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形成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了不同发展阶段,也在不同时期进行了各种探索。新时代,理清“三农”问题的历史基缘,理论支撑以及面向新征程条件下的实践路径,对于把握“三农”问题的实质、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中国经济增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资本形成不足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只有加速农业资本的形成.“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农村贷款异常艰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支农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早已有之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三农”问题发生的背景是不同的。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是在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是新阶段“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 ,围绕农民增收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三农"政策执行中的障碍及其克服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亿 《求实》2006,2(3):83-86
现阶段我国“三农”政策执行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执行“三农”政策不力;农民表现被动;所需物质基础不牢固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基层政府有其内在局限性,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政策执行所需资源不足,政策执行机制存在弊端等。为此,要选择合适的路径来克服这些障碍性因素:精简机构,提高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提高农民素质,提升“三农”政策执行的社会资本存量;增加农业投入,改革金融体制,拓展资金渠道;强化“三农”政策执行的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5.
张银萍 《共产党人》2004,(11):32-33
今年,“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农民的疾苦、农民的困境引起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的关注.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政策。但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学术界一直都在探讨。宁夏党校行政管理教研部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李培文博士,多年来特别关注中国的“三农”问题,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近日,她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问题最深入、剖析难点最实在、参与者最广泛、献计献策最多的,当数“三农”问题。从农村经济发展到增加农民收入,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到保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从农村社会事业重建到解决农民看病上学难,一系列事关“三农”的宏观大端与微观小节,探讨得“底儿掉”。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的浓浓气氛和洋洋真情,可以说超过了历届“两会”。难能可贵的是,不只是中央领导和社会舆情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和真切重视,不只是代表委员强烈呐喊和出谋划策,全社会各界都意识到了“三农”问题事关中国未来…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人口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延农 《发展论坛》2003,(12):77-7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样引起了人口学界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三农”问题与目前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何联系,解决“三农”问题应该有怎样的人口政策,本文试图以山东省为例,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解读“三农”问题。一、山东省“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问题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社会改造和社会发展问题。“三农”问题与政治、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密不可分。它既是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地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三农”问题是个历 史问题,更是个现实问题,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顺利实现,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现阶段,“三农” 问题的焦点是农民增收难。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不能“以农言农”,其实质是 工业化、城镇化问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前提的问题,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9,(2):12-12
“一朝越过温饱线,30年难进致富门。”小岗村的困境,是中国农村的缩影。于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应势召开,农村改革,成为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新的突破点。紧接着,重庆开启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大幕,将2000万农民的致富问题摆上最高台面。30年后,改革的重心重回农村。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将“三农”问题提到史前高度,各项限制逐步取消,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以工哺农蓄势待发……这一切,为资本进入“三农”掘宽了“渠口”,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孝东 《前线》2012,(7):42-43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难点在“三农”,潜力在“三农”。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必须深入研究、统筹推进。市委农工委、市农委认真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提出了“发展世界水平的农业、建设世界水平的农村、培养世界水平的农民”的北京“新三农”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是选择计划经济体制还是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是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的。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资本原始积累(农民是提供这种积累的主体)不仅存在于计划经济时代,而且还将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全过程。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又是资本原始积累和计划经济体制赖以运行的基础。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而且改革的力度又不能超越于发展的程度。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关注“三农”现实问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村的根本是什么?是农民。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了农民问题,就从根本上破解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燕慧敏 《实践》2010,(3):46-47
和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根植于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在响应国家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大政方针下,倾情“三农”沃土,以支持“三农”、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大力组织资金,将信贷投向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社会关注、党和政府关心的困难群体脱贫解困相结合,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将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亿万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激发广大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城镇化。城镇是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的空间集合,抓住城镇开发就等于抓住了城乡统筹的“牛鼻子”。今后十几年,是重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利用小城镇开发吸引资本,打造特色强镇,不但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二、三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如何才能让资本围着城镇开发转呢?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关于“三农”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6):46-57
在一个农民占人口70%的大国里,试图迈过“三农”问题来谈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是不现实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国,是盖在贫困交加脆弱不堪的农业地基上的,中国农民养活了世代王孙贵胄,却无法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稳定农村为根本出发点 ;以发展农业为根本支撑点 ;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归宿点 ,这三条经验对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