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关注人民生命权和生存权,满足心理、健康和发展需要。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命关天,救灾无国界;信息全面公开透明,首次为遇难民众设立全国哀悼日等四个与时俱进的救灾特色措施,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各国媒体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汶川抗震救灾的几条宝贵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若鹏 《理论前沿》2008,(23):31-32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有三条宝贵经验:一是快速救援;二是快速自救;三是快速发展。根本经验是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汶川县以灾后重建为契机,重视引资引智,加强产品认证,普及民族医药,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困难。主要启示与建议是:重视智力引进,壮大人才队伍;平衡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以质取胜”与名牌战略;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民意识的不断成熟,非政府组织这个特殊群体在国内正以迅猛的速度成长着,逐渐成为社会公共事务中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特别是在公共危机日趋常态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在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分析在危机处理中非政府组织发挥的参与功效。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成都提出"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呈现出基本态势,不仅成都市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了全市GDP在全省的比重;而且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成都文化产业在解决就业人员,创造增加值上也显示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汶川地震的发生,给蓬勃发展的成都文化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地震后的成都文化产业应该怎样发展,对此文章将作一些个人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汶川地震为例,解读中国政府在危机信息公开与政府新闻发布等危机公关传播策略中所体现的及时、准确、公开与透明。中国政府在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政府与媒体间建立了积极的合作关系,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政府、媒体、公众这三者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关系,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汶川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根据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汶川灾区民众心理和现实需求出发,在救灾和重建过程中逐渐探索而形成的一种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心理救助、感恩教育、铭恩奋进。汶川方式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对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是现代社会难以逃避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管理能力是现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本文以汶川地震中的危机管理为例,客观分析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的危机管理能力以及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4年宪法修正案完善了我国国家紧急权的宪法规范,但通过比较其他国家紧急权的规定和参照四川汶川大地震应急预案的启动,我国宪法上的国家紧急权仍存在实体条件规范、程序条件规范、限制规范和监督规范缺失的不足。需要在宪法中增加判断是否应进入紧急状态的最基本条件,完善国家紧急权表决、宣布等程序,并明确国家紧急权的使用必须遵循基本人权不得克减的原则和比例原则,将行使国家紧急权事先、事中和事后的行为都置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以后,地震灾区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状态.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地震灾区青少年的特点、知识与技能,运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理念和技巧介入到震灾区青少年生活中,为灾区青少年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提高灾区青少年面对灾难、抵御灾难、不怕困难的能力,逐渐使灾区青少年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来.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灾后对口支援有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1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后,许多省份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对地震灾区的援建工作。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当前对口支援方面所需考虑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援建资金的合理化安排和使用、灾民的灾后心理创伤疏导、灾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口支援的监督工作等方面问题。当前,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帮助灾区人民尽快重新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汶川特大地震对口支援实践对于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汶川特大地震对口支援实践既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有力举措,区域协调发展多赢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才交流文化融合的有益尝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实战阵地,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具有深远影响,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无限生命力,铸就了坚韧不拔的中国人,为自周代以来就已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再次注入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现代意识.向世人展示了"仁者爱人"、"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宇宙情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人权意识.抗震救灾活动使"仁者爱人"、"天下一家"的理想成为现实,使爱国主义、整体主义精神及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和合理念、君子节操等中华民族精神倍加璀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练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共处的问题;民族精神的本质是对民族和国家前途的关心和责任;民族精神的表现是对民族和社会的无私奉献;民族精神深深地隐藏在中国文化的内部.  相似文献   

15.
8月15日.举国上下沉痛哀悼舟曲特大泥石流遇难同胞。舟曲,这个曾历经汶川地震劫难的小城,如今又遭遇灭顶之灾,数以千计的生灵一夜间凋零。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灾难给我们带来启示:在灾难面前,信息公开不会使天塌下来。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没有理由不去发挥信息公开机制的积极作用。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保证公开信息的准确性,让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从应然走向实然,让公民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7.
母性光辉是女性魅力的最佳体现,是女性自身价值的最好证明。特别是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母性光辉更是通过其集群、个体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当令时代真正的英雄女性乐章。  相似文献   

18.
特殊党费     
汶川大地震过去三年了,伤痕正在痊愈。但记忆不会磨灭。 截至2010年7月28日,全国共有4500万党员捐出“特殊党费”97.3亿元。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虽然悲壮,但中国政府的快速有效处置标志着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体制和机制逐步走向成熟。然而从理性角度看,它又集中暴露了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公共危机管理学者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改革进程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汶川大地震看军队参加抢险救灾中军事法的应用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队参加“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既是对现行军事体制下军队完成抢险救灾行动战斗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现行军事体制下军队在完成抢险救灾行动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涉及到军事指挥、军事设施保护、军人伤亡处置、义务兵服役、军事刑法适用与完善等诸多军事法律应用的新问题。总结军队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抢险救灾中的军事法运用,可以使我军军事法建设更加完善,以适应完成未来抢险救灾工作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