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暖     
时间:现代的某一夜晚 地点:李春成家 主要人物:李春成—37岁某连贫困职工(简称李) 王雪莲—34岁李之妻(简称王) 张春茂—36岁某连连长(简称张) 舞台布置: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幕启)李抽着烟一脸苦相上李(叹气)唉,这几年尽走霉运,从四 川来到塔里木承包土地种棉花, 钱没赚上一分,反而还倒欠连队 上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艰难。眼 看今年承包土地又开始了,而我  相似文献   

2.
帮助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房屋模型,几样简单的家具. 主要人物: 张金娃——男,汉,某团新招的甘肃籍职工,30岁(简称张) 王翠萍——女,汉,某团甘肃籍灵活就业者,28岁,张之妻(简称王) 李建昌——男,汉,某团连队职工,党员,种田致富能手,52岁,(简称李) (张、王二人操甘肃口音) (幕启,张唉声叹气地上) 张:(唉声叹气)哎,从甘肃来到塔里木,两地相距两千多公里,却有天壤之别.咱们的故乡,虽说是黄土高原,可是山清水秀的,而这里却是戈壁沙漠,一刮风风沙满天飞.来这里已一年多了,生活仍不习惯.今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因不懂植棉技术,造成产量低,钱也没赚上多少.  相似文献   

3.
送礼     
正人物:热合曼男,46岁,民族连队农民(简称热)艾孜古丽女,40岁,民族连队农民热合曼之妻(简称艾)张科长男,48岁,团机关干部(简称张)(幕启热合曼扛只羊上)热:快过春节了,我今天把家里的羊宰了一只,准备送给我们家的"恩人"。如果不是他帮助我们家,我们家就不能脱贫致富,说不定还要依靠国家低保补助生活呢。艾:(急勿勿地跑步上)哎,热  相似文献   

4.
今年,农二师三O团棉花喜获丰收,为了使丰收的棉花能及时采摘回来,在全团掀起了一个比、学、赶、超的三秋拾花劳动竞赛。每天棉田拾花人数达8000余人。该团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团工作组进驻连队。各工作组积极协助连队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加强  相似文献   

5.
<正>时间:现代。地点:连队一农家。人物:张老川、李春花(夫妻)老川:(西装革履上场)今年是兵团农场基层连队干部第三届换届选举,这次民选连队干部,实行民主选举自由竞争,充分体现了咱农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权利。参加竞选的人得上大会当众演讲,今天我和我老婆都要上台演讲,参加连长竞选。可我老婆一个娘们也要来逞强,非要跟我竞争当连长,我看她是树上的鸟儿唱大戏……瞎喳喳,从结婚那天起,她就是俺们家的领导,只要我竞选上连长,从今天起,我就要领导她了,哈哈……  相似文献   

6.
正万老三:男,37岁,连队职工万妻:女,37岁,连队职工李四才:男,35岁,连队职工李妻:女,32岁,连队职工幕启:舞台中央置一方桌,一张沙发。万妻:这万老三,中午吃完饭那是准点哈哈,雷打不动啊,哎…老三,快醒醒啦,下午四才两口不是要来吃饭嘛,吃啥啊,我现在去盛达超市看看!万老三:哎呦,你自己看着弄就行了,耽误瞌睡。李四才:(着急地,敲门)三哥,是我,老四,快开门啊。万妻:(开门)呦…老四,不是晚上来吗?嫂子饭还没做好呢!李四才:我和媳妇吵架了,她马上就追来了,你快帮我躲躲…万妻:你赶快藏沙发后边吧。  相似文献   

7.
正她是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却整天和土疙瘩、棉虫棉花打交道;她骑着摩托车行驶在连队的块块条田,一干就是12个年头;她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绿色的棉田。她就是七师一二八团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陶玲。陶玲今年35岁,2005年毕业于塔里木农业大学农学本科专业。一毕业,陶玲就回到了团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刚工作时,为了下连队方便,陶玲强迫自己学会了骑摩托车。之后,就常常深入田间地头,一心扑在工作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3日,在农八师妇联召开的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连续多年荣获团场“三学三比”致富女能手和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的一四一团十一连女职工张梅,再次被师市授予“三学三比”女能手称号,成为当地人们学习的标兵。 今年37岁的张梅,1984年参加工作,一直跟连队大田排工作,这一干就是10年,她没有挣多少钱。1994年春,张梅想:人生能有几回搏,自己这么年轻,为何不拼一拼呢?于是,她便率先在十一连实行个人土地承包,并承包了60亩地膜棉花。刚从大组管理模  相似文献   

9.
座谈会     
正人物:连队李书记、连队职工老李、老张、小谢、盼盼地点:连队会议室场景一李书记:(边走边擦汗,进办公室)哎呦呦,累死我了(端起杯子喝水),兵团召开了六届十五次会议,团里面给我们提出要求,务必要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务必让职工听得懂,能明白。今天我们准备在连队开个座谈会,看看大家的学习效果,宣讲不到位,都对不起我这"A4腰"。李书记:(电话铃响,掏出手机)呦  相似文献   

10.
回乡创业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楼房屋模型,几样简单家具,几把椅子) 主要人物: 李志强——男,26岁,某团场回乡创业大学生(简称李) 王莲花——女,24岁,李的女朋友(简称王) 张翠花——女,56岁,某团场连队退休职工,李志强母亲(简称张) (幕启,张东张西望地上) 张:(满脸喜悦)昨天儿子打电话来告诉我,今天他要带女朋友回来,这是件大喜事,好令我高兴呀!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市已找到工作,听说待遇还不错,年薪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做事要问心无愧,绝不昧着良心采棉。"这是五师八十三团二十一连农机大户吴振波的座右铭,他凭借着高超的农机技术和一心一意为棉花种植户服务的精神,在当地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眼下,随着团场各植棉连队棉花收获工作的推进,种植户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连队的一块块田野里,到处可见一台台轰鸣着的采棉机在作业,农机大户吴振波最近也到处忙着为农户机采棉花。由于业务量大,他今年夏天又采购了一台新采棉机。  相似文献   

12.
认亲     
正人物:王主任:机关干部(五十多岁)木萨:某连队职工,回族(三十多岁)木妻:某连队职工,回族(近三十岁)幕启:(家中场景,衣架、茶几、沙发。)木萨(戴白帽子上场,木妻紧随其后……)木妻:你站住,好你个木萨,你又偷偷摸摸提着东西干什么去,给谁送礼去,还是找相好的?木萨:你看看你,又来了不是,你跟我这么多年,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木妻:不清楚,自从前一阵子你参加了一  相似文献   

13.
寒夜暖流     
时间:200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下着大雪。地点:张小五家。主要人物:张小五——33岁,某连贫困职工(称张),河南口音;陈黑妮-32岁,张的妻(称陈)四川、河南混合口音;连长:36岁。(幕启)张一脸苦相、哀声叹气上台。张:都说包地种棉花能挣钱,咳,那是别人能挣钱。唉!俺张小五不但这钱没挣  相似文献   

14.
卖枣     
正人物:李福来——男,45岁左右,某团场枣农(简称李)王桂花——女,40岁,某团枣农李之妻(简称王)张老板——男,40多岁,北京红枣收购商(简称张)李:(嘴里哼着歌上)清爽的秋风吹呀吹来了,染醉了我园的大红枣,风吹枣儿摇,满树灯笼跳,大红枣儿甜又香……你们看,我的红枣怎样?我承包了40亩红枣,亩产可达1000公斤,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37岁的张兰花,是2000年从河南来到农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参加工作的。多年来,她积极参与"创争"活动,认真钻研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科技型、创新型职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棉花种植能手。近5年她种植的棉花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年年都是连队的"植棉标兵"。2010年度被三十三团工会授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37岁的张兰花,是2000年从河南来到农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参加工作的。多年来,她积极参与"创争"活动,认真钻研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科技型、创新型职工,成了远近闻名的棉花种植能手。近5年她种植的棉花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年年都是连队的"植棉标兵"。2010年度被团工会授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今年35岁的吴桂芳是二师三十团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家里除了承包155亩棉田之外,还拥有一个存栏300多头的养猪场,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6年前,只有19岁的吴桂芳随丈夫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参加了工作,当时承包了连队155亩棉花地。他们承包的这个条田是出了名的差地,棉花单产也总是落在连队其他地的后面。正是因为这样,夫  相似文献   

18.
时间,现代的某一天 地点:李强——连队农工,30岁(简称强) 明芬——李强之妻,28岁(简称芬) (舞台布置:一沙发、几把椅子、一张桌子) 强:(扫着地)哎,老婆,今天连队要兑现2002年土地承包超产奖,你听说了吗? 芬:(打着鞋底)没听说,你听说了? 强:当然,隔壁的老张都领回来了,刚才过来通知让我们去领,现在  相似文献   

19.
过去打仗靠军事地图,如今职工浇水也离不开“图表”,这是农七师一二九团十一连近日在棉花灌水中出现的新鲜事。 以前,每到棉花用水高峰期,该连职工常出现争水、抢水、垮渠、跑水等现象。今年,连领导干部在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连队棉花种植面积增大,许多新职工不会浇水的实际,精心编制出《连队棉田灌水意示图》,《图表》  相似文献   

20.
生日     
正时间:秋收前人物:珊珊——10岁,主任的女儿大胡——30—40岁,连队职工阿姨(小于)——30多岁,连长邻居胡:气死我了,气死我了,你们说说,我们家孩子马上上大学要走,学费还没有着落呢,我跟连长商量跟连队借1万块钱,这都三天了,一点动静也没有。不行!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他!诶!快到吃饭点了,我还是再到平房看看去!(珊珊手拿两根蜡烛上。珊珊将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