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子年隆冬季节,上海滩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寒意。然而,在我国著名的生命科学殿堂——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逸夫楼圆形会议厅却春意盎然。这里正在进行着一次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品的贸易洽谈。一方是印度四大巨富之一的摩地集团总裁摩他先生一行;一方是我国湖南青年科学家。新型抗衰老保健品“长生露”发明人。湖南长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松柏先生及其随同;另一方是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叶敬仲教授为首的专家、教授、学者;笔者作为北京三友长生商贸有限公司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不平凡的洽谈。专家们称这是一次国际性的…  相似文献   

2.
他,只有42岁,涉足生命科学却已24年; 他首次用实验结果验证衰老的尖尾藻可返老复壮; 继而又验证脊椎动物同样能返老还童; 他首次提出衰老不是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 他首创抗衰老药品“长生露”; 国内著名专家教授指出:这项技术至少领先世界20年。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宿舍“座谈会”上我大声争辩,我敢说我是世界上最了解钟倪的人了。这本来是一句极其平常的话,没想到却引起宿友们的一阵哗然。莉嘻笑说,知道了,知道了,你们“关系非浅”嘛,都已经是公开的事了。我气得无话可说,只能在心里感慨:原来那些明星绯闻就是这样被夸张出来的。一场误会抖出童年往事系里要开文艺晚会,我们班选送的节目荣幸入围,班委召开会议,晚会那天演员们该穿什么衣服呢?文艺委员莉说,穿吊带装吧,这样才能尽显青春风采。男同胞几乎一致赞同,能光明正大的看一看女生的“香肩”,岂有反对的道理?偏偏钟倪不识趣…  相似文献   

4.
本刊九期刊发“石破天惊:人可以返老还童”一文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信者有之。但勿庸讳言,疑者亦有之。为着说明并非在卖“狗皮膏药”,特邀“长生露”研制者及其“人可以返老还童”的立论者蒋松柏先生,专门为本刊撰文,从理论上深入浅出地道出其根据所在,以解广大读者迷津。  相似文献   

5.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13,(11):26-27
1985年2月中旬,我在《北京日报》“广场”副刊“话北京”栏目,发表了一篇小文《酿美醇凝露》,谈及有关北京四大名酒之一莲花白的有关掌故,这只不过是一篇不到600字的小文,却引起侯仁之先生的注意,悠给我写了一封信,恭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在中国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泛起了一股沉ide一黄、赌、毒之类的丑恶现象。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系统完整的封建思想“沉渣”本来就“沉”得不深,况且解放后几十年的时间,相对于几千年来说,似乎连个零头都不算,“泛起”就自然比较容易。“妾”在建国短短的40年来,随着两部婚姻法的颁布几乎不再存在,“妾”字只能在辞书上才能查找到的东西,而今却频频出露于电影、电视等媒体里。将“妾”坐上了交椅,并上演了一幕幕“翻身妇女”的悲欢离合,“妾文化”堂而皇之登上了大雅之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说是“妾…  相似文献   

7.
去年春天,在一家商场看到了一件乔其纱的中式衬衫,中国蓝的颜色,身上是同色的绣花图案,滚着细细的更深的蓝缎牙边,中袖,内衬是湖蓝色的真丝绉。看到那件衣服的时候十分喜欢,想它穿到母亲的身上一定很相宜,但看看价钱,400多,不由得暗暗骂,怎的这样贵?回来和母亲说起:“那件衣服只有你穿才好看,别人穿了怕糟贱了那料子,那精细的滚边、绣花。只是太贵,400多块。”“织女织的呀!怎么会那么贵?千万别买,穿了也是造孽。”“当然有贵的道理,只是我赚的太少,买不起。可是真的好看,连衬里都是真丝的。穿上一定十分舒服。”母亲…  相似文献   

8.
新德里杂忆     
显见的变化去年4月,相隔六年之后重访新德里,在从机场去住处的路上,我就发现这座美丽的城市发生了几点明显的变化。我首先注意到妇女穿“莎丽”的少了些,穿“莎特”的多了些。所谓“莎特”就是长可及膝的长袖上衣配以宽松束口的长裤,外披一条丝巾。这两种服装都是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莎特”显得洒脱自如,“莎丽”更为优雅飘逸,但对挤车上班的妇女来说,“莎丽”却略嫌不便,有时人上车了,长长的莎丽却被卡在车门外。穿“莎特”的增多反映出职业妇女人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1月11日宣称,美国将于今年3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56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提出一项人权反华提案。这是1990年以来,美国第9次搞人权反华提案,此前8次反华提案全都失败。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盟国对美这一决定反应谨慎,且与美态度有一定距离。预计美国这次提案也不会获得通过,很可能在我提出程序性动议阶段就被打掉。一、美将“法轮功”作为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焦点”美国政府对邪教组织实行双重标准,对日本、法国等盟国打击邪教组织只字未提,而对我依法取缔邪教组织“法轮功”却横加指责。去年11月初,美代表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我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直接考进了上海最知名的“名仕”广告公司担任策划文案。虽然是初进公司,但是我一炮走红,接手的第一个广告文案就做得很成功,尤其是广告主题词,优美流畅,琅琅上口,让公司里上上下下都对我刮目相看,更有人称呼我“才女”,让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但是,林华的到来彻底地终结了我的得意。林华据说是被老板挖过来的,但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没有拿正眼看过他。因为他毕业于一所我们听都没听过的大学,虽然长得高大却一点也不英俊,皮肤粗黑,是那种在太阳下干多了体力活才有的黑。更要命的是,他身上穿的…  相似文献   

11.
每到夏天,那件在“优衣库”买下的绿色T恤都会被我洗了又洗,穿了又穿,虽然他说离远看,我好像一个移动的邮筒那么扎眼,可我不在乎,照穿不误,只因T恤上印有我最喜欢的一行数字:1970.  相似文献   

12.
健生 《新青年》2005,(10):13-14
晚上9点半,童小初站在我的面前,眼泪顺着面颊“扑簌簌”地滚落下来。10分钟后,她安坐在我家沙发上,手捧我端给她的热腾腾的咖啡。他“走了。”她终于开口。我揪紧的心也得以暂时松绑。我知道他是童小初的同事,也是相恋6个月的男友,最近一直在办澳洲移民。“我送他上的飞机。他说如果我真的不想去澳大利亚,他会回来的。”我的心莫名其妙再度揪紧。“你们没有分手?”这样的问题也会问出来,真是有失水准。好在她似乎并未在意。“怎么会分手呢?他是去澳大利亚,又不是去火星。”童小初竟然顺手拿起了遥控器,舒服地靠在沙发上,开始看正在热播的长…  相似文献   

13.
那天,F君问我:“喝咖啡,穿什么衣服?”好奇怪的问题。心里反而打了个问号,没想过。喝咖啡就喝咖啡嘛.跟穿什么衣服有何牵扯?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我还是一留学意大利的穷学生。因为穷,所以在意大利学习生活的前两年,我一直穿着从中国带去的一双军用布胶鞋。每当周末,我便闭门不出,第一件事便是洗我的军用布胶鞋,然后晒干准备下周上学穿。在家里自然是踏拖鞋。冬去春来,我在中国花8元钱买的军用布鞋终于不堪重负,右脚姆指探出头来,似乎想看着异国风景。这时我才决定买双新鞋。意大利的皮革制品是举世闻名的。我的同学说:“生活在意大利不穿意大利皮鞋那是‘坐在米堆吃粗糠’。”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早早地赶到住处附近的一个大集市。这之前我也跑了几家超市和小商店…  相似文献   

15.
清楚的人     
湖南涟源市七一煤矿发生“突水”事故,17位矿工被闲6天后全部遇难。后来,人们发现,有位叫聂清文的矿工用粉笔在安全帽上写满遗言:“……欠我娘200元,欠邓华100元。龚泽民欠我50元。我在信用社给周吉生借1000元,王小文欠我1000元,矿工押金1650元……”这是一个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矿工临死前的留言,那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我看了,却莫名地想掉泪。  相似文献   

16.
刘光福是典型的“A.B.C”。有人解释“A.B.C”是“澳大利亚出生的中国人”,他则将此定义为“澳华的后代”。他在人间生活的叨个春秋,浓缩了在澳定居华人的历史。刘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历年了,人们却总觉得他仍在为澳中友好和人类的和平事业奔走。7岁那年,他刚懂事的时候,慈祥的英国血统的白人母亲——悉尼华人长老会教堂的钢琴师去世了。父亲把失去母亲的儿子送回广东台山的故乡,在那里他受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一位远亲阿婆,家境贫寒,对他却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当她卧床不起,他匆匆跑到附近的鱼塘抓了…  相似文献   

17.
七月流火,在著名残疾人画家常自强先生的画斋见到秦颖的,上午天气却异常凉爽,凉爽易有好心情,也颇有谈兴。“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画画的呢?”我的问话可谓直截了当,直接了就缺乏含蓄。“很小的时候。”秦颖的回答很明快。“很小是多少?”我来了个穷追不舍。秦颖微蹙黛眉,天真地一笑:“大概是能记住事儿的年龄。”“为什么?”“不然我就不能给您交谈了。”她微笑着显得很俏皮,这话的诠释是“就是记事儿的那年”。秦颖接着告诉我,她从儿时迷恋上画画,或许属于遗传基因,或许源于耳濡目染。她母亲是美术老师,舅舅是中央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8.
我服你     
每!!!!次单位分点儿有分量的东西,总是这边同事送上车,那边老公早早在车下等候那个150斤的男人,一手拎苹果箱,一手拎啤酒箱,一步不停地走到家,然后东西往地下一放很得意地看我,那眼神分明在问:服不服?我笑嘻嘻地把他摁在沙发上,打开电视,递过遥控器,然后穿上围裙进厨房,一集《天龙八部》还没演完,小饭桌就摆满了。他抓起一条黄花鱼要吃,我一把按住,“且慢,君请看,这一桌,有荤有素,有咸有甜,有红有绿,有圆有方,却只费时40分钟……”“服了你。”他明知我要这仨字,又急于下筷,不用进一步明示,赶紧奉上,然后急急地风卷残云去了。老实说,对于这…  相似文献   

19.
说鞋     
一次乘火车去南方,车厢里几个人都健谈,有位小老板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是作协的。“您,做鞋?”他不信,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又说,“那您一定是皮鞋公司的老总!”萍水相逢,无须辩白。他又很关心欧盟企图对中国鞋类征收反倾销税的事,话题便由此展开,一路上谈到了各种鞋,高跟鞋、尖头鞋、旅游鞋、运动鞋、休闲鞋,以及地球上7个人当中就有一人穿中国造的鞋。  相似文献   

20.
一位在公安系统供职的老友和我近来不肘撰写些“闲来之笔”,意在为本刊搭配些“佐料”,但他似“慧眼独识”,却认定这些篇幅是鞭笞邪恶呼唤道德皈依以期净化社会空气。我虽不敢贪天之功,但也不便妄宜非薄,只得来个淡然一笑,权作折衷。这老兄还古道热肠地盛邀我到他戒备森严的“官邸”,拿出几份卷宗,我恭敬不如从命地阅毕,择其卷一去粗删繁,报露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