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富育红 《国际观察》2016,(1):107-120
持续多年的阿富汗战争使各方精疲力竭,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主张。本文以阿富汗政治和谈为主要线索,考察了阿富汗内外行为体的意图、措施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阿政治和解存在的困难和机遇。本文认为,阿塔利班组织内部的制约,非普什图族政治集团的抵制,巴基斯坦的"两面性"政策和美国与阿政府矛盾的影响,以及极端暴力组织的破坏等,不同程度地对阿政治和解进程的发展构成牵制。不过,相关各国在阿富汗和平问题上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础,阿内部各方也具有进一步妥协的空间。在阿富汗内外力量的互动中,外部力量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内部力量的分裂或整合、角力或妥协却是决定阿政治和解前景的更为根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2.
今年中东形势继续趋向缓和,谈判解决争端、谋求和平稳定、努力发展经济、加强地区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但新旧矛盾盘根错节,恐怖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动荡不安和复杂多变的特点依然存在。一、和平进程又有新的突破。阿以有关各方都已作出了和平谈判的战略抉择,和平进程不可逆转。但随着和谈进入深层次实质性阶段,越来越多地涉及各方切身利益,难度加大,阻力重重。(一)巴以谈判成绩显著:今年头9个月巴以之间就实施第二阶段自治问题的谈判步履艰难,风波迭起,使原先规定的自治日程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政治重建在美国的计划下按部就班地进行,但其国内安全形势严重恶化,暴力活动愈演愈烈,使得美国在短期内难以从伊脱身;巴勒斯坦领导人更迭,巴以双方表示了和谈的愿望,和谈有望重启,但谈判前景不容乐观;伊朗核问题极为突出,将是今后一年里中东局势紧张的新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2005年,伊拉克重建有所进展,但安全形势未见根本好转,政局仍面临内战和分裂的危险;巴以和谈有所突破,但和谈前景不容乐观;伊朗核问题仍是热点,有关各方的谈判短期内不会取得结果;美国、叙利亚围绕哈里里遇害事件斗争仍未结束,但双方关系短期内将会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5.
自2 0 0 2年以来,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加朗集团已进行7轮谈判。其具体是:2 0 0 2年6月中 苏丹冲突双方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首开政治和解谈判。7月2 0日签署了《和平框架协议》。8月1 2日 苏丹第二轮和谈在内罗毕举行。9月初加朗集团的武装力量在苏丹南部东赤道州向政府军驻地托里特发动进攻并占领该城,巴希尔总统下令收复失地、中止谈判。和谈陷入停顿。1 0月1 4日,苏丹冲突双方重开和谈,并在1 5日达成停火协议,规定双方在2 0 0 2年底以前停止一切敌对活动。此次谈判中,双方在权力分配等问题上达成某些一致,但在细节上仍有较大分歧。1 1月…  相似文献   

6.
阿以和谈已进行了七轮谈判,但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在于双方都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谈判成果。目前叙以谈判是整个阿以和谈的关键,而叙以之间争端主要是戈兰高地问题。阿以和谈的前途决不会一帆风顺。中东各国人民最终会克服一切阻力,在历史潮流面前作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是巴以和谈突破性的进展。随着谈判的深入,推进和谈难度增大,但在外力的调停下,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塔巴协议,是巴以和谈的又一重要成果。随着谈判更具体触及双方根本利益以及以色列大选临近,双方主和派遭受更大的压力和牵制。同右翼极端势力的矛盾和对立也有激化,拉宾被害即是突出表现。巴以和平进程虽受干扰,但终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2001年以来,阿富汗问题各方在持续博弈多年后,认识到单凭军事手段无法解决问题.各方逐渐寄希望于和平进程,即通过推动阿富汗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谈判,达成政治解决协议,实现阿富汗与整个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繁荣.阿富汗和平进程时断时续,已持续数年,于2015年进入快车道,实现了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的首轮直接谈判.然而,由于塔利班两任大头目奥马尔、曼苏尔先后身亡等因素不断干扰,和平进程若想获得实质性进展仍需克服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9.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美国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和巴以和谈的调解人,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美国对耶路撒冷问题的态度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支持国际化;2.默认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以此为首都;3.要求巴以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弄清美国对耶路撒冷问题态度和政策的演变,有利于认清美国中东政策的实质,有利于推进巴以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0.
经国际斡旋,阿富汗塔利班与反塔联盟今年3月中旬通过谈判达成四项协议。人们在对这次的和谈成果感到惊喜的同时又不无疑虑。如果对阿富汗近两年的军事对峙和国际和平调解情况进行一次简要回顾,或许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阿富汗问题的复杂性及两派实现和解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