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冯骥才今年74岁了,精神头还是那么足。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看明白自己?""我常常羡慕那种单纯的作家或画家,活得简明纯粹,还可以用一生力气去挖一口深井,然而我却偏偏不肯那样活着,否则我不再是我。"冯骥才这样说。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梭,刻意或随性。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充分真实的自己。"大到村落,小到荷包"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信念:"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连官路上2013年8月20日,我通过公招考试加入到兵团政工员的行列,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连官"。连队基层工作真的是千头万绪,事事要亲历亲为,不得空闲。常面对一些职工的"粗鲁"与"蛮横",常面对地方语言沟通的困境,我都克服着解决,努力着学习,在村官之路上摔打着自己,锻炼着自己,增强自己的意志力与精神上的韧劲,提升自己的政工能力。我,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夏,我第一次被抽调到省委督查组工作时,曾以为自己就是个"旁观者"——看看大家怎么工作,以记者身份去报道。但第一天工作下来,当督查组领导坐在对面问"你今天发现了哪些问题"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是来"干活儿"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一位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的朋友对我说,他干党务工作快两年了,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期",想不出什么创新管理和组织活动的好点子,不知该怎么办?我曾担任多年基层党支部书记,这种感受我也有过。我对他说:"做一项工作,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期’,说明你有更高的追求,希望实现自我超越。其实,顺利突破党务工作‘瓶颈期’的关键,就是要沉下心来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那一年,我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有了自己心仪的小伙子在追求着。那一天,我决定将自己心仪的小伙子介绍给父母认识,但想到先要给父母有个心里准备,因此和他约好第二天来我父母家,我先行回家为他与父母见面"铺路"。父亲在听完我对他近乎完美的介绍后,语重心长地告诉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看到洗车场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匠心洗车"的时候,我有点哭笑不得。这是我最近一周第N次看到"匠心"两个字了。先是出席一家房地产商的项目发布仪式,他们说自己的房子是"匠心打造"——尽管还没有开工,旗子已经举得高高了;接着参加一个论坛活动,某电器厂家赞助的,论坛现场宣传里也一再强调自己"匠心制造";周末到一家泡馍馆子吃饭,宣传单上也写着"匠心做菜"  相似文献   

8.
感悟本命年     
正不知不觉,岁月的小船已将我泊到了36岁的生命线。36岁,本命年。这个年龄连我自己也在惊讶:怎么这么快就到了本命年。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从中也悟出了一些道理。有人说,健康是"1",幸福、成就、事业、金钱等等,都是后面的"0"。假如前面的"1"过早地倒下了,拥有再多的"0"又有何意义呢?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就曾多次因身体不适住院。病痛不  相似文献   

9.
正"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书。"和书店比邻而居的感觉,就像贾宝玉掉到温柔乡里一样幸福。记忆中,第一次到万州新华书店,是跟着父亲,他拉着我挤到柜台前给我买了一本图文书《骄傲的大白鹅》,那一年,我15岁。我自己第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书,是在1966年。记得是一个秋阳高照的上午,书店门前早已有人在排队等着买"红宝书",那时候,不叫"买",叫  相似文献   

10.
村官也有梦     
于红 《实践》2014,(3):19-19
<正>从选择当村官的那一天起,从到驻村工作的那一刻起,一颗扎根在基层志愿服务的梦想种子就在我心中萌芽。它很简单但又沉甸甸,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想方设法为村民解决困难,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更快一点。因为这个梦想,慢慢地,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了,相较于别人口中的"村官",我更愿意把自己当作"村民",当作农村基层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11.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食的时候,高僧就会站在庙门口,大声呼唤"放下","放下","放下"!周围的人们很奇怪,就问高僧为什么给狗起了个这么古怪的名字,高僧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其实不是叫狗儿,而是在叫我自己,提醒我自己放下俗事呢!"  相似文献   

12.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1):19-19
"我是抱着寻根的情怀来到贵州的。"在郑强看来,贵州,就是自己的故土。一生情感所系"我是贵州人,我热爱这个地方。"郑强说,这是发自他内心的情感表达。2012年6月,郑强出任贵州大学校长。"我是抱着寻根的情怀来到贵州的。"在郑强看来,贵州,就是自己的故土。解放前,郑强的舅舅在贵州,外婆和母亲因此在都匀生活了两年。郑强的父亲随解放军杨勇、苏振华兵团进军西南时,曾在贵州战斗。近10年来,受浙江大学委派,郑强参与了贵州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预评估工作,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申报和组织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N年前在非洲的时侯,一天我带着儿子到中国同事家串门.告别的时侯,刚能识几个字的儿子看见我这位朋友家门扇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带钥匙、关煤气,切记!!!"儿子不解地问:"这是谁写的?"我答:"就是这位叔叔啊!"儿子又问:"那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给他自己看的啦!"儿子还是不明白:"他自己都知道,还用给自己写吗?"这当然是孩子的逻辑,大人事情多.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07,(19)
金光镇感言:每一次获奖就得"自己把自己打倒一次",我知道自己打倒自己很难,我要把荣誉献给为之奋斗终身的党的事业,献来献去,属于我自己的也就变成了"零",我需要不断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15.
我193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延寿县。延寿紧挨着尚志市,抗联的赵尚志、李兆麟等人都在延寿打过仗。一家七口人就剩了我一个小鬼子狠哪!不许我们说自己是中国人,只许说是"满洲国"人。到后来,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老百姓吃大米、白面,就会被安上"经济犯"的罪名抓起来,出劳工。有的劳工被监工的小鬼子和"二鬼子"打伤了,打  相似文献   

16.
成为自己     
刘澜 《当代贵州》2014,(32):65-65
正认识自己之后,就是成为自己,从"我是谁"成为"我将是谁"。成为自己,就是成为自己的创作者,创作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作为塑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艺术家,领导者首先塑造自己。通过塑造更好的自己来塑造世界,他们最首要的作品是——自己。成为自己的第一个要点,是别做他人。哈佛商学院教授、美敦力公司前CEO比尔·乔治说:"我对我教导的人们的建议很简单:做你自己。"也许你听  相似文献   

17.
病房遐思     
前不久,丈夫因为冠心病住进了医院,做完支架植入术后,被各种各样的仪器"拴"在了床上,看着一个曾经那么"活跃"的人,现在连吃喝拉撒都要我帮忙,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能健健康康地活着是多么的幸福。那些日子里,我一心一意做起了患者家属,短短几天中,我感觉好像过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太阳山就有这种感觉。登上太阳山,仿佛自己落入雄峻的山势和翠绿的密林相辉成趣的一个清凉世界的幻想之中。这一天之内,我觉得风是绿的,阳光是绿的,就连我这个人也都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千金乡丁家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这一年多的基层工作经历使我感慨万千,体会颇深。出"校门"进"农家"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没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工作开展起来特别困难。为了更好地让村民认可自己,让大家相信自己,我和村干部到村民家里走访,了解村民生活基本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难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七一",作为预备党员的我如期转正,成了一名中共正式党员。回想自己从入党到转正这一年,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考验,但经历了这一年的锻炼后,我觉得自己思想上成熟了,事业上进步了,可以这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