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日益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政府自利性的动机和失常利益的扩张,致使政府利益结构失衡,大大折损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因此,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度建设、公共政策参与机制的完善及其利益调控机制的健全,以便有效地抑制政府失常利益的扩张,有效地调整不合理、失衡的政府利益结构,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唯一途径,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的现实情景中却存在着以敷衍执行、附加执行、选择执行、歪曲执行等为主要形式的执行偏差问题。本文对各级政府博弈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利益差别是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整合府际多元利益是保证公共政策执行契合政策目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美国智库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提出应重视发挥各类社会利益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使公共政策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关注和需求,使政策目标平衡各类社会主体的合理利益,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管理中的利益平衡——公共政策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平衡是公共政策的重要职能。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平衡利益的四种类型,指出了公共政策在平衡利益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平衡利益中的作用,应该注意六点;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准确执行政策;科学的制定补偿性的政策,对利益受损者进行必要的补偿;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政府要有一定的超脱性;民主决策,提高政策质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避免吃力不讨好的政策;合理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大多数人特别是弱势群体长远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分析者需要选择正确的利益取向,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共价值。但分析者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利益之外,而是受多方利益的制约,所以分析者需要正确定位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公共利益、政府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交叉,分析者选择时需要平衡这三种利益。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好坏决定着公共政策实施的程度和范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在施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体单一化、利益矛盾化、权威柔弱化的偏误,这些偏误不可避免地引致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关键问题就是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公民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问题,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不同群体之间不断协调利益冲突从而在利益层面实现纳什均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政府利益是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偏离了公共利益的非常态利益。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只要公共政策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利益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就是一种永远的威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政府利益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机制缺陷,为政府利益的介入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利益集团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的利益群体的现状,重点考察利益群体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如何对利益群体进行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对社会利益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利益结构也不断分化组合,这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一些政府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偏离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合法利益进行有效控制,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将从政府利益的概念与特征开始进行探讨,并以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博弈论等方式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从而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不断改进而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制度类公共产品。是政府等公共机构制定、实施的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与准则.是政府进行社会性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公共政策的制定,从政策需求到政策形式的表达,经历了一个从需求知识、专业知识、技术知识到政策知识的转换过程。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则是公共政策网络中政策需求者、政策倡议者、政策设计者、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政策评估者的利益均衡与合作收益。只有实现公共政策当事人各方的利益均衡与合作收益。这一公共政策才会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11.
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推进,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分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内输入特征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此要逐步发展外部输入机制,激发政策形成的外在压力,从而最终建立起内部输入和外部输入相结合的输入模式,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必须对公共利益负责;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要诉求长远的公共利益,这使得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公共政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公共政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政策网络分析是西方国家研究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分析,中国高校扩招政策具有关系稳定、对成员资格有高度限制、参与者之间相互依赖等特性。这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教育财政融资体系不健全、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等问题。需要多元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参与,以利于配套政策的制定,形成开放、多元的利益诉求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创新与政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公共政策创新是政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而开展的有价值的政府行为,但政策创新的“价值”必须置于政策生态的框架下进行衡量。在政策生态视野下,政策创新研究有变量分析、过程模型、主题分析和限度分析四个角度。本文着重从主题上阐释了公共政策创新包含政策主体、政策内容、政策手段和政策过程创新四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的政策生态下,公共政策创新应有三个限度: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和均衡健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政策中,一旦界定了政策问题,明确了政策目标,选择和设计何种政策工具便对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成为政策过程中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环节。近些年政策工具的研究焦点从以工具主义的类型分析和对过程的构建考量转移到更多地关注政策工具的评价和选择机制。对政策工具选择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工具采用以后的评价机制的探讨,对于完善政策工具研究的理论框架具有实际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权力距”视野下的政策议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议程设置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少理论模型在追求自身完美建构的同时却又陷入相互矛盾的窠臼,其原因在于政策实践的纷繁复杂与议程设置的理性主义之间的错配从而限制了理论模型的解释力。从"权力距"视角来分析政策议程设置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权力距"关注政策议程的存续状态和动态演进过程,是一种向量关系,包括三个因素:触点(政策问题)、动力(利益诱导与群体力量对比)、方向(议程演变的动态趋向)。缩小"权力距"的努力常常受制于客观条件、资源投入、利益冲突和价值分歧等诸多因素。为推动政策议程设置,其策略选择主要包括:提高议题倡议群体的影响力、采取联盟战略、利用媒体和舆论、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政策网络理论为分析政策运行过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工具.从政策网络理论视角研究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政策评估制度,有利于完善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制度环境,积极推进公民参与政策评估,促进地方政府政策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地方政府政策评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政策有效执行的合法性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政策的作用能否有效的发挥,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的效率。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以社会公众对所推行政策的认同和接受为前提条件的,而政策能否被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在民众心目中是否具有合法性。因此,要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就必须通过提高政府行政绩效和搞好政府公共关系来夯实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进而增强社会公众对政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手段的类型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手段是公共政策方案中引导或促使政策目标群体采取期望行为的具体措施。按照其发挥作用的机理 ,公共政策手段可分为三类 :规制手段、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它们包括多种具体形式。三类政策手段的效果不同 ,适用的条件也不同。它们各有长处 ,也各有其局限。在制定公共政策时 ,不应盲目地偏爱某一类政策手段 ,而应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基于政策的公共性指向、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初步确立及渐进改革累积的大量社会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