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年级孩子开家长会,会上家长们非常热烈地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如何使成绩一般或是偏差的孩子更快地进步,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中有一位家长,向大家道出了她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刚开学的时候,我孩子学习跟不上,成绩差得很。我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要求他一下子从‘差’努力到‘优’或是‘优良’,  相似文献   

2.
“别再报道我了,要报道就报道一下我们的‘蓝天助学’活动,报道一下其他的志愿者吧……”虽说是初次见面,但当记者言明采访意图时,于成学便直言道:“我一直认为我们搞的‘蓝天助学’活动是一项草根公益活动,实行‘自愿参加、量力而行’的原则,我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压根就没有‘扬名’的想法,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让这些孩子通过上学改变人生的命运,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长大以后回报社会。”然而,透过他朴实的语言,却折射出两个字,这就是“大爱”。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得老人们既不费力而又讨好呢?案例: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两头不落好”“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来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  相似文献   

4.
戴娟 《当代党员》2007,(10):10-12
垫江县来主城打工的邱钦荣,住在渝中区已有1年时间,他不仅自己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还把妻儿接进了城。他感’慨地说:“在城里打工很踏实,无论是孩子上学,还是去追拖欠的工资,社区、街道都会帮一把忙,城里人没把咱当外人!”  相似文献   

5.
西尧 《奋斗》2003,(8):56-56
鲁迅先生是文章高手,不论什么题材,他信手拈来,下笔成文。1925年,他对人们最不经意的、已当了口头禅的脏话:“他妈的”,来一番“论”,幽默而富于深意。他说:“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相似文献   

6.
散木 《党史博览》2009,(3):27-30
一个流浪者 许志行(1902-1983),原名潘祖生,浙江海宁人。据许志行的同乡友人王凡西回忆:“(许)志行原是一个穷孩子。他本来不姓许,也不是浙江海宁人。他姓潘,出生于台风里边的洞庭山。父亲在浙江海宁袁花镇上一家许姓开设的小店里打512。因为妻子死了,孩子没人照顾,便把许志行带到袁花来。孩子聪明,店主想把他招赘为婿,因而志行改姓了许。在镇上小学里读了几年书,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便送给邻近的镇上同样性质的小商店去‘学生意’。  相似文献   

7.
这天晚上,高家店主人高老头见天黑天客,便早早关了门,坐在火炉旁熬起了罐罐茶。突然,有人”笃笃”为见来门.起初他还以为是谁家摆酒场打发孩子来买酒的。不料开门一看,竟是村支书“除麻子”伸着将军肚竖在门前借着灯光,他还看见文书手中提着饭“皇台’栖,一阵寒暄之t,高老头将陈支书让进了小店、还没坐稳,陈支书便满脸准笑地说明了来意:“你看,是这样的,前天小寨子去了趟省城,回来后送我一瓶‘皇台’酒,T也知道我本来是老鼠德。这两年让胃病给搅得干脆喝下武了。所以……想麻烦你给我代销一下,价格嘛,就比原价低点;48元…  相似文献   

8.
剑侠 《廉政瞭望》2010,(7):50-51
年迈的父亲病情越来越重,老人专门让人打电话给在省里当大官的儿子,让他把情人生的儿子带来看看。然而,高官儿子却以种种借口推托,始终没让老父亲再见到这个孩子,老人最终抱憾离世。老人哪里知道,他的高官儿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情人生的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不仅如此,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他也不敢肯定是自己的,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美国前总统威廉·哈里逊,小时候沉默寡言,人们甚至认为他是个傻孩子,常常拿他开玩笑。比如拿一枚五分钱硬币和一枚l角的银币放在他面前让他选。每次,哈里逊都是拿那枚5分的。一位妇女看他可怜,就问他:“孩子,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哪个更值钱吗?”他回答说:“当然知道,夫人,可要是我拿了一枚1角的银币,他们就再不会把硬币摆在我面前,那么,我就连5分也拿不到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常对人说,人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他曾对护士长吴旭君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可以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上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他曾多次对王海容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扔到大海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前总统威廉·哈里逊,小时候沉默寡言,人们甚至认为他是个傻孩子,常常拿他开玩笑。比如拿一枚五分钱硬币和一枚l角的银币放在他面前让他选。每次,哈里逊都是拿那枚5分的。一位妇女看他可怜,就问他:“孩子,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哪个更值钱吗?”他回答说:“当然知道,夫人,可要是我拿了一枚1角的银币,他们就再不会把硬币摆在我面前,那...  相似文献   

12.
水调歌头     
十多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离县城八十多里外一个少数民族山区任教。报到那天,一位姓路的中年人来乡上接我。他说:全校就两个年级,分成两个班,共二十来个孩子;本来有两个老师,其中一位辞职回县城了,剩下的就是他自己,独自支撑着学校全部教学任务,还是名义上的校长。  相似文献   

13.
刘福喜今年76岁,在职时一直从事房管工作。1987年,57岁的老刘走进了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的校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决心离休后做一名律师。回忆起学习的那段日子,他老伴儿的印象比他还要深刻:“那才叫没日没夜,屋里头全是法律书。喊他才出来吃饭,困了躺下就睡。连外孙子来了,他也就是亲热一下,然后就回房看书,闺女们都说他执著,我说他是‘魔症’。”  相似文献   

14.
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几十年来,换了16次工作岗位。他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党员干部无不交口称赞:他代表了一代共产党人的方向!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百姓有口皆碑。汪洋湖的事迹见报后,一位农民老汉伸着大拇指说 :“这棵‘老山参’到底是被‘挖’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长平 《廉政瞭望》2011,(1):63-63
周立波再次走红网络,不是因为他的海派清口,而是因为他的微博言论。他是一个逗人发笑的演员,但是他最近的表演惹人生气。无数的网民在谴责他、痛骂他,还有若干曾经捧红他的杂志主编在忏悔。他最主要的罪状,是发表了“网络公厕论”:“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3,(7):50-5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总是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和普通群众亲密相处的动人故事。1983年2月11日,小平同志来到杭州灵隐寺,不少游客认出了他,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平同志向人们挥手致意,还不时地握握游客的手。当他看见一位小女孩在大人的怀抱中拍着可爱的小手欢迎他时,就笑着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这娃娃长得好胖啊!叫什么名字?”从南京来杭探亲的孩子父母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教孩子快叫“邓爷爷好”。  相似文献   

17.
冰莲花 《党建文汇》2011,(11):54-54
看到一道很特别的数学题:一个年轻的妈妈22岁生下孩子,朝夕相处了19年后,孩子外出闯世界了。如今,孩子有半年时间没有见妈妈了。他算了一下,妈妈现在41岁,如果妈妈能活一百岁的话,也就只剩59年了;如果再这样半年回家看妈妈一次,母子就只有118次见面机会了。  相似文献   

18.
B超“神探”     
“贾主任,我们孩子才六岁,您一定给仔细查查,看看有救没救?”随着贾立群手持的B超探头在孩子的腹部移动,孩子的父亲紧张得声音都颤抖了。这个孩子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盆腔恶性肿瘤。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孩子从秦皇岛来到北京儿童医院。“不是肿瘤,只是阑尾脓肿。”贾立群放下手中的仪器说。“真的吗?”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孩子的父母都不敢相信。“我来证明给你们看。”贾立群拿来了一个穿刺针头。对准部位刺了进去,涌上来的脓立刻就把注射器推杆给顶了上去。“扑通”孩子的父亲跪倒在地:“您救了我们全家的性命啊!”贾立群连忙扶起他,“不是我救的,本来就没大碍。”  相似文献   

19.
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却并不尽如人意,这是美国政治家论及本国教育时的口头禅之一。三年前,我携子初抵美国时,就带着这种认识。由于孩子在国内的课程难度超过同龄美国学生,为避免浪费时间,我向当地教育接收中心咨询可否让他“跳级”。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不用担心,总有适合你孩子水平的课程。”三年下来,我充分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歌唱祖国     
几年前,有位年近六十的老者,他八十岁的老母亲去世了。当他谈起此事时,在他脸上、那张沧桑的脸上,我看到了几分无助。那天,他给我讲了他母亲的许多小事,虽然他没有流泪,但我分明感觉到他心里的痛,痛彻肺腑的痛。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你知道吗?不管人多么老,只要母亲在,他就是孩子,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还可以随时向母亲诉苦和撒娇的……我不想加深他的悲伤,就强忍着泪水,但我深深地感觉到:世界上最疼他的那个人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