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迪化女中和盛世才太太笔者:您是1938年7月被分配到新疆迪化女中当教导主任的?朱旦华:是的。一去就当教务处主任,与我在上海务本女中教务处工作经历有关。接到分配通知的第二天,我们几个人拿着督署的介绍信来到了迪化女中(今乌鲁木齐第八中学后院),一座二层教学楼已经竖起。操场宽阔,教室明亮,想不到竟和当时上海的中学差不多。迪化女中前身是新疆女学校,是1916年建立的一所贵族学校,杨增新的女儿杨英莲、迪化县长的女儿雷季秀当时都在这所女校读  相似文献   

2.
徐特立教子     
梁堂华 《党课》2010,(20):84-88
徐特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长达70余年,创办了梨江高小、长沙女子师范、鲁迅师范等多所学校,曾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担任校长或任教,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为近代中国以及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吕碧城是民国的一个奇女子,她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名女编辑,中国第一名女性撰稿人,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她还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的先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此之外,她还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动物保护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董雪梅 《理论学刊》2006,(7):100-103
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具有西方近代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教育;其二,教会女学开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其三,传教士教育团体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四,传教士鼓吹新教育并直接参与了中国近代新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5.
《党建》2020,(8)
正1939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在湘西溆水河畔一个商人家庭。8岁时,她进入由大哥与他人合办的新式小学读书,在当地开了女子入校读书之先声。1912年,她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转入周南女校。在此期间,她  相似文献   

6.
1922年2月10日,党组织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3号A(今成都北路7弄42~44号)创办了第一所女校--平民女校。校长李达曾概括过平民女校的特点:“一、为无力求学的女子设工作部,帮助介绍工作,工资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实行工读互助主义。二、为年长失学的女工设专班教授,便于最短时间灌输最多知识。”  相似文献   

7.
1939年7月,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女子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之前建立的唯一一所女子高等学校。1941年9月,延安女大被并入新的延安大学。在两年零两个月的办校时间里,延安女大培养了上千名妇女干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933年春至1934年初,广州左翼文化团体在白色恐怖下,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组织。1934年8月1日,广州文总的领导人和骨干成员温盛刚(中共党员)、谭国标、凌伯骥、赖寅倣、郑挺秀、何仁棠等六人壮烈牺牲,史称"广州文总六烈士"。广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女师),是一所在"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乃至整个抗日战争,都涌现出一批批女中  相似文献   

9.
她是中国第一代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在年仅35岁之时就担任赫赫有名的金陵女子大学第一位中国校长;她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并连续执掌该校长达23年;她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是吸收西方教育思想和适应中国国情的产物。它肇始于教会女学。戊戌变法促成了中国人自办女学思想的产生。民国政府时期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一波三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区域对女子学校教育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发展女子学校教育,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在社会事务中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霞 《党史文苑》2005,(3):16-17
1939年7月20日,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女子大学,这一举措体现了毛泽东"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工作干部,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妇女解放思想,也是党培养干部的一个创举,对当今妇女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3,(5):72-72
1912年底,学者童太炎丧偶,一向率性的他谈及自己续偶条件:“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之后更在北京《顺天时报》登载近代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提出条件有三:“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  相似文献   

13.
体会 《党员文摘》2006,(2):35-36
2005年3月17日一大早,街头驯蛇师卡比尔来到新德里一所女子中学附近。  相似文献   

14.
邓魏 《新湘评论》2021,(5):12-14
回首百年,红色湘女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她们是撒向中华大地的革命火种,也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激励了万千妇女前赴后继,创造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壮阔气象。在众多红色湘女中,有五颗红星尤为耀眼夺目,她们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工农红军的第一位女师长胡筠,全国第一位民选的党员女县长邵振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她们与众多红色湘女一起,让历史的星空更加璀璨。  相似文献   

15.
王连花 《湘潮》2016,(4):79-83
唐群英,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报界的一位卓越的先驱者。辛亥革命前后,她先后创立了5种报刊。这些报刊,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为国民革命振臂呐喊,为妇女运动奋力抗争,笔锋锐利,主题鲜明,开白话先河,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也在近代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作为一名女子,在当时封建主义主导,专制主义盛行,极其艰难险恶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如此惊人的业绩,可谓前无古人。今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0,(8)
正唐群英(1871—1937),字希陶,湖南衡山人。她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之一;她是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民主革命家,还是颇具影响的女报人、女子教育家、女诗人;她是中国近代妇女参政的先驱,被孙中山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并题词"发达女权",又被周铁农称为"辛亥革命功臣"。1979年12月,在第一次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工作会议上,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邓颖超特别提到唐群英,说她是"女界英雄""很知名",希望后人永远记住她。1991年10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纪念她120周年诞辰,慨然题词:"唐群英,一代女魂。"  相似文献   

17.
李新市 《党史博采》2001,(11):26-27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1905年考入湖南长沙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湖南省临时议员、副议长,湖南教育司科长。后辞职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提倡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  相似文献   

18.
<正>回望刚刚结束不久的第十六届亚运会女子手球赛事场景———中国女手健儿们矫健的身姿、赛场上奋勇拼杀的锐气、金牌挂胸时的欢悦与激动……令观赛者无不欢呼雀跃,为之动情。在与日本、朝鲜等国的对抗赛中,一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姑娘不顾腰伤困扰,狠拼猛打,为中国队打进4粒  相似文献   

19.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1905年考入湖南长沙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0年到日本考察教育,后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湖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副议长,湖南教育司科长。后辞职创办长沙师范,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提倡并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46-46
1985年10月18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创办的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在福州仓山区烟台山上正式揭牌,它成为新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私立女子职业教育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