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鹏  郭聪 《学理论》2012,(16):167-168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国内传统文化艺术正遭受西方文化意识的侵蚀,我们要掌握文化领域里的领导权,在建筑艺术领域就要复归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2.
《求知》2009,(6):F0002-F0002,F0003-F0004
历史风貌建筑是我市珍贵的文化遗存和独特资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对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要求。自2005年9月1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系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三年多来,历史风貌建筑的依法保护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逐步完善,五大道、一宫花园、解放北路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改善了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整体环境,彰显了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加昌 《学理论》2011,(2):73-75
三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需要创业文化的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三明市培育创业文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明市应当抓住机遇,培育创业文化。三明市政府的领导和规划是培育创业文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开展三明市的创业文化节活动、在地方课程中对三明市中小学生进行创业文化教育、在三明高校内进行切实有效的创业教育是培育三明市创业文化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形象关系着一个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魅力的重要表现。城市建筑形象的培育和形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城市诸建设中的基本和重要建设。哈尔滨是中国北方的大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表现较突出的城市建筑形象特色是中西合璧、冰雪文化建筑特色鲜明、教堂建筑集中的城市建筑形象。保护和培育哈尔滨城市独有的建筑形象,要唤起大家对哈尔滨独有建筑形象的保护和认知、新建筑中要注意反映和配合哈尔滨建筑形象、建设好必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标志性景区、注意气候和冰雪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坐落在闽西北苍茫林海中的三明市,早在80年代初就以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而闻名全国,10年前我们曾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十年弹指一挥间,精神文明之花已开遍祖国大地。一座座文明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面时群芳争艳的局面.如今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呢?初夏时节,我们来到三明,惊喜地看到、三明更绿了,更美了,文明程度更高了。新形象光彩夺人登上湖群山顶俯瞰_----t阴,一幢幢色彩明快的建筑,错落何致地掩映在绿海翠波之。1-]。花国人楼院和遍布街头巷尾的花坛、草坪。雕塑与映微山公明、文化公问。儿童公园以及绵延1多…  相似文献   

6.
李鑫  李汉柏 《学理论》2012,(30):122-123
从地域性角度对大理白族民居进行研究,分别分析了大理白族民居的抗震、防火、防水、防腐等性能;同时探究了白族的家庭文化、木雕文化、照壁文化等文化在白族民居中装饰和构造中的体现及应用,进而剖析这种建筑风格的特色以及对白族民居文化的影响。白族建筑顺应自然的同时结合白族的文化、艺术使建筑形式绚丽多彩,白族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个性,充满鲜活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又给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涉及知识产权的范围越来越多,图书馆员应学习知识产权有关知识,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信息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8.
文化安全视域下陕北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营  吕青 《学理论》2013,(18):200-201
陕北民间艺术承载陕北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保有我们民族的文化特性,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文化艺术的"根",关系到我国文化安全。当下陕北民间艺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成为当务之急。教育传承是陕北民间艺术保护的最佳形式之一,是对文化安全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日本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融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绘画、建筑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文化艺术."茶禅一味"、"和敬清寂"及"世代相传"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其目的是要人们和谐相处、相互尊重、清洁纯净、远离浮躁、发展茶道文化.探究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一综合文化艺术的精华所在,促进中日茶道文化的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0.
沈申 《瞭望》2004,(15)
拆迁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是好事,但优秀近现代建筑也要保护。 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是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的对象应当包括反映一定  相似文献   

11.
在俄罗斯,那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俄式庄园,二三百年来一直装点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形成赏心悦目的风景,造成一种俄国文化的奇观。庄园不仅是现实存在的文化景观,而且广泛地反映在文学作品、绘画艺术以及建筑艺术等各种文化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2.
炎帝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历史遗存、历史祭祀、历史建筑、文化艺术等,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炎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在现有基础上科学规划,提供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进行宣传,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开发人才,打造湖南炎帝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界定的新概念。“二战”后,现代化进程迅猛如潮,给人类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变化。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谐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公约”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应具有以下任何一种特质: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能为一种现实的或为一种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  相似文献   

14.
撒拉族民居是撒拉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历史中,集结多民族文化艺术的智慧结晶,撒拉族民居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传递着浓郁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揭示了建筑风貌特征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撒拉族民居既有对以往历史的承传,也有对撒拉人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撒拉人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以及撒拉族人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拟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通过对民居的历史、民居雕刻的纹样、象征、民居的功能等要素的浅析,解读这一古老文化现象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欧阳大霖 《学理论》2010,(14):47-48
龙灯吉利是流传于侗族北部方言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在侗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交融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侗族民间传统说唱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做好这一独特民俗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霞 《学理论》2012,(17):163-164
昌黎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河北文化.它是昌黎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的艺术成果.我们不仅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将活跃、新颖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昌黎民歌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使其保持旺盛与长久的活跃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靳萱 《民主》2003,(12)
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我们56个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普通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更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多元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已逐渐萎缩,大量的民族艺术项目和技艺正走向消亡。为了避免重蹈西方工业革命使欧洲文化艺术严重受损的覆辙,调查、抢救、保护、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已迫在眉睫,为此,民进中央于11月17日—18日首次召开民进民族文化保护研讨会。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倾情打造社会主义大文化的急切呼唤声声入耳,深深的文化情怀令人为之动容。保留民族走过的痕迹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但民族文化不能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逝,这已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直接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相联系,直接反映着理性的、实用的、人文主义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拟对中华民族对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审美心理特征作一初步的探讨。第一是尺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标准即尺度,它应该是一切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了民族审美的尺度是人的尺度。李泽厚说:“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超越人间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文物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田野文物作为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祖们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加强田野文物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是国家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5)
以西递村为引子,说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发展趋势,然后从国家对古村落的重视出发,通过对头村自身的自然资源、精美的建筑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入手阐述头村的开发保护价值,提出保护与开发措施如下: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制定确实可行的保护条约;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宣传,打造特色文化与美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