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探索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面临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正处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变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展开、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阶段。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是探索、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使改革深入、健康、顺利地进行。下面,从七个方面来谈谈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一,从八年多的改革实践看探索创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八年多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到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通过普遍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  相似文献   

2.
一年来,欧洲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不论是改革政治、经济体制或完善现行的体制,各国都在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各国普遍认为,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一切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一切改革的“清道夫”和“卫士”我们进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艺体制等各项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一般说,经济体制决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经济体制改革后,就要求政治体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很好地为它服务。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愈来愈显得落后了,迫切地要求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面临着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大好形势。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因此,《决定》明确提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仅在于她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在于她在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后,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因此,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六周年之际,我们重读邓小平同志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在党中央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某报载言:广大职工是改革的动力,而不是改革的对象.乍一听,此话不错;深一想,这样讲并不全面.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讲得很明确,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推进这场革命并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职工积极广泛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工自然是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是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丰富经验的十年;也是充满坎坷,经历了失误的痛楚,具有深刻教训的十年。只有通过对过去十年改革的认真反思,把经验肯定够,把教训估计足,才能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取得各方面改革的更大胜利,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必然是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前进,随着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进行着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哲学改革,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指出,一定要把改革放在首位.要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也要相应地行其他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逐步展开,是一件大事,它“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这个论断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论断,有必要弄清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最近,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在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我想在这里谈一些粗浅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一、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般必要性和特殊迫切性政治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的各种政治机构、制度、人员和决策等构成的复杂体系。改革政治体制,就是要改革这个体系中一切不合理的部分,从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历史证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这就指明,我们的改革,仅仅有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不够的。改革是一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全国的改革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同步,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体制基本一致。我们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经济体制基本一致或者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步的地方的发展绩效差别是很大的,且不说东西部之间,仅就中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现象,是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现象。马克思、思格斯和列宁都没有制定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的模式,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模式是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建立起来的。斯大林一个很大错误就是把一国一时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要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这一模式。作者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在世界历史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继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生产关系上的又一次伟大的变革,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把苏联三十年代建立的经济体制中那些对社会生产发展不利的因素去掉,代之以能够适合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者并对我国当前正在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一系列重要理论。为了很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地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国已进入到一个全面改革的时代,这个时代所提出的挑战与展示的前景,已经并且将更加强烈地影响城市工会。而城市工会又是由许许多多的基层工会而组成。所以说,城市工会改革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工会改革的好坏。一、基层工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模式基层工会的改革是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背景下着手进行的。因此,首先确定基层工会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确定改革遵循的原则又是基层工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模式的前提。首要的原则是,基层工会要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赵紫阳总书记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改革实践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作为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课程需要在坚持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研究出发点,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三层次论为分析框架,以改革探索过程为案例,是比较恰当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学框架。通过这一框架来教学,既能保证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的一致性,又能总体涵盖社会主义实践,为其他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蔡继明 《民主》2008,(10):5-7
中国的改革一向被人称作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经济制度改革。因为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词汇中,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而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在传统理论看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其基本规定性是不能改变的。只能在其自身的发展中自我完善;而作为其具体表现形式的经济体制。因其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所以,可以通过改革不断地进行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关系源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所以,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要互相适应,互相促进,配套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必须对直接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是,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单独进行,如果它孤军前进,传统的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与新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特别是与经济体制关系直接的政治体制的某些部分,会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掣肘.它不仅有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且会使新的经济体制难以按自身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虽然在其初期阶段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也明显地暴露出许多弊端。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了逐步的改革,并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可能会问:计划经济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吗?国民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央的《决定》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线索,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揭示了这场改革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在内容上的全面性、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