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浅论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著作权法》以法定形式明确了著作权的归属,同时也明确了出版单位的权利,作为出版业主体的编辑,必须认真研读著作权法,提高版权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出版社、作者、读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是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法律,也是规范编辑行为的法律。文章分析指出:目前期刊编辑在编辑活动中普遍存在对《著作权法》中关于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法律规定的违背。因而,学习和研究《著作权法》应该是长期的、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学报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 ,要全方位地提高学报质量 ,应具备强烈的前沿意识、时代意识、精品意识、规范意识等等。其中规范化办刊 ,是学报求发展的基础 ,也是其他几种意识能够得以体现的前提。规范 ,即是规则、标准、法式 ,也就是行为准则。无论是撰写论文还是编辑出版期刊 ,都要遵守编排规范。从大的方面讲 ,应该遵循国家的出版法律法规 ,如《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等 ;从具体的编辑工作而言 ,应符合《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 - 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 1995)、《文摘编写规则》(GB/ 644 7- 86)、《…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对实用艺术作品均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至今仍为空白。我国应结合国际公约、条约和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在《著作权法》中应明确规定对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高校学报在编辑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侵权问题。以《著作权法》的角度进行审视,进而提出如何在编辑实务中规范编辑工作,防范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计算机软件采用的著作权法保护方式,这一方式符合了世界潮流,也为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然而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其对用户界面、程序结构的保护不足显而易见。因此,借此次《著作权法》修订之际,完善著作权法对软件的保护,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会讯     
全国青年院校学报研究会(全国团校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议于2005年7月23日-2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及各界专家学者有:教育部社政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同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龙协涛救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杨焕章教授,《新华文摘》总编辑张耀铭编审,《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总编辑仲伟民编审,《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执行总编辑姚中教授,《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李明霞主任,《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时政编辑室余洪波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22日,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承办的全国青年院校学报第九次代表会议暨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我院副院长李家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我院学报主编周晓燕参加会议并做工作报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姚申、《南京大学学报》主编朱剑等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各青年院校学术期刊的领导及编辑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就学术期刊未来发展做了学术演讲。  相似文献   

9.
版权一词,在我国法律术语中,等同于著作权,意指作品生产人依法所享有的民事权利。至于该权利的定义、指向、范畴等等,皆囊括于1990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所通过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中。该法的颁布于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从法律的高度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予以了完善的保护。版权所指向的作品类别形式很多,《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了八种具体形式及一个另项。其中(一项),即:文字作品;(七)项,即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为期刊(尤指学术性期刊)所涉及的作品形式。笔者从事学刊编辑工作若干年,欲从期刊社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为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 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的要求,《著作权法》被作了第一次修正。修改的内容涉及到权利内容、权利客体、权利保护、权利限制等方面。通过对《著作权法》的修正,我国著作权制度已基本与国际接轨。这次对《著作权法》的修改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六月一日著作权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继专利法、商标法、技术合同法之后又一个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颁布实施。著作权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将计算机软件列入保护范围,并在第五十三条规定了“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六月四日国务院第84号令发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今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本文主要就《条例》有关条款作一些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编辑人才是高校学报的第一资产,为了促进高校学报的不断发展,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政治意识、创新意识、读者意识、精品意识、策划意识、专家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等与时俱进的意识;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学习能力、把关能力、编辑加工能力、公关能力和拒腐能力等多元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伯尔尼公约》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世界性版权保护公约。其在版权保护对象、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及保护期限方面的规定非常详尽。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在上述各方面的规定与《伯尔尼公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策划是学报编辑的职能。搞好策划是学报促进社会发展和引领科学技术导向作用的需要;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需要;是衡量一个编辑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学报的编辑只有具备了前瞻意识、学术意识、精品意识,才能有很高的策划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已印发执行了五年,高校社科学报基本实现了编排规范化,促进了社科文献在网络环境下的快速交流与传播。但有些社科学报在实施编排规范过程中还存在摘要撰写、关键词标引、正文标题层次、参考文献著录等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学报质量和计算机检索。编辑应提高编排规范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学报编排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谈学报编辑的精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的精品意识是一种价值意识,即质量第一的意识;学报编辑的精品意识又是一种在编辑具体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自主意识,是在编辑主体的意识结构中最具有能动性的意识;学报编辑的精品意识还是一种目的意识。精品意识一旦在编辑的意识结构中确立起来,就成为指导编辑工作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学识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海 《工会论坛》2001,7(5):88-90
我国高校学报作为发表学术理论成果的重镇 ,对学报编辑提出了很高要求 ,从职业道德素质上 ,要求编辑必须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还要淡薄名利 ,甘心奉献 ,秉公办事 ;从学识和专业能力方面 ,要求编辑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阔的知识面、高超的识别能力和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必备意识上 ,编辑要有创新意识、超前意识、竞争意识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指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编辑工作也是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工作实务的规范化,是目前很多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站在一名学报编辑人员的立场上,分别从政治角度和学术角度出发,针对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在编辑工作实务方面需加强规范之处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工作实务规范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惩治相关犯罪的补充规定和决定的颁行,充分表明了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取得的长足发展。但作为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秘密,无论在立法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相对薄弱,尤其是我国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非常落后。笔者试对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发表一管之见。一、加强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公安院校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安院校学报编辑来说,主体意识应该包括相对于学报和栏目的主体意识、相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主体意识、相对于院校科研的主体意识和相对于公安学术的主体意识。目前,公安院校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还相对薄弱,应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和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和公安学术素养,确立现代编辑意识,掌握高科技编辑技能,为公安学术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