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利分析主题说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即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IMT-2000,俗称3G.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2G)而言的.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AN务,并且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2.
项立刚 《法人》2005,(5):100-101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相对于 第一代模拟技术和第二代的数字通信技 术,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实现高速数据 传输,为我们的移动通信进入数据时代 提供了可能。 移动通信是全程全网的通信,通信  相似文献   

3.
国内智能天线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知识产权》2003,(12):47-51
前 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移动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智能天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智能天线最初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声纳及军事通信领域,后来被引人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  相似文献   

4.
WCDMA 3G无线网络建设、优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信业的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消费层次的提高速度,移动电话用户日趋低端化,移动通信市场低端用户数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出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要求移动运营者提供有关的高速数据业务;二是满足城市高话务区容量的需要,第二代系统的频率资源不足以满足容量需求,必须要求第三代系统来承担部分业务。无线网络的建设、优化技术对网络质量的保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欧盟成功规划、培育和推进了欧洲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本文通过标准策略的研究,揭示欧盟利用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成功地将本地区技术标准制定成国标标准并向全球推行。在标准战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欧洲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领先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细节。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因此有理由期待这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目前,4G网络覆盖100个城市、20万个基站、一百万部终端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都给安防监控行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而这个数字还在一直发生着变化,不断的增加。4G时代的到来无疑给网络监控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应用,采用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迅速抢占了市场。由于开源软件的开放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独特性使得商业上应用开源软件充满了潜在的法律风险,Android系统软件采用了对商业友好的Apache开源许可证,但其源代码的知识产权问题仍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应用层面建设,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简要介绍了OFDM技术,着重分析了我国OFDM专利申请的特点。从专利的角度看我国在第四代移动通信领域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TD-SCDMA(以下简称TD)是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它与欧洲提出的WCDMA、美国提出的CDMA2000被称为世界三大主流移动通信标准。与其它两大标准相比,TD起步晚,实力弱,在三大标准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由于TD是第一个由中国人提出的国际通信标准,政府对TD的发展给予了巨大支持,TD产业链也由此迅速成长壮大,并逐步缩小了与其它两大标准之间的差距。目前,制约TD发展的瓶颈因素正是发展本身———TD产业化水平迫切地需要迅速提高。本文利用博弈理论,对TD-SCDMA产业化进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所深刻影响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TD-SCDMA产业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呈现“严格-宽松-严格”的变化形态,预测在不同时期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对促进TD-SCDMA产业成长、壮大的可行性,提出了促进TD-SCDMA产业化的知识产权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卫星导航产业被认为是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大IT经济增长点。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技术和应用前景上看,四大系统各有优劣,如果说GPS胜在成熟,伽利略胜在精准,那么格洛纳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抗干扰能力强,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势则在于互动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移动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以及目前的移动监控项目建设现状,对移动视频监控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随着监控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相关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系统也经过了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第二代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到了第三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管理也经过了从人防到人防、技防相结合,从单点到集中联网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个古老家族,三代迷情惨案,伴随着一幅带着巫咒的魔画,从百年黑暗中浮现在阳光之下2012年12月2日,乌克兰能源与工业部长列夫·雅丹参加乌克兰与南非共和国能源协议签字仪式。但签字仪式过后,南非有关方面却向乌克兰政府提交了一份抗议:雅丹部长的签字,不是他本人的名字……原来,雅丹在签字时神情恍惚,签的名字谁也看不清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电视监控系统的质量与故障,一般都要从监视器上的图像体现出来。本文介绍从监视器上显示图像的情况,分析判断电视监控系统或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一、前言随着光电技术、微电子、微电脑及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电视监控系统已经历了第一代模拟系统(VCR),第二代部分数字化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数字化的网络电视监控系统的发展。目前,电视监控系统正在向第四代智能化网络电视监控系统过渡中。  相似文献   

14.
<正>3G风潮还没过去,4G似乎就已经到来了。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融合LTE、WiMAX以及"演进的3G技术"为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它将构造出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  相似文献   

15.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指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是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是中国企业提出的3G移动通信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展为中国无线通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引领技术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知识产权,从而减少专利费用以及生产成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杨兴 《电子知识产权》2007,(1):48-52,64
一、引言 <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一份在涉案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前,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该申请日以后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损害该涉案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从该法律条款的定义可以看出,我国的抵触申请条款中规定了自我不抵触的原则,即中国专利法规定的抵触申请不包括申请人自已在先提交的申请.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随着监控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相关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系统也经过了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第二代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到了第三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管理也经过了从  相似文献   

18.
项立刚 《法人》2005,(5):76-79
高通,CDMA技术的开创者,依靠知识产权授权“卖标准”的企业,一 个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一个家族企业,一个对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有着 最深刻影响的企业。这家历史只有20年、商业模式引发行业讨论的公司, 真实面目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9.
一、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始在中国发韧以来,发展极为迅速,从第一代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VCR)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的部分数字化的视频监控系统(DVR/NVR),目前已经在朝着第三代的完全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摄像机和网络视频服务器)迈进。然而,在这种常规的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规程之外,国外却正在悄悄地推进视频监控技术全新意义的革新,那就是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对参与国际司法和仲裁活动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在对待ICSID投资仲裁的态度上也是如此,通常仅允许将与征收补偿有关的争议提交中心仲裁。然而,近年来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争议解决实践中的仲裁庭管辖权范围呈扩大趋势,中国的这种谨慎态度正逐步受到挑战。2011年5月,马来西亚伊佳兰公司向ICSID提交了第一件针对中国的案件,该案在管辖权问题上主有两个不确定之处,即(1)同意条款的范围与解释问题;(2)能否援引中国第一代BIT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求获得中国第二代BIT中更广泛、更有利的程序性待遇问题。该案的启示更多在于案外,即同时作为重的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大国,中国应从侧重资本输入管制的第一代BIT和侧重投资自由化的第二代BIT,逐步发展并过渡到更为均衡的第三代BIT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