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梅 《当代贵州》2008,(13):62-62
“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不让群众多花一分钱,把方便快捷留给群众,把繁杂事务交给干部”,这是贵阳市开阳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公开承诺。为切实改变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开阳县委认真探索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5+2”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机制.使之真正成为干部服务群众的平台、干部作风转变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群众办事经常“摸错门、跑断腿”的难题,让百姓不出村就能办成大事小情,鸡西市滴道区兰岭乡兰岭村党支部转变服务理念,开辟出一条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实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自2009年起,该村的党员干部开始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轮班上岗,为村民代办事情,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跑腿儿”干部。  相似文献   

3.
《军队党的生活》2014,(8):71-71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军区广泛开展以领导干部学焦裕禄、青年官兵学雷锋和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一般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联”活动,掀起了大兴为民服务之风,使人人都在活动中找到了为民服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在围绕橡胶产业产权改革和利益调整的一系列后续工作中,把全力整顿干部纪律作风,切实改善为民服务的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全县380多名干部长期驻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在一线工作中积极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为民服务方法。在此基础上,孟连县委、县政府形成了以民情工作为核心内容的“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并在全县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5.
河东区近期集中开展了党政机关和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办好群众希望办、企业需要办的好事实事,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窗口单位、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淇县着眼于建立县直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实施以“县直单位联系农村,县直干部驻村分包指导党建、发展、民生和稳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一联四包”工作机制,使机关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7.
马学军 《党建》2013,(11):33-33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好干部的标准作了深刻阐述,明确了培养好干部的目标和要求。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应从三方面人手,深化教育培训、坚持实践锻炼、突出监督管理,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8.
文玲 《当代党员》2014,(8):55-55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是好干部之质、之本。我们必须把“二十字”标准贯穿干部工作始终,让更多好干部育得出、选得上、用得好、管得住。在教育培养中把握标准,让好干部成长有方向。“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要靠组织长期持之以恒地培养。一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做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9.
从解决好群众的“小事”、“实事”、“难事”着手,达州市在“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中,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年多来,全市各级干部和党员,帮助群众协调增收项目5832个、资金28.33亿元,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8746个,架起了干群连心桥。◆乐做小事,让群众感受真心“跑卫生局帮李海英的婆婆盖大病补贴的公章,到民政局、社保局帮六组陈中元办理其家属的丧葬费领取……”通川区审计局干部郭明建的“民情日记”记下的都是诸如此类的小事。目前,达州有1.5万余名干部深人村组、社区为群众解决一件件小事。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想法,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部分干部太凶,农民负担太重.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干部太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漠,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和风细雨地做群众工作,而是斥责他…  相似文献   

11.
淮城组 《党课》2014,(13):52-55
安徽省淮北市自推行开放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来,活动场所在服务农村发展、活跃乡村文化、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活动场所功能布局不够合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特别是村(社区)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越来越大、办公设施配备越来越豪华等情况,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为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2008年,淮北市大胆拆除了影响干群关系的“一堵墙”;2013年下半年,又开始全面拆除影响干群关系的“一张桌”,让村(社区)干部走出“单间”,集中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办公,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周到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舞钢市通过“四个注重”,构建了以“市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乡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为基础”的上下互联、覆盖全市的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为民服务便利化、高效率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临翔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组织引导全区党员、党组织开展“三心服务”,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是构建功能型为民服务体系,让老百姓“顺心”。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中,推行以三级服务管理网络为重点的“功能型为民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盯着什么干     
干部应该盯着什么干 ?不言而喻,首先要盯着群众干 ,因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其次要盯着问题干,因为干部的职责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替群众排忧解难。   盯着群众干,盯着问题干,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对头,他们盯着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曰盯着领导干。其特征是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专拣上级高兴的事儿干,曲意迎奉,习惯当“传声筒”,干工作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看领导“怎么说”,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最近到一些乡镇、街道从事调研工作,听到干部反映最多的是:基层工作难做。其表现为: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已经不像从前那么融洽了,群众称干部工作队为“收费队”,昔日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此种状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群众看到干部低头走,干部看到群众绕道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还在于干部自身。干部怕见群众,无非出于以下原因:一是自己在做群众工作时不扎实,引起群众不满,怕碰到与自己红过脸的群众而尴尬。二是政策水平低,怕群众提问题而自己被问住下不了台。三是廉政不过关而底…  相似文献   

16.
为民服务代理制如春风,吹遍齐鲁大地。 2月10日.全省推广为民服务代理制现场会在胶南召开。这是省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叉一重要举措。将服务向基层延伸,“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为民服务代理制推动了城乡干部作风转变,密切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在决策过程中强化为民理念武冈市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教育活动中,在决策中始终想着群众,向着群众,真正做到以民情为决策基础,以民利为决策目标。一是突出“三观”教育武装头脑。教育干部树立爱民重民的群众观,解决好是“为民做主”还是“为民服务”的问题;教育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好“安于现状”还是“开拓进取”的问题;教育干部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解决好是要“上级奖杯”还是要“群众口碑”的问题。二是紧扣重大决策强化理念。武冈是卤菜之乡,卤菜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武冈卤菜一直停留在家庭…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14,(4):14-14
服务群众零距离——安徽淮北市实行开放式村部建设,先后拆除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一堵墙”“一张桌”,让村干部走出办公室,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群众“说事室”办公,“零距离”为群众服务,做到“拆除一墙一桌,服务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9.
王本举 《学习月刊》2014,(24):46-48
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围绕这个标准和要求,湖北省委又提出了做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两为”干部的要求,这是总书记五条好干部标准的湖北具体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争做“两为”干部,途径很多,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是一条最重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小组专门印发的《关于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中,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窗口单位,一般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接待和服务群众的单位和行业,其涉及领域广泛、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信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