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首诗是我耳熟能详十分喜爱的,从十几岁一直到年近八十,仍是情爱不减。在我和好友心中这两首诗是唐诗中的"双子星座",魅力、价值等量齐观。好选家是诗苑的"伯乐",崔诗正是被《唐诗三百首》首选登上唐七律之首的位置。从最早出现对二诗的评论直到时下,对崔诗都是赞词,连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2,(10):59-59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朝诗人崔颢诗句中的黄鹤一去不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3.
一代诗仙虚己下人菖蒲,桂芳一代诗仙李白是公认的豪迈派诗人,他的诗狂放不羁豪气干云,却不知李白还是个气度恢宏虚己下人颇有自知之明的人。这儿有两例可以证明,请先看其一。位于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古往今来诗人墨客题咏不绝,这中间当首推崔颢...  相似文献   

4.
<正>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其中两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更是经典。诗的意境是晴日站在黄鹤楼上遥望,清澈的江水倒映着对面汉阳江岸上的丛丛碧树,江中鹦鹉洲上芳草碧连天。可浮上诗人心头的,一定还有被芳草掩盖着的尘封的故事……一鹦鹉洲的得名源于一件真实的史实,记录了一个文人悲壮的一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平原般县(今山东德州市东)人祢衡为躲避战乱从家乡辗转流落到了汉献帝  相似文献   

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鹤千载空悠悠……”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崔颢曾登楼览胜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个千古名篇。 湖北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又为三大名楼之首。 黄鹤楼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以后历代屡建屡毁,明清两代,黄鹤楼共重修过7次,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历代黄鹤楼雄伟,辉煌壮丽,被世人称为“千古名胜、天下绝景”。不仅民间流传过许多有关黄鹤楼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而且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无不登楼畅…  相似文献   

6.
登临黄鹤楼     
诗文因楼而作,楼因诗文而名。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皆因古代文人的造访翰墨而名扬天下。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颢、李白而流芳万世,鹳雀楼因王之涣而名垂千古。本期我们集中宣传四大名楼,皆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尝试,期待着读者的反馈。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古代"鹄""鹤"同义,黄鹄矶即黄鹤矶。《元和志》记载:"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一首七律《黄鹤楼》更使此楼名扬海内外。后来,黄鹤楼屡毁屡建,达10次之多。最后一次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1984年,在它最后一次被毁100周年之际,比原楼高二层的第11次重建的黄鹤楼在武汉市蛇山黄鹄矶原址南数百米处拔地而起。楼共5层,高51米,主楼面积3000多平方米。重檐展翼,60只翘角向外伸展,红柱,黄色琉璃瓦顶。楼体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8.
烟雨又濛濛     
吴敏朝 《今日广西》2010,(17):60-61
最令人怀想的是那农历三月扬州烟雨漾漾的日子。 李白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有长江天际流。”像笙鹤瑶天般的浅唱低吟,让人仿佛看到波涛万里的长江中有一叶扁舟,将自己的友人送到烟花三月的扬州。  相似文献   

9.
关义秀 《今日海南》2012,(12):48-48
以白云入诗,文学史上不乏其人。李白的浮云蔽日,写奸佞蒙蔽君王;崔颢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慨叹世事茫茫;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则表现了一个政治家高瞻远瞩的胸襟。  相似文献   

10.
诗与酒     
《春秋》1996,(3)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谈起诗与酒,就不能不提李白。而李白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以放荡不羁最为让人难忘。如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写道:“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使一个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他写道:“仰  相似文献   

11.
《白头吟》一诗,许多研究者一向认为是李白在蜀中生活时游历成都的少作。自古迄今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是:1、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此诗其为明皇宠武妃废王皇后而作乎……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月亮     
李白的一生,可说是与明月结缘。传说,他生于月满之夜,故名白、字太白。而死,据说也是因月夜江边饮酒,醉入江中弄月而溺。李白一生,书剑为伴,待酒为侣,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便是吟月之诗。月亮是李白所追求的最美的境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这是流传下来的李白诗中最早写月诗,这也是作者二十六岁辞别亲人逸兴壮游内地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情景:美丽的峨眉山月就象故乡亲人的迷离泪眼,伴着故乡东流水,依依相随、款款情深,她是…  相似文献   

13.
送别诗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过送别诗),但在唐以前并没有形成气候。人唐以后,送别作为一种礼仪,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天宝三年,贺知章请度为道士之时,皇太子以下百官隆重地为其饯行,唐玄宗也亲自写诗送别贺知章人道归隐,送别诗也应运进人了空前繁荣的时期。赠题诗也一样,赠题与送别都是唐代诗人最喜欢选择的题材。未作精确统计,送别、赠题诗(包括酬答诗)几乎占了全唐诗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伦感情的体现。官方的送别场面常常十分隆重,王维的《黄鹤楼送康太守》就是描写官方送…  相似文献   

14.
<正>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十一岁,可是两个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仙"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  相似文献   

15.
盛唐诗人李白,名扬中外,妇孺皆知;南唐诗人李白,却鲜为人知,也没有引起研究者的特别注意。当然,根据现有的资料,要圆满地完成这一课题,为时尚早。然南唐诗人李白的的确存在,大概是不成问题的。他写过诗,也填过词,这些诗词是否确实为他所作,尚需进一步充分论证。然研究南唐诗人李白,不仅要使这位长期被埋没了的诗人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并对研究南唐文学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研究盛唐诗人李白,特别是对《李太白集》中一些诗的归属与辨伪不无裨益。因此不避(讠翦)陋,撰成短稿,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蜀中自来富英杰,川西北的江油可谓地灵人杰。文有唐代诗仙李白:武有武林一代宗师海灯。他们传奇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内涵丰富的宝贵遗产,并为中外所珍视。继海灯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又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诗仙李白》正在筹拍之中。《诗仙李白》是江油人王慧清写江油人李白的巨著。《诗仙李白》20集历史传奇电视连续剧以唐帝国开元天宝宏丽壮阔的历史画面为背景,反映诗仙李白浪漫传奇的一生,根据现有史学资料和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全剧在保持李白主要精神和史实的基础上融史实、传奇和民间传说于一炉,虚构得体,塑造唐代大诗人李白及其…  相似文献   

17.
眼睛眉毛     
朱以撒 《政协天地》2015,(Z1):88-89
阅读北朝书法还是会很动心的,把一些作品放在书法史上也是毫不逊色的。这是一个巨大数量的集合,可是它们的书写者,史料皆无记载,就像一条风中的游丝,早已吹断。以一幅作品传世的人也有,像《上阳台》的李白,像《张好好诗》的杜牧。但是,除了这样的一幅作品之后,李白、杜牧有过多少的铺垫,他们在文学上的过人成就,支撑着《上阳台》、《张好好诗》的流传。后人总是要从一位书法家的一生中看到逐渐发展的轨迹,作品越是多,越是能使一位书法家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是一种通常的见解。譬如元之赵孟頫、明之文徵明,都是活一生写一生的人。作品品类之多、之细密,覆盖  相似文献   

18.
蔡副全 《前沿》2009,(7):181-184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度陇,曾客居秦州、同谷二地。宋人黄鹤以后注家均将杜甫与赞上人诗定为秦州诗,即认为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秦州。然而,诗内所述情景、时地与秦州明显不符,致使某些诗注前后矛盾,似是而非。早在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已将《发同谷县》之“龙潭、虎崖”与《寄赞上人》之“龙泓、虎穴”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诗所云同地,从而点明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成县新志》则明确指出杜甫与赞上人往还于成县大云寺与龙峡口之间。笔者在杜甫的与赞上人诗和同谷诗的比较中找到了许多契合点,从时节、地名地貌及杜甫在秦州、同谷二地不同内心变化补证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李白《久别离》是一首未见争议的诗篇,其实是很值得探索深究的。正确的理解这首诗的真实含义,对诗人李白生平家室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故不辞谫陋,略作诠释,就正于方家。 诗云: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 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此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与天姥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新昌县境内的天姥山,是浙东名山,自从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之后,其名更炽,声誉日隆。李白既命诗题为"梦游",人们就推测李白或许没有到过天姥山,无非是其神思向往而已。其实不然。李白早在写"梦游"诗之前就已到过剡中,游过天姥山。他曾四入浙江,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