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10年11月15日,从万里之外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传来的一个好消息——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之名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世人目光再次聚焦这个神秘的古老技艺。  相似文献   

2.
宁化畲族乡经济是宁化客家祖地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县政协委员就如何又好义快地发展宁化畲乡经济课题,深入到治平畲族乡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强竹业、树立品牌、凸显特色、夯实基础”四项对策措施来发展治平畲族乡经济,从而促进宁化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弘扬和发展客家祖地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宁化,促进宁化经济腾飞。要进一步整合客家祖地文化资源,做到大众化、硬件化、品牌化、产业化,以此"四化"来促进宁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叶劲光 《台声》2005,(11):72-73
宁化县位于闽西北山区,是著名的客家祖地。这里毛竹资源十分丰富,台商陈秋圳先生正是看中了这里的资源,创造出人生新的舞台,屈指一算,他来宁化已经14年了,把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与宁化紧紧地连在一起。逢人他常说,宁化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陈秋圳,身高一米八,身材魁梧,一眼感觉就是办事干练、胸有成竹,走路风风火火。1991年4月,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了宁化。经一番考察,决定办一家竹木制品企业。他在宁化城郊租用几间仓库,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工厂,取名振兴木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竹凉席、竹筷、竹条、竹串、香芯、牙签等,投资300万元。初办企业,…  相似文献   

5.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这些大家名人的激励下,相信今后在宁化客家祖地这块福地上会养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宁化的天空将会更加璀璨。"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是郭沫若《炉中煤》中的诗句,也就是这眷念祖国情深的诗句让我圣洁的童心里生发出对郭沫若大文豪的崇拜。参加工作后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在宁化济村乡,一位老人告诉我:"据传,郭沫若是宁化客家人,  相似文献   

6.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舁(?-约1051年)发明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四大发明之一。有关这一重大发明的文章著作不少,但大多数是重复沈括(1031—1095年)的记述,缺乏深刻的解析,这影响了世界对活字印刷术发明于中国古代的进一步认同。为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史料,就毕畀的身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动因、过程作探讨,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来到客家祖地宁化,你一定会被风味万千的客家美食所深深吸引。说到美食,首先要说一说宁化传统的"八大碗"。为方便记忆和传诵,民间将"八大碗"概括为"鸡面燕炖糯,焯一碗、炒一碗、甜汤一碗",囊括了菜名及上菜顺序。"八大碗"是过去宁化民间请客的菜谱,前面五碗是固定的,分别是白斩鸡、什锦伊面、太平燕、鱿鱼红烧肉、八宝糯米饭。后面三碗可  相似文献   

8.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何强 《政协天地》2012,(12):44-46
世界第二十五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三明举行,作为客家祖地的宁化石壁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石壁是客家人公认的祖地。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中,有两百多个姓氏与宁化石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壁因其地势平坦,适宜农耕与生存,曾经成为中原多次南迁的客家人的落脚之处。他  相似文献   

10.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根植于苗族社区的活态文化,随着苗族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苗族多声部情歌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传承.针对苗族多声部情歌濒危的现状和濒危的原因,提出在活态的文化环境中对活态的民族文化进行活态保护的保护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1.
刘涛 《八桂侨刊》2021,(4):3-11,21
东南亚客家华侨中有唐初开发闽南的陈政、陈元光将卒后裔,可分成来自宁化石壁与非宁化石壁两部分,以吴、沈两姓为代表.闽南文化圈的客家后裔在族群互动中,为适应新环境,在原有客家谱系前添加闽南谱系.来自宁化石壁的华侨比非宁化石壁的华侨在客家认同意识上较为强烈.东南亚华侨的族群认同深受祖地宗族影响,其宁化石壁祖先叙事主要体现在族谱记载、口述史料、聚落命名等三个方面,口述史料内容不易变更,也是重要的祖源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地方化背景下,活态文化日益活跃并逐渐凸显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它不仅作为当前文艺学的补充性附加要素而存在,而且对后者构成了严峻挑战,它迫切要求文艺学场域作出结构调整和范式转换.本文在勾勒活态文化概念范畴的基础上,论述其在知识范式上的环境性、实践性和地方性等特征,剖析活态文化对当前文艺学的边缘之罔、历史之罔和载体之罔等思维盲区的挑战,以期为活态文化研究和保护以及文艺学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正漫步宁化城区"两溪一江"(东溪、西溪、翠江河)两岸,看着河水日渐清、岸景日渐美,群众都由衷地感谢当地人大及代表为保护河流水质所做的大量工作。宁化地处闽西北,位于闽江、汀江、赣江"三江"之源,俗有"水头电尾"之称。近年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区常住人口逐年增加,城区生活污水,医院、工厂、企业等排放的污水大量增多,城区"两溪一江"污染日趋严重。"两溪一江"是宁化人民的母亲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区干  相似文献   

14.
<正>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属公认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摇篮。自西晋永嘉年间开始,为躲避战乱饥荒,大批中原汉人先后辗转迁徙到以石壁为中心的闽粤赣边地区。他们在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孕育了第一代客家人。此后,客家先民把石壁作为新的起点,向外播衍于世界各地,如今客家后裔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1亿多人。宁化石壁与台湾客家人同根、同祖、同缘、同脉,自古就有割舍不  相似文献   

15.
张瑜 《政协天地》2010,(12):58-60
在风景秀丽的闽江上游,神奇雄伟的武夷山东麓,有一片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这就是让亿万客家人魂牵梦萦的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脚步的加快,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艺术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慢慢被边缘化,脱离本来的传承路线。文章在对少数民族艺术传承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媒体进行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少数民族艺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活态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福建乡土》2016,(4):35
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生鱼片的吃法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宁化是客家祖地,是家族记忆的源头。客家人把这些记忆留在了族谱里,留在了日常的民俗中,也留在了他们的味觉里。宁化生鱼片,也称客家生鱼片,是客家美食系列中的奇葩。作为中原汉人南迁后裔的客家人,将精细的生鱼片吃法保存至今。说起生鱼片,人们先想到的往往是日本料理中的"刺身"。日本人擅长料理生鱼片不假,但追根溯源,这生鱼片其实还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  相似文献   

18.
正"真是太好了,马上就要建滨江实验学校了,以后我的孩子就能在家门口上学啦。"家住宁化县滨江一号小区的张先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宁化农村人口向县城、集镇聚集,县城学校班级人数严重超员、小学"大班额"现象日益突出,而且学校没有扩容余地,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离标准化学校建设差距较大。宁化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目前,宁化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  相似文献   

19.
基层视线     
《政协天地》2008,(4):38-39
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三明市政协领导情牵灾区困难群众和一线抢修人员【本刊讯】新年伊始,三明市的建宁、泰宁、宁化等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当地经济和人民群众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20.
正闽江第一造船厂在马尾,在闽江口。但若从闽江正源往下数呢?第一座造船厂在宁化城郊连屋村的茶山下。刘善群先生新著的《宁化史稿》载:"清光绪元年(1875),城郊连屋村人张佛吉在距县城10公里的茶山下建造船作坊,打造载重4吨的木船,年造船4至5艘。"宁化航运止于上个世纪60年代,茶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