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6年前,他的妻子因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瘫痪在床;他26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用坚强、忍耐、体谅,延续着妻子的生命,撑起一个完整的家;知道内情的医生都说这简直是个奇迹,熟悉他的人都说这就是人间大爱。26年的真情呵护,26年的日夜相伴,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夫妻情深之歌,他就是农七师一二四团中学教师——郑启洪。1983年,郑启洪与贤淑的季如梅喜结连理,第二年夫妻俩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夫妻俩盼望着能有一个平安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2.
正在遵义市汇川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肖仁江是驻藏部队的一名军人,扎根祖国边陲16载;妻子杨艳是遵义市商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独自承担家庭重任12年。一年一见,成了这个军人家庭的"年度幸福"。2019年5月,杨艳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和所有军人家属想的一样,把小家照顾好,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  相似文献   

3.
在农八师一三六团社区,有这样一个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爱岗敬业、乐于肋人、和睦相处的幸福家庭.这就是谭慧群、高文友家庭,妻子谭慧群是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丈夫高文友是医院的一名大夫,家里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高梓涵.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但却对社会繁荣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师电力公司塔里木供热中心检修工张庆凯的小家,就是这亿万家庭中的一个,天天上演着老百姓平凡喜乐、温馨和谐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张庆凯的家庭是三世同堂,父亲母亲,他和妻子,还有女儿。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夫妻和睦,女儿乖巧,这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家庭,因为这里演绎着他们一家三口和两位老人在一起生活,交织的深厚情感和缠绵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在第七师一三七团社区居住的退休职工有1700多人,80岁以上的有50多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陪伴他们一生的爱情故事,风风雨雨执子之手。自学中医为妻治病今年70多岁的王炎松,是1959年从家乡湖北黄梅县响应支援祖国大西北的号召,只身来到了新疆参加建设的。在一三七团一干就是四十多年,2000年在一三七团退休。退休后的王炎松和妻子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但由于常年的工作,妻子一直身体不好,患上了关节痛和高血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常说丈夫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有他在,家就有了一份厚重的安全感,不论遇到什么大事小情,他都会站在最前面,给一家老小遮风挡雨。每当二师二二三团医院的人们提起这个话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医院药剂科主任王立和,他用宽容、豁达深沉如山的爱,为妻儿建造一个温暖的港湾——家。家在心里今年52岁的王立和,与妻子携手走过了31个春秋寒暑,他和妻子高霞1983年5月结婚,婚后夫妻俩有了一  相似文献   

7.
兵团某团有一对从内地来疆打工的夫妇,丈夫叫刘向富,妻子叫徐秀珍,他们有一个儿子叫刘仪,今年13岁,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从小患有尿床证,几乎每天都尿床。父母因孩子的病整日愁眉不展,为给孩子治病,他们在新疆求医无效,又长途跋涉到内地求医问药,跑了不少地方可仍无济于事,刘仪尿床如故,家中不多的积蓄也在一天天地耗尽。刘仪父母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常年积压在心头的烦恼和焦虑像阴云一样笼罩在这个普通的家庭。 正在刘仪父母茶饭不思,一筹莫展的时候,隔壁邻居一位名叫邹玉香的同乡提供了一个“秘方”,刘仪父母喜出望  相似文献   

8.
正姜先英,1972年10月出生在天柱县麦溪村一个农民家庭,一岁多时不慎被火烧伤,失去左手掌,从此落下残疾。2000年,姜先英结婚了,并相继有了两个女儿。由于妻子患有腿疾,行动不便,加上母亲年迈,一家五口的生活捉襟见肘,虽有低保帮扶,青黄不接时仍得靠亲邻接济才能勉强维系。在左邻右舍眼里,姜先英虽然身患残疾、家贫如洗,但思想一点也不落后,而且乐于助人,只要有学习上  相似文献   

9.
他是妻子眼中坚强、善良的好丈夫;他是儿子眼中勤劳、朴实的好父亲;他是职工群众眼中那个用自己全部爱与责任支撑起整个家庭生活的好男人.他叫刘文旭,今年62岁,是五师八十六团九连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8年来,他无微不至地照顾重病卧床、半身不遂的妻子,诠释着夫妻间相濡以沫的真情,书写着人间的真爱. 2005年4月的一天,妻子吴金玉如往常一样在家中拖地,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晕倒在了地上,丈夫和儿子急忙把她扶起送去了五师医院,经过检查,吴金玉是由于高血压导致昏迷,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0.
在二师三十团粮油加工厂,说起刘军和程志红夫妇,人们不禁都要感叹命运对他们的不公,然而更让大家感动的是这么多年来刘军一个人默默承担起家庭的重担,24年不离不弃照顾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的妻子。他们之间虽没有海誓山盟、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却有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生活信念。28年前,刘军和程志红经过认识了解,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刘军在团粮油加工厂当材料保管,妻子程志红在厂里当棉检员,夫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叫谭曙光,来自八师天筑建工集团。我生活在一个上有90多岁高龄的养父、下有两个可爱女儿的和谐美满的大家庭。在我和妻子共同生活的30多年中,先后赡养了4位患有精神分裂症和瘫痪的老人。在患难与共的岁月中,我们只有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用爱呵护这个家,才能撑起一片晴朗的"天"。1983年,我的岳父母先后瘫痪在床,我和爱人王桂玲商量后,毅然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中。为了更好地照顾4位老人,我和妻子就对照书本自  相似文献   

12.
正她用自己的爱诠释着家庭美德,用自己的行动做一个好儿媳、好妻子。为婆婆和丈夫撑起一片天空,这个人就是我的姑姐。姑姐名叫汪萍,今年49岁,是九师一六一团一名普通职工。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她并没有多少文化,容貌和她的年龄也不相符,由于岁月的磨砺使她一半的头发早已花白,牙齿也松动脱落,岁月的沧桑已深深地刻进了她的皱纹里。15年前,姑姐78岁的婆婆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有好几次因为找不到家而走失。当时姑姐在基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平凡幸福的家庭,一个祖孙三代的五口之家,公公、婆婆、丈夫和妻子,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她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平凡而又平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们互敬互爱,用真诚和爱谱写着家庭和谐曲.  相似文献   

14.
<正>阿克拉木家是一个大家庭,有5个儿子、4个儿媳妇、3个女儿,妻子于2009年6月去世,在改革开放前期,一家十几口人仅靠阿克拉木和妻子曼流浦哈两个人200元的工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日子过得很拮据。1998年,农十二师一○四团党委制定了牲  相似文献   

15.
1959年,刚结婚没3个月的宋玉林听新疆表哥说:来新疆吧,新疆有大米、白面吃!带着对大米、白面的幻想,宋玉林告别新婚妻子从河南老家来到了兵团机运处。1962年,宋玉林的妻子王玉珍也从河  相似文献   

16.
王川江,是农二师二十四团水管站的一名配水员,妻子邓莲芳是二十四团林业站的一名职工.多年来,夫妻俩相敬如宾,用勤劳和爱心铸就了一个和谐之家.1984年,王川江从四川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水管站落了户.1989年,王川江担任起水管站的配水员,并与老军垦二代邓莲芳喜结良缘.  相似文献   

17.
在农九师一六八团乌什水的一户小二楼院里,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整洁有序的院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这就是一六八团兵团级"和谐小康家庭"何国建的家庭。何国建在团畜牧工作站担任保管员,妻子刘平华承包土地。何国建虽身有残疾,腿脚不便,但在工作中他从不沾轻怕重,总是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妻子刘平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相似文献   

18.
<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和众多家庭一样,这也是一个幸福美满、十分令人羡慕的家庭,一个由户主孙志华、妻子马加芹、儿子孙凡、婆婆候爱琴组成的四口之家,孙志华和马加芹结婚25年,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尊老爱幼,悉心经营着这个家庭。孙志华是四师六十八团三连的职工,今年46岁,担任大场保管,为人热  相似文献   

19.
正"窝汉,最近有没有再和妻子吵架,闹别扭了?""早就没有啦,书记"。5月15日六师一○五团社区党支部书记在电话中这样问道。窝汉是一○五团枣园香社区居住的乌昌石汗阔勒牧场牧民,经常与患有轻微精神病的妻子吵架,得知这一消息后枣园香社区党支部书记耿建华多次上门做劝解和疏导工作,今天是耿建华劝后的又一次回访。一○五团枣园香社区是一个集汉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组成的社区,常年居住外来少数民族788人,  相似文献   

20.
万长寅老人是九师一六八团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但他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妻子瘫痪在床多年,一个冬天都窝在家中,春天来了,万长寅骑着三轮绕着乌什水镇缓缓而行,录音机放着河南豫剧,妻子彭玉芳安静地坐在车上,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笔者来到万长寅的家,一进门万长寅老人正要给瘫痪在床的妻子喂饭,77岁的老人用两手抱着妻子放在椅子上,接着把饭菜放到桌子上,开始喂妻子早饭,万长寅说妻子不能吃硬的食物,每天熬点稀饭,溜点馍馍,就这样一口一口地喂,耐心、细致,吃完饭,蒸好的苹果端了上来给妻子吃.15年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点点滴滴汇成岁月的长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