲人卢梭、康德和圣西门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眼     
《南风窗》2005,(4)
中国和拉美展开“石油蜜月”1月下旬,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访问,在所到地区迅速刮起“中国旋风”。中国和秘鲁、委内瑞拉又相继签署了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石油是这场“旋风”的源头。从去年开始,中国与拉美各国关系迅速升温,中国的“大国石油外交”策略在南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的发挥更是可圈可点。去年底,在查韦斯总统访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紧在里海地区抢占石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独霸世界战略,欲夺取更多的石油资源和控制世界石油市场,并为此不惜在伊拉克发动了两次战争。如今,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已被美国抓在手中,那么,美国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呢?有国际评论家指出,美国征服伊拉克后,下一个目标将是里海。 美国急于抢滩的原因 美国急于在里海地区抢滩,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那里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石油蕴藏量估计在1100亿到243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8%,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据美国能源部评估,仅在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  相似文献   

13.
法国法国是最早建立石油储备的国家。1923年起,法政府要求石油运营商必须保持足够的石油储备。1925年1月10日,法议会通过法案,成立“国家液体燃料署”,管理石油储备。最初,其目的是满足军队燃料需求,后来演变成避免能源短缺冲击经济发展。上世纪60年代,法国率先实行的石油储备政策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仿效。1968年,欧共体开始实施石油储备政策。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也实施了能源储备政策。法国石油战略储备由国家、专门机构和石油生产经营者三家共同参与管理并承担费用。国家成立了“石油战略储备行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石油储备的…  相似文献   

14.
原油消费大国博弈非洲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州是一个发展中的大陆,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原料宝库"之称.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50种矿产资源在非洲均有可观储量,其中有17种居世界之冠.近年来,由于深海勘探技术的运用和几内亚湾地区油田的发现,使非洲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上升,截止2005年底,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21亿桶,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9%.与此同时,非洲石油产量快速增长,其石油日产量已达到800多万桶,占世界日产量的11.8%,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到20%.非洲现已成为继中东和拉美之后的第三大产油区.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的总体形势下,非洲石油产业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这对贫困的非洲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供求在21世纪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涵义。就国际政治而言,中国石油供求既与全球石油和能源安全密切相关,也颇具地缘政治涵义;就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石油供求状况不仅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石油和能源政策是当今各国外交的重点,并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密切相关。中美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能源合作是今后中美外交的核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是国际反毒品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世界三大毒品产地中的两个——"金三角"和"金新月"都在亚洲,他们所生产的鸦片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5%,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海洛因交易.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04,(14)
《南风窗》:有人对城市运营提出质疑,甚至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提出与所谓"城市运营"的负面效应有关,作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王志纲:纵观世界历史,城市化是所有国家走向富裕、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没有城市这个平台,各种资源、各种要素便无法聚集,没有资源和要素的聚集便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产业群,更无法产生财富聚集效应。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社会,从来都不是均衡发展,而是通过聚集效应以非均衡的形式发展。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往往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润物细无声"的基督教传播 许多到西方求学的学子,大都有过去教堂的经历.有的是被当地的基督徒热情引领而去的,有的则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自行前往的.作为长期受过无神论教育的中国学生和学者,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并非易事,好多人去教堂,也主要是出于了解西方文化的初衷,想对基督教有些感性认识.真正最终成为基督徒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08,(7):11-11
资源饥渴下的中国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但它消耗了世界一半的猪肉,一半的水泥,1/3的钢铁和1/4的铝;它目前的大豆和石油的进口量是1999年的35倍,铜的进口量是1999年的23倍。而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中国在2030年的石油进口量将是现在的3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的!》杂志2006年夏季号刊登了戴尔·文题为《石油产量峰值到来对朝鲜和古巴农业的影响》的文章,认为世界石油产量正在达到峰值,这将动摇全球粮食体系的基础。作者通过比较朝鲜过于依赖进口机械、石油、化学肥料以及杀虫剂的农业和古巴的创新性的有机农业的利弊,认为古巴农业是世界上最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农业(为此古巴获得了良好生活方式奖即“另类诺贝尔奖”)。这是古巴为社会主义创立的另一新的优越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石油产量峰值(peak oil)正在到来是勿庸置疑的事实,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们所熟知的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