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确立的顺应冷战后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的国际战略。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当今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的制定者,因此在研究中国国际战略核心内容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依据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和主要观点展开论  相似文献   

2.
论文共分五部分:中国外交战略的运作历程、中国新外交战略的背景与依据、中国 新外交战略的内容和原则、中国新外交战略的基本特色、韩中建交与韩中关系的发展。 第一部分,从回答什么是外交战略开始,论述中国外交战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对国际社会所处时代和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认识。(2)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判断。(3)对  相似文献   

3.
(括号内第l数字为期号,第2数字为页码) l国际战略研究l毛泽东是大战略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李义虎(1.1)把握世界主要矛盾,确定正确的革命发展战略 ——试论毛泽东判断国际形势的科学方法…………………··……………·张宏志(1.8)迈向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梁守德(2.71)邓小平与当今中国的国际战略…………………………………………………李义虎(3.13)学习邓小平“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战略思想……………………………陈峰君(3.19)“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当然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制定者。如果把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那么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则是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研究中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和实质,研究关键决策人物有代表性的国际战略思想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七月一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是一部丰富经验与深刻理论融于一体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新世纪的行动指南."七一讲话"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篇讲话本身便是与时俱进的典范,其中对国际问题的阐述凝聚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体现了理论创新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解体,使国际战略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提出了对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特征、世界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全新认识,对我国国际战略理论作出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国际安全观、伙伴战略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等.这些全新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把握国际战略斗争规律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作为国际战略和时代主题提出来的.从邓小平提出这一战略思想以来,已经将近20年过去了.在这20年里,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和平与发展"的这一时代主题并未改变,并且将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创造维护和平友好的周边国际环境,立足亚太,走向世界,是邓小平同志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毛泽东同志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战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已经贡献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把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上升到大战略或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研究,这样的成果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做出初步探索。 一、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是一种大战略的调整 什么是大战略?所谓大战略,又叫国家战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宏观战略概念,是国家战略的最高战略层次,它不仅要把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军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发展、人类进步的战略大局出发,立足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着眼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新思想。这些洋溢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成为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精彩、生动、与世界风云紧密相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国际战略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战略环境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现实基点是国家利益,战略基础是国家实力,战略手段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战略空间是全方位外交,同时采用灵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时代主题"转换了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国际共运中长期强调"国际联合"和"统一性"的传统发展战略实行调整和转变,从而形成了新的强调"独立自主"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战略又有了重要的新发展,集中表现为:对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外实行"和谐外交",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0年3月15日上午,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访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作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庆50周年"名家讲坛"系列演讲嘉宾之一,米利班德以"全球中产阶级的崛起"为题作了精彩演讲。在演讲中,米利班德对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推动和发展中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现将其演讲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为构建两个“和谐”贡献力t .......……,............·.................……‘……(l .1)时代向前发展理论不断创析—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2 .1)中国特色外交:动力、潜力与魁力.............................……,.......……,二(3 .1)两  相似文献   

15.
拜登政府推出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方针》作为临时方针以及未来制定正式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致发展方向.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延续了以实力为原则的战略传统:建立强大的美国经济,从更强势的地位迎接新挑战;希望重返特朗普政府退出的国际组织和多边协定,重新领导世界,并以美国的价值观和原则主导全球治理体系;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组建模块化联盟体系,借助盟友的力量应对不同领域的挑战;强调与中国的大国竞争,将中国视为唯一能对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提出严峻挑战的国家.尽管不排除在一些全球和地区事务上与中国进行合作,但战略竞争甚至对抗将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轴.  相似文献   

16.
世纪伟人邓小平辞世10周年了.岁月的流逝只会增添我们对他的怀念和感激.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才能、智慧和韬略,理论、业绩和风范,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百科全书,让我们学之不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笔者曾写过多篇关于邓小平的文章,每动笔一次便经受一次教育.本文拟从10年来世界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探讨一下这位伟大战略家有关国际问题理论的科学价值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的中国外交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中国外交制定了哪些新战略?怎样看待每一种新战略?理论界议论纷纷,存在着各种不同意见。笔者以为,中国在冷战后陆续制定了韬光养晦、国际新秩序、多极化、战略伙伴、国际参与等外交战略,在邓小平外交战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重大发展,体现了新时期符合时代要求的总体战略思路,成绩卓著,应该予以肯定。 一、韬光养晦战略 韬光养晦战略是世界历史大变动时期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应变性战略,是冷战后中国外交的一种积极防御措施。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范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以下简称统俄党)建立关系20周年.经过20年发展,两党全方位交往格局日臻成熟,多层次交往机制不断完善,战略性合作关系更加稳固,成为世界上最具战略价值的一组政党关系.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当下,回顾和展望中俄执政党机制化交往,对深化两党战略交流合作、促进新时代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初期,中国对西方的外交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关键是中国与多年的政治对手美国的关系有了历史性突破。面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威胁,毛泽东审时度势,抓住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历史机遇,实行联美抗苏的新国际战略。由于文革时期的错误路线影响,中国未能充分利用与西方国家关系全面改善这个有利条件,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错过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它的战略安全息息相关,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外交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与邓小平为中国制定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在毛泽东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工业化体系,农业走上了合作化发展道路。由于毛泽东过分地追求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与经济规模和速度的赶超,使我们在浪费大量有限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邓小平在认真吸取了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时,根据时代特点,提出了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比较二者的异同,可以更好地在理论上深刻理解、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发展邓小平有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